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本刊综述 《创造》2010,(7):66-69
进入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人才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国与国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人才竞争,世界人才发展呈现新的趋势和动向。  相似文献   

2.
日本德育途径与方法对我国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丹 《青年探索》2001,(6):23-25
中国和日本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也各有差异,在德育内容和目标要求上自然是不同的。日本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有其独到之处,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对日本的德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探讨研究,以收他山之石可攻玉之效。 一、日本中小学德育途径 与方法的主要形式 日本中小学的《学习指导要领》中规定:“学校中的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学校全体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或技能,也包含道德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的高级技术人才主要从事的是窗口行业,多与人打交道。这就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国德育评述及其对我国德育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琳 《前沿》2006,(4):119-122
德育教育重在感染,这不仅仅是中国德育的精华,也是西方国家的共识,英国德育教育尤其看重生活感染和熏陶,“道德是被感染的,不是被教导的”,英国中小学并不要求孩子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创造各种机会,使孩子们能够从心灵深处,从日常学习、游戏和生活中去领悟。英国中小学的国家规定课程中并没有称为道德或品德教育的课,但其课程设置中有涵盖道德教育的课程。从形式上看,英国中小学虽然在德育工作上的投入不多,但是其德育的效果却很好,这集中表现在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道德文明素养。这对我们国家的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08,(2):48-48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随着南宁工业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大规模向南宁转移,南宁市和自治区、国家与东盟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和合作不断增强,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了解,2007年广西工业设计、制造、研发、软件开发等人才需求缺口约3000人,机械制造人才缺口达1万人,电子信息人才缺口3000人,生产服务一线高技能人才缺口达数万人。  相似文献   

6.
要论摘编     
《党政干部学刊》2008年第8期刊登了北京大学魏英敏教授的文章“关于社会公德的再认识”,文中认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或特定公民群体,在社会公共生活或共同生活及其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公德与私德一体二面,公德是由私德推演而来的。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应首先从私德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改善对儿童、青少年德育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帮胜 《人民论坛》2010,(4):191-193
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和谐的人的存在,而和谐德育教育正是以培养和谐的人为最终目的的。因此,有必要在高校建立和谐德育体系,全面系统实施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从而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输送高品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杨澎 《今日广西》2008,(19):52-53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像我一样,同时执行多份Case,加班无数,牺牲假日,当个赚钱机器……”近年来,国内各大论坛上,“working poor”一词开始流行。“working poor”在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英文中是个专有名词,被翻译成“穷忙族”或“在职穷人”,是指拼命工作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看不到太多希望的人。如今,越来越多的网友在抱怨自己是“穷忙族”,其中不乏一些中等收入的工薪阶层,甚至是拿着每月近万元收入的办公室白领。(11351人参与),75%的人自认为是“穷忙族”,其中有82.6%的人为在职者,9.2%的人为学生。  相似文献   

9.
高校招生是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云南地处边疆,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当前贫困面大和基础教育落后,严重地制约着云南经济文化的发展。由于云南省情是边疆、山区、民族,这使云南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教育也如此。在高校招生中,生源也极不平衡,考生多集中在省城和内地的州、币、县。有的边疆、民族地区和贫困县,一年参加高考的报名学生数还不及内地一个班的学生多。例如1996年,思茅地区孟连傣族拉枯族怄族自治县普高只有21人报名参加高考,西盟侃族自治县只有18人报名参加高考,两县报考人数相加,还不及内地一个班的学生多,能…  相似文献   

10.
一、肯尼亚骚乱及部族政治 2008年初,东非国家肯尼亚由大选结果引发骚乱,造成近千人死亡,数十万人无家可归.表面上看,骚乱是执政的"民族团结党"与最大的反对党"橙色民主运动"之间的较量,而暗中却日益演变成肯尼亚不同部族之间的仇杀.总人口达3500万的肯尼亚,拥有42个部族,主要有吉库尤族、卢希亚族、卢奥族、卡伦津族和康巴族.  相似文献   

11.
徐平华 《前沿》2013,(18):76-77
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在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法价值内涵符合德育教育改革的价值目标,把法价值中的秩序、自由、平等价值融人德育教育的设计、理念、实施上,既有利于改变传统德育教育的模式,建立合理合法的德育教育体系,也能增强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持久性。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各种因素的逐渐趋同,企业之间竞争集中体现在人才的争夺上,许多企业都会把人才竞争放在人才的选、用、留上,但恰恰在人才争夺的“最后一公里”一一员工离职管理上,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人才与竞争     
人才与竞争郑丽华美国钢铁大王卡诺基说过:“你可以把我的资金、厂房、设备全部拿走,只要人不动,十年后我还是世界第一。”当今世界的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与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竞争需要人才,这一点,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因而,遍及全国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安晓辉 《青年论坛》2003,(4):107-108
体育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并具有其独特作用 ,充分发挥体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优势作用 ,培养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跨世纪人才 ,是体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是每一个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注意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见端倪。国家之间以科教实力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焦点则越来越趋于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是知识的载体,是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应用者。实现知识创新,需要有创新的物质基础、环境等条件,更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而缺少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吸引凝聚和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可以说已成为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成败的关键。但是长期以…  相似文献   

16.
陈桂生 《当代广西》2012,(12):62-62
在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中,人才的竞争越来越突出,越来越重要。胡锦涛总书记在2011年“七一”讲话中提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唯先用人标准”的同时,还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主席近来多次强调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问题。国人也越来越认识到:21世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国民创新能力的竞争。时代呼唤创新人才,也呼唤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教育部长陈至立上任后首次接见记者采访在谈到面向21世纪的教育时,将“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可分为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创新离不开广博、扎实的知识作基础。但这里所说的知识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企业之本,得人才者企业兴,这一事实,已经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如何建立并形成竞争择优的人才竞争机制,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既能满足当前企业改革发展所需,又能适应国际、国内竞争要求的人才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一、充分认识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受市场机制作用的,企业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经济效益。企业之间竞争的焦点集中在产品上,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的竞争又是竞争的几个关键点,其实质是科技与管理的竞争,也就…  相似文献   

19.
张大斌 《前沿》2013,(4):182-183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成为了重要的教育目标。在目前的高校教育中,我们不但要做好文化知识的教育工作,还要对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有正确的认识。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实行,在校大学生的数量逐渐增多,如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从目前社会发展来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越来越受到关注,专业知识能力再强,没有过硬的道德素质也很难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高校应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开展文化课的同时,努力做好德育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德育教育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飞跃,是一场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无论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科技领域,还是思想观念领域等都将全面的受到冲击和激荡。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发现个人的社会位置、地位和身份越来越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大。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