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对于赫鲁晓夫的评价历来毁誉不一。近年来,随着苏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理论界对于赫鲁晓夫是否开始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历程?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革?改革失败的经验教训等常有论述和争论,这些不同的评价和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赫鲁晓夫的改革思想与实践(一)赫鲁晓夫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赫鲁晓夫对于斯大林时期高度的个人专权,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和平环境下,苏联党和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改革,以迅速推进生产力的发展。但是,由于官僚特权集团的阻挠,赫鲁晓夫改革最终失败,勃列日涅夫中止了改革,而戈尔巴乔夫以特权者和改革者的双重角色则将苏联引向了崩溃。战后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在改革中必须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使得整个世界格局发生了极富戏剧性的变化。苏联前期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失败与其解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焦点。以史为鉴,汲取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对于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执政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联模式由于其产生时的历史原因和后期改革措施不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弊端,并最终在历经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后走向了失败。我们不应因此而否认苏联模式对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曾经作出的伟大贡献。本文将从苏联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来分析其历史必然性,介绍苏联模式带来的伟大历史成就,具体分析苏联模式的弊端,并结合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现状对避免其弊端的可能性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列宁时期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20世纪30年代确立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主要是继承了第一条道路并形成一种备战体制。战后苏联共产党一直坚持备战体制,未能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根本改革。苏联共产党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纽带,取消苏联共产党的领导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6.
张新 《廉政瞭望》2010,(1):60-61
苏联的三次改革为什么失败?中国的改革为什么成功?比较中国和俄罗斯的改革模式如何评价……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中苏问题专家沈志华教授。  相似文献   

7.
试析苏联解体意识形态之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圣 《求实》2006,(Z1):82-83
1991年12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苏联解体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意识形态的方面的因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共政权的丧失乃至苏联的解体是从意识形态的变异开始的。其实,苏联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异早在赫鲁晓夫时期就已经开始,到勃列日涅夫时  相似文献   

8.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在此以后 ,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也陆续步入了改革之路。到上一世纪80年代末和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改革在这些地区遭到了失败。而中国的改革却一直稳步前进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的成就。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日趋稳定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改革的成功有何经验 ?苏联东欧的失败有何教训 ?探讨这个问题 ,对于我们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改革、发展、稳定 ,无疑是有益的。一、正确处理改…  相似文献   

9.
政党适应性改革是任何政党必须遵循的规律。斯大林领导的苏共没有看到改革的必要性而拒绝改革,赫鲁晓夫时期苏共的改革走了很大的弯路,勃列日涅夫又将苏共拖回了斯大林时期的老路,戈尔巴乔夫抛弃苏共则使苏联走上了亡党亡国的邪路和绝路。  相似文献   

10.
杨荣  季正矩 《党史博采》2005,(6):140-146
理论界在总结苏联经济建设的成败得失时,众说纷纭,甚至截然不同.实际上,这涉及到评价的标准问题.苏联70余年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最终却陷入了难以解脱的泥潭.在与西方国家的经济竞赛中,苏联虽然取得过某些优势,但却以失败而告终.苏联剧变恰恰是在这种历史大背景下发生的,尽管我们不能完全以成败论英雄,但是仍然不能否认经济问题是引发苏联剧变的一个基础性条件和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斯大林时期“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官僚特权阶层"形成于斯大林时期,研究它的形成不仅在学术上具有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利用新的中文资料和俄文资料,试图分析斯大林时期"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勃列日涅夫时期是苏联历史中较为稳定与繁荣的时期,但在这种表象之后,也隐含着暗流与危机.随着对苏联研究的逐步深入,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解体中的影响也逐步被人们所重视.苏联在勃列日涅夫主政时期未能逃脱斯大林体制的影响,从而使苏联指导理论持续教条化,政治人物特权化,并由此造成了体制运作的最终僵化集权.本文拟从理论、人物、制度三个视角,对勃列日涅夫时期在苏联解体中所发挥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以期完整、系统的了解苏联解体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借鉴与现实指导,更好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苏联兴亡通鉴》把苏联兴亡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给出了10个方面的深刻总结,既包括成功经验,也涵盖失败教训。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苏联社会长期的过"左"的路线和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自由民主与法治的矛盾,党政官僚特权集团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主义势力同各族人民的矛盾。苏联历届领导人对此认识不到,更无法妥善加以解决,终于酿成全面危机,导致亡党、亡国和亡制。把苏联崩溃这样重大历史事变,归结为个人错误是可悲的难心史观。苏联的失败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而是坚持教条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灾难。苏联不是毁于改革,而是毁于拒不进行改革。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与时俱进、变革创新的社会,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复兴发展的历史必由之路。高放教授总结历史教训,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前景充满信心、矢志不渝。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后期,经济体制僵化,限制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各项改革没有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为指导,没有切实去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上去分析,可以看出苏联的解体有其特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和现实上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期,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实现了工业化,使当时的苏维埃政权得以巩固.随着高度集中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苏联领导人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由于都未能从僵化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一根本问题着手,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这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对经济体制改革了18年。勃列日涅夫时期经济改革的头几年,不论在农业还是工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改革18年之后的体制,仍然是效率低、浪费大、过度集中的一种体制模式。由于改革的停滞不前,产生了一系列十分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这个时期,一方面消耗苏联积存的种种潜力,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产生种种社会经济疾病和积累大量的问题与矛盾,这是苏联走近衰亡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苏联官僚特权阶层腐败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形成时间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分歧。本文试图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苏联官僚特权阶层的形成,同时分析苏联前期的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的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加速发展、市场商品丰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社会主义综合国力日益增强。改革不仅艰难,而且有风险。国外许多政治家和学者认为,苏联、东欧的改革是失败的,而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在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苏联经济崩溃,美国经济衰退,而中国经济繁荣。人们把中国  相似文献   

19.
对比苏联改革失败的教训与我们改革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一方面认为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这就避免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方向性错误;另一方面,认为改革还需要解放思想,要在观念上把改革当作一场革命,从根本上改革经济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与机制,这又消除了戈尔巴乔夫之前的改革过于保守的失误.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2,(9):20-21
苏共的纯洁性不断丧失的过程,既是苏共蜕化变质、脱离群众的过程,也是苏共执政危机积累、加剧到爆发的过程。从总的发展趋势看,自斯大林时期起,苏联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形态并没有朝着保障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不仅总体上形成和固化甚至极端化了斯大林“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模式和等级授职制的用人体制,而且丧失了苏共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推进权力结构改革的最佳机遇和条件,使苏共不断走向“四大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