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法庭内外》2011,(8):57-57
法官:我女儿郝某在前任丈夫死亡后于3年前带着她3岁的儿子涛涛又嫁给了离异并有一个12岁女儿的武某。不幸的是我女儿在去年4月份因病去世。  相似文献   

2.
家庭凶杀案频发出于对自身的安全考虑,46岁的"吉尤里阿娜"不愿意公布其真实姓名。由于她丈夫企图用一把12英寸的厨刀刺杀她。自从7月份以来,这名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一直栖身于罗马市郊的一个庇护所。当时,她为了抵挡丈夫的攻击,双手被严重刺伤,总共缝了五十多针。一个邻居听到了她的尖叫,立即打电话叫来警察,才使她侥幸捡回一条命。吉尤里阿娜身上的累累伤痕是其20多年地狱般家庭生活的见证。她的胳膊上许多被灼伤的疤痕是其丈夫用烟头按在皮肤上的"杰作",她的鼻梁骨三次被打断。她缺失  相似文献   

3.
从曾经热播的电影《别爱陌生人》到近年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妻子Kim状告李阳实施家庭暴力的热案,家庭暴力似乎并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而是走得更近了。2014年3月初的一天凌晨,我被朋友安妮打来的电话吵醒,她当时正在曼城的一个地方警局。在警局,我见到了全身是伤的她。询问之下我才知道,她的老公又对她实施家庭暴力了。这一次,她的丈夫下手更重,她受伤严重。害怕与伤心之余,安妮终于坚定地报了警。  相似文献   

4.
家庭暴力自古就有,而且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判定家庭暴力的法律.早在公元前3世纪,法律就规定,倘若丈夫殴打妻子,乃至撕裂她的耳朵,或折伤她的四肢,与一般人互相斗殴导致伤人颜面躯体一样要处以剃头的髡刑.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警花"李扬是在她执行任务时。2005年4月11日上午9时,本刊记者如约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7层法警队长孟庆军的办公室。一进办公室,记者就见到一名漂亮的女法警笔直地站在孟队长的办公桌前,在她对面的沙发上坐着一名哭泣的女士。原来昨天上午这位女士因受不了丈夫长期的家庭暴力行为,决定到法院起诉离婚。来法院立案时再次受到丈夫的电话威胁,她很害怕就  相似文献   

6.
她与丈夫感情破裂,提出离婚。可是丈夫抢走了他们的女儿,以此来威胁她。法院调解无果,只能以"夫妻感情没有破裂"驳回她的起诉。思女心切的母亲,哭诉着她的无奈。  相似文献   

7.
一个软弱的农村妇女,长期遭受丈夫的打骂,却一再忍让,试图唤醒丈夫的良知,但最后还是没有逃过毒手,被殴打成重伤。在庄严的法庭上,她一改常态,不再沉默,协助检察官有力指控丈夫的罪行。其丈夫王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法律给了她勇气和胆量,使她摆脱了家庭暴力,获  相似文献   

8.
曾经有一位妇女被控告毒死了丈夫,她被传到了重罪法庭。事实很简单:她抛弃了自己的家庭而去追随她的情夫。几个月之后,她因为想要自己的女儿,又和丈夫恢复了共同生活。可是,三个星期之后,丈夫被一种奇怪的病夺去了生命。考虑到他生前健康状况相当好,这不能不让人们感到惊奇。  相似文献   

9.
背景:2006年11月15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内一片肃静,惟有主审法官郑重宣读刑事判决书的声音在回响:“被告人陈继亭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剥夺政治权利两年……”这是一起令人悲伤的案件。在这个家庭内,家庭暴力上演并非仅此一次。最后这次,因家庭琐事,丈夫陈继亭酒后将妻子周维仙活活打死,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家和一个伤痛不已的女儿。案件宣判后,记者几经周折,联系到了陈继亭的女儿陈雪(化名)。2006年11月29日晚上,在一间饮品店,伴着悠扬而哀伤的乐曲,陈雪向记者讲述了她所恨的那个家是如何破碎的;当伴随她成长了…  相似文献   

10.
在悉尼大学访问学习那半年中,我寄宿在语言学系一位女讲师家里.她名叫朱莉亚,跟丈夫离婚有一年多了,和她一起生活的是她的宝贝女儿莫妮卡. 我刚住进来的第二个月,莫妮卡就要过10岁生日了.朱莉亚跟我谈起生日礼物的事情,她说今年想给女儿一个特别的礼物,以前买的礼物,虽然女儿当时很喜欢,可过不了多久,就被女儿丢到一边儿,不玩了.我点点头说:"是呀,在中国,10是一个整数,特别受重视."朱莉亚笑笑说:"我想我该有我自己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强一雨 《江淮法治》2013,(18):40-41
患了孤独症的孩子被称为"小雨人"。3岁的杭州女孩淼淼得了孤独症,被学校一次次劝退。2003年,淼淼的妈妈马琛卖了老家的房子,请了8位特教老师,给女儿办了一个人的"幼儿园"。3年后,女儿还是无法像正常孩子上小学,马琛又要把最后的家产——杭州一套房子卖掉,给女儿办小学,丈夫余长江不同意,这是给女儿留下的惟一家产。是留一套房子重要,还是让女儿学会生活自理,有一项生活技能重要?马琛"狠心"选择了后者。她的决定正确吗?  相似文献   

12.
郑东梅 《法庭内外》2014,(11):45-47
正2012年12月7日清晨,对于王秀兰来说是家庭暴力终于结束的日子,但是,她不知道,这样的结束只是另一个痛苦的开始。面对手上冰凉的手铐,王秀兰的表情很是淡然,似乎眼前发生的一切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人们常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日夫妻百日恩",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她不顾3年的夫妻感情,在丈夫的水杯里投放毒药,将丈夫推向死亡的深渊?棒打鸳鸯美好生活顿化泡影王秀兰出生在北京市延庆县的一个偏远山村,因为家境贫困,家里兄弟姐妹多,  相似文献   

13.
苏清 《四川审判》2002,(6):44-44
张某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死亡补偿赞46800元。张某的亲属为,分割这笔死亡补偿费发生纠纷诉讼到法院.张某有第一顺序亲属父亲64岁,母亲62岁,妻子38岁.儿子14岁,女儿11岁.张某的父母称自己年老多病。已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儿媳年轻有劳动能力。孙子孙女虽来成年,但他们有其母抚养.为此儿子的死亡补偿费应由他们所有,张某的妻子称,公婆与她分家生活多年.现丈夫死亡.子女又未成年,为此丈夫的死亡补偿费应归她和子女所有。  相似文献   

14.
亲情与杀戮     
《法律与生活》2009,(13):15-15
就在本刊制作这期稿件之时,打开网络的新闻页面,几乎每一天都有这样的悲剧在上演。男子杀死女友溺死女儿被判死刑;因孩子抚养问题争执母亲惨死;铁锺下的死者是自己的亲姐姐;妻子凌晨用热油泼丈夫被刑拘;男子不满被拒一起上班杀死妻子和劝架者。  相似文献   

15.
肖延中 《法治纵横》2014,(21):26-28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家庭暴力”这个词就频繁在媒体上出现。有数据表明,每年十几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而同样让观众至今印象深刻的中国第一部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女主角梅湘南(梅婷饰)因为爱隐瞒了过去(曾遭强暴),受到丈夫的猜疑。遭到暴力后,她又因传统的“尊严”和残存在心底深处的爱.努力维系着家庭的完整,祈盼丈夫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政府法制》2009,(20):9-9
家庭暴力自古就有,而且在我国古代就有了判定家庭暴力的法律。早在公元前3世纪,法律就规定,倘若丈夫殴打妻子,乃至撕裂她的耳朵,或折伤她的四肢,与一般人互相斗殴导致伤人颜面躯体一样要处以剃头的髡刑。在汉代,如果一对夫妻暴力相向,看不到法律对他们的处罚有轻重之别。但是到了唐朝就不同了。  相似文献   

17.
儿童本应在父母呵护下健康快乐的成长,但近年来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案件却频频发生,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十起涉家庭暴力典型案例中,就有二起是明显涉及儿童家庭暴力的案件。虽然儿童家庭暴力事件已引起社会大众普遍关注,但"饿死女童"、"父亲打死抄作业的女儿"等惨剧却还在上演。本文从多角度分析频繁出现家长虐待儿童的案件的原因,并为今后预防和制止儿童家庭暴力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洋洋 《政府法制》2006,(9):50-51
她是一位跑黑出租车的司机,为了生活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有一次她被一名执法人员抓获,为了不受高额的处罚,她和这名执法者发生了性关系,之后心甘情愿成为对方的情人。他们在一起时,拍下了许多做爱的视频录像,后来,她将这些性爱视频上传到网上。她为何将自己与情人的性爱视频上传到网上呢?她在网上公开与情人的性爱隐私是否合法呢?为跑黑出租车当“执法者”情人谢娜是一个苦命的女子。7年前,她和一名男子结婚并生育了一个女儿。然而,女儿在3岁的时候不幸夭折。第二年,她与前夫离婚。失去了女儿又失去了丈夫,谢娜悲痛欲绝。为了让谢娜尽…  相似文献   

19.
铁骨柔情     
王小润  德红 《检察风云》2002,(20):26-28
九月的豫西,大地似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显得格外厚重和成熟。星期天,女检察官屈新与丈夫一道,带着刚满2岁的女儿来到市人民公园。难得的一个星期天啊!屈新挽着丈夫的臂膀时而在林荫道上散步、谈心,时而抱起刚学会走路的女儿到动物园看孔雀跳舞。突然,屈新的传呼机“嘀、嘀”地叫了起来。只见上面显示:“犯罪嫌疑人有重要情况向你交代,请速来看守所”。正在她犹豫之时,丈夫那只宽大而有力的手落在她的肩上,“去吧,孩子由我照顾,还愣着干啥。”她记不清这是第几次了,只觉得鼻子一酸,热泪不由自主地溢满眼眶,然后扑簌簌直下……  相似文献   

20.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是说结婚后很难保持恋爱时的甜蜜和激情。然而苏俪结婚后却好似真的走进了坟墓,每天生活在地狱之中。丈夫长期对她实施家庭暴力,她想逃离,却因为害怕遭受报复而不敢离婚。 无锡市崇安区人民法院在了解情况后,组建了一支由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法学家、医学家及妇联、公安等专业部门的工作人员构成的“陪审团”帮助审案。并根据苏俪的申请,在她向法院起诉离婚前发出了全国第一张诉前人身保护令:禁止被申请人张成远殴打、威胁苏俪及其母亲;禁止张成远骚扰、跟踪苏俪,与女儿进行不受欢迎的接触;禁止张成远未经同意与苏俪进行不受欢迎的非正常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