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卫强同志,是河北省丰润县人,抗日战争初期参加革命。他在冀东抗日前线度过了五个战斗春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日寇逐步占领了华北。为了使冀东“伪满洲国化”,日本侵略军对具有抵抗外敌入侵光荣传统的冀东人民进行了野蛮的镇压和血腥的屠杀。1941年1月25日,日寇在丰润县潘家峪一次就屠杀掉1230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大惨案。在日寇“抢光、杀光、烧光”的三光政策下,在极其艰苦的战斗环境里,是冀东人民用血、用汗、用生命保护和支援了冀东子弟兵的成长壮大。当时,卫强在冀东军分区卫生处任政治指导员、…  相似文献   

2.
上篇1 1937年5月,李运昌作 为中共冀东地区代表赴革命圣地延安,出席了党的白区代表会议。党中央领导同志对冀东的情况非常关注,在听取李运昌关于冀东的情况和工作汇报之后,让他把汇报材料整理成文。这就产生了七七事变爆发那天延安《解放周刊》发表的署名“鹿鸣”(李运昌的化名)的文章《日寇汉奸统治下的冀东人民》。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展开,中共中央在谋划建立华北敌后战场时,把目光盯向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冀东,特别是冀热边区的山地。1937年8月下旬,毛泽东在洛川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相似文献   

3.
1937年5月,李运昌作为中共冀东地区代表赴革命圣地延安,出席了党的白区代表会议。党中央领导同志对冀东的情况非常关注,在听取李运昌关于冀东的情况和工作汇报之后,让他把汇报材料整理成文。这就产生了七七事变爆发那天延安《解放周刊》发表的署名“鹿鸣”(李运昌的化名)的文章《日寇汉奸统治下的冀东人民》。  相似文献   

4.
刘天明 《廉政瞭望》2013,(15):46-47
河北省冀东监狱原五支队支队长温英豪,因受贿被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法院一审判有期徒刑10年后,不服判决,向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这是他又一次推翻自己的有罪供述。  相似文献   

5.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冀东人民不会忘记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冀东人民抗日暴动,不能不怀念平津教育界知名人士、爱国知识分子、抗日英雄杨十三教授。 慷慨悲歌 不做亡国奴 杨十三(1889—1939),名彦伦,字灿如,又名裕民,因他在堂房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杨十三出生于河北省迁安县杨团堡村一个书香世家,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周恩来组织的“觉悟社”,是天津“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天津直隶高等工业专科学校,后留学美国,1928年学成回国,任母校河北工学院教授。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22):94-95
夏伯阳(亦译为恰巴耶夫),是前苏联卫国战争中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将领,胜利总是和他的名字连在一起。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冀东大地上,也出了一位夏伯阳式的八路军将领,他便是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  相似文献   

7.
万里长城,中华民族的脊梁,像一幅无形的书画长卷,一部无声的史诗,记载着我们民族可歌可泣的辉煌业绩,留下了英雄人物惊天动地的光辉形象。八年抗日战争的烽火,冀东军民艰苦抗战的战斗历程,是这部史诗的重要篇章,是这部画卷的重要场面。我们有幸,从 1938年参加了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以后,一直战斗在燕山滦水、长城渤海之间的燕赵大地的冀东。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我们曾经三次出入长城的著名关隘。   我们第一次出山海关,是在杜聿明的疯狂进犯下。那是 1945年 11月,我们撤离锦州,经朝阳、赤峰、承德又进了长城的马兰峪口,回到…  相似文献   

8.
曾文友 《党史博采》2005,(11):35,38
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斗争中,冀东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据冀东老领导李运昌、李楚离撰写的文章介绍,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前后冀东就有22.5万余军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担任县团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就有200多名。他们是:王平陆、包森、周文彬、丁振军、刘诚光、陈群、才山、魏春波、张志超、田野、王崇实、节振国、杨作霖、阮务德、于禾、钟奇、杨大章、廖峰、关旭、谭志成、王季安、王少奇、卜庸、耿玉辉、耿玉华、夏德元、苏然、王正军、黄天、高小安、姜林、阎祖皋、姜士林、何宜之、陈获…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冀东监狱原五支队支队长温英豪,因受贿被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法院一审判有期徒刑10年后,不服判决,向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这是他又一次推翻自己的有罪供述。满以为退赃串供就可以瞒天过海逃过法律追究的温英豪,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还是落了个身陷囹圄的下场。目前,二审审理程序仍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0.
我东北野战军第9纵队,是1938年冀东武装大暴动的火种,是遵循党中央、毛主席的建军路线,在晋察冀军区党委直接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冀东子弟兵,也是冀东抗日烽火中一支以红军干部为骨干的主力部队之一。曾与冀东人民鱼水相依,患难与共,转战长城内外,广泛开展游击战争,为创建、扩大和巩固冀东抗日根据地,粉碎日军多次“扫荡”和五次“强化  相似文献   

11.
1945年7月4日,冀东15军分区长城剧社和军区尖兵剧社一部分同志,为执行演出任务,在行军途中,不幸被敌人包围在遵化县杨家峪村.在突围战斗中,只有20几名同志冲出包围,尖兵剧社社长黄天、音乐队队长今歌、军区副参谋长才山、分区宣传科科长孟昭等同志和保卫我们的全体30多名战士遇难牺牲;还有一部分同志因身负重伤被捕入狱.损失极其惨重.每当我回忆起那段往事,都会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  相似文献   

12.
刘天明 《共产党人》2013,(20):22-23
河北省冀东监狱原五支队支队长温英豪,因受贿被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法院一审判有期徒刑10年后,不服判决,向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这是他又一次推翻自己的有罪供述。满以为退赃串供就可以瞒天过海逃过法律追究的温英豪,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最终还是落了个身陷囹圄的下场。目前,二审审理程序仍在进行中。这个由一封举报信牵出来的腐败案件还带出了另一腐败案。  相似文献   

13.
高玉书,1926年11月17日出生,河北省迁安县人。1938年其父王平陆牺牲后,为躲避敌人“斩草除根”的追杀,12岁进入我抗日部队参加革命,辗转于冀东各地数年,亲历了冀东地区抗日的很多事件,到过冀东很多市县村落,亲身接触了领导冀东抗战中的多位中、高级指挥员,不少基层干部战士和抗战群众,是了解冀东地区抗日战争历史的少数健在者之一,离休前任解放军某部政委,现居北京。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万载县坑乡白泉村有一个村民叫蓝远军。在竞选村委会主任时,他在讲了自己上任后的想法和打算后说:“如果我上任了,首先是给自己三盆清水。一盆清水用来洗脑,让头脑永远保持清醒。一盆清水用来洗耳,让自己能够听到群众的声音。一盆清水用来洗手脚,让自己的手脚永远是干净的。”蓝远军的话,使人真的为他叫好。要用清水常洗自己的头,使我们的头脑永远清醒。这盆清水就是加强政治学习,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些领导干部头脑中想的不是为人民服务,而是如何为自己当官,如何为自己当更大的官。所以,在他们的头脑里想的就是如何…  相似文献   

15.
《没齿不忘的情意》一文在《党史纵横》1997年第6期发表后,我们把这一消息,告之在美国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的美国飞行员,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犹如一石入水,涌动出友谊的涟漪.美国退役的空军上校阿密特·W·路易斯,给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参加过救护美国飞行员的冀东八路军文艺战士刘大为写了一封热情的信,同时,还把他1944年在武汉上空对日军作战,座机中弹,跳伞着陆后,被新四军救获,在新四军部队中活动了一个多月的日记,郑重地寄给了刘大为.路易斯期望通过他的日记,向中国人民介绍二战中中美人民的伟大友谊,也像格伦·贝奈达一样,通过他的“二战日记”,寻找到当年救护过他的新四军战友和抗日群众.  相似文献   

16.
陆原 《党史纵横》2001,(7):41-45
1995年,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把《我是一个兵》纳入世界音乐作品。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我的合作者岳仑。岳仑,原名蒋耀昆。我与他相识是在1946年初春。原先,我在冀东军区第17军分区警卫一连任文化教员,因部队新的编制取消连队文教,我就被调来冀东军区独立第13旅宣传队任队员。  相似文献   

17.
11937年5月,李运昌作为中共冀东地区代表赴革命圣地延安,出席了党的白区代表会议.党中央领导同志对冀东的情况非常关注,在听取李运昌关于冀东的情况和工作汇报之后,让他把汇报材料整理成文.  相似文献   

18.
1938年,冀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20万人的抗日大暴动以后,延安总部派了一个八路军前线记者团,到晋察冀军区采访,记者团有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孙犁、王林等人,当时分配到冀东区采访的前线记者是雷烨。1939年,我在腰带山区看  相似文献   

19.
裴多菲对诗人有种极妙的诠释:“诗人是苦恼的夜莺,不要让他有太多幸福,他才因此有甜美的歌声。”倘若把这一警句,引用到为官者身上,也应该是一种最好的鼓励和科学定位。“心中装着群众,唯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书记后,整日想的是如何治理兰考的风沙,带领兰考人民早日摆脱贫穷的面貌,连自己孩子想吃一碗肉都吃不上。正因为他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才有那辉煌的一生。到今天,兰考人民一看到泡桐树就会想起当年的焦书记。孔繁森把为百姓服务看作自己的天职,时时处处想的是阿里人民,也正因为他有如此崇高的境界,才留下人…  相似文献   

20.
董必武,经“五朝敝政”,历千辛沧桑。他从一位清朝秀才,到一位人民领袖,从一位被敌人指为“乱党”分子,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为着党和人民的事业艰苦奋斗了一生。从伟大领袖毛泽东,到所有的普通老百姓,都尊敬地称他为董老。董老一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摆在第一位。他克己奉公,立党勤政,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严于律己:“尽量少给国家增加负担”董老始终坚持建设好国家,让人民群众过上好生活的宗旨。他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成天操劳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同时,他在生活上又特别严格要求自己。他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