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正全国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迫于民族危机,不得不同意把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把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40年10月,蒋介石限令八路军、新四军开到黄河以北地区。中共顾全抗日的大局,主动作出让步,至12月,江南新四军十万人马多已北移,惟有新四军军部及其部队九千余人,仍孤  相似文献   

2.
正王明回国对毛泽东独立自主抗日方针的挑战洛川会议后,北方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奔赴抗日战场,很快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和夜袭阳明堡机场的胜利。接着,八路军开始向敌后实行战略展开,执行创建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抗战的战略任务。随后,除广东琼崖红军游击队外,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红军改编后,有些人不愿意  相似文献   

3.
林木 《党史博览》2011,(9):2+59-F0002,F000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随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主要城市陆续设立了办事处,有的称通讯处或交通站。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后,八路军办事处也称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但通常仍称八路军办事处。  相似文献   

4.
抗战爆发前后,国共双方在谈判合作抗日的过程中,曾就陕甘宁中央红军和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的军需补给问题进行了反复谈判。最终国民党方面基本同意了共产党方面提出的在抗战时期中共军队应享有国民党军的同等待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应予中共军队以军械、军服、军费、粮食与一切军用品的接济及兵员的补充意见,并达成了协议。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后,国民党和政府中的一些人反共之心不死,一心希望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消耗与削弱自己,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大大推动了国共两党的重新合作,为全国团结抗日奠定了基础.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1937年8月2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亦称第十八集团军),长江南北的红军则改编为新四军.为适应抗战需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同意八路军、新四军在西安、武汉、重庆、长沙、桂林、兰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或通讯联络机构.  相似文献   

6.
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江西是新四军的故乡.  相似文献   

7.
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宣布陕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第一二○、第一二九师,共4.6万人。10月21日,又宣布将南方八省十三个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北伐名将叶挺任军  相似文献   

8.
陈洋 《世纪风采》2007,(10):7-11
七七事变后,平津相继失陷,祖国半壁河山遭日军铁蹄践踏。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高举全民族抗战的神圣旗帜,与国民党摒弃前嫌再度握手,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战场之后,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走出深山老林,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抗日前线。此后,这支抗日劲旅驰骋大江南北,纵横华中敌后,  相似文献   

9.
初访延安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形势,同意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1937年9月28日,叶挺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他向在南京的博古、董必武、叶剑英表示,安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并于11月3日来到了延安。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1,(7):37-38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县冯家村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时,正值抗战初期,北平、天津已经陷落,上海战事日趋紧张,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国共两党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已经初步达成了协议。就在洛川会议召开的当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将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随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主要城市陆续设立了办事处,有的称通讯处或交通站。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后,八路军办事处也称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但通常仍称八路军办事处。八路军设在各地的办事处主要有:驻陕办事处、驻晋办事处、驻南京办事处、驻沪办事处、驻甘办事处、驻新疆办事处、驻武汉办事处、驻湘办事处、驻广  相似文献   

12.
魏然  鹿兮 《党史博览》2021,(10):34-40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战由此开始.在中华民族面临危机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共产党领导的陕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编入政府军序列.八路军浴血抗战,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3.
周鹏 《党史文苑》2005,(9):36-39
1937年10月,根据国共合作协议,中央决定将南方13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12月27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该军无军长)和豫南游击队代表张明河来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向周恩来汇报工作,并参加新四军军部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14.
皖南事变前 ,新四军在贯彻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精神上出现了一些失误 ,从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新四军的建设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是新四军的建设仍取得了不少成就。正确认识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建设成就 ,有助于我们客观全面地评价新四军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助于总结军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皖南事变前新四军的建设成就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关红军主力改编完成后 ,国共双方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的改编达成协议。 1937年 10月 12日 ,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  相似文献   

15.
1937年10月12日,国共谈判达成协议: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为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全军辖4个支队共1万余人。图为新四军第2支队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年3891月01日42蒋,介石致电卫立煌转贺龙、刘伯承,对八路军第一二0师一、二九师等部传谕嘉奖。晋西北战场上的八路军第一二0师领导1944年10月中旬,中国军队歼灭入侵缅甸八莫、卡的克日军。图为远征军战士与据守八莫日军巷战1940年10月,新四军取得黄桥战役胜利。新四军在战斗中聂荣臻率第一一五师一部向晋东北挺进,开辟晋察冀抗日据地,配合忻口会战1937年10月6日,八路军配…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随后,八路军、新四军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些主要城市陆续设立了办事处,有的称通讯处或交通站。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后,八路军办事处也称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但通常仍称八路军办事处。八路军设在各地的办事处主要有:驻陕办事处、驻晋办事处、驻南京办事处、驻沪办事处、驻甘办事处、驻新疆办事处、驻武汉办事处、驻湘办事处、驻广州办事处、驻香港办事处、驻衡阳办事处、驻桂林办事处、驻重庆办事处、驻洛阳  相似文献   

17.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争爆发,日机在上海狂轰滥炸。日机在上海上空狂轰滥炸死于日军轰炸的上海市民9371年8月52日,中央军委下达关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的命令。北方的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8月25日,北方的中国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图为朱德总指挥号召八路军将士开赴抗日前线9401年8月至21月,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毙伤日伪军.582万余人俘,虏大批日伪军。煤矿党史文苑纪实版2005.81937年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召开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责任编辑钟海连图话党史Tuhuadangshi洛川会议会址——…  相似文献   

18.
<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毛泽东坐镇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朱德亲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他们作为党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共同指挥抗日军民坚持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使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毛泽东坐镇延安指挥朱德奔赴抗日前线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日,中共中央发表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朱德、毛泽东和其他红  相似文献   

19.
<正>抗战初期,大敌当前,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当时八路军的高、中级干部均有军衔:师长、副师长为中将;师参谋  相似文献   

20.
<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后,毛泽东坐镇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朱德亲临华北敌后抗日前线,他们作为党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共同指挥抗日军民坚持抗战,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摩擦,使抗日武装力量得以壮大,抗日根据地得以发展。毛泽东:我们的方针是持久战不是速决战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共中央即于次日发表通电呼吁:"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同日,朱德、毛泽东和其他红军将领联名致电驻守平津一带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