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人大月刊》2005,(6):28-28
《理论前沿》第6期发表陈庆修《从经济角度看如何构建和谐社会》一文。该文指出,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资源约束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然而,我国数量扩张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至今没有根本转变,GDP的高增长主要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来维持。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GDP增长了10多倍,而矿产资源的消耗增长了40多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牺牲环境的代价支撑了CDP翻两番。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GDP时代"的终结。GDP(即通常所说的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总量核算的核心指标,没把资源和环境成本计算在内,只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否,而不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只考核单纯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澳门经济高速增长,已经进入高收入经济体的行列,但澳门的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正日益凸显。绿色GDP考虑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保护服务费用,这个指标实际上代表了澳门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启动生态环境补偿及"绿色核算",建立澳门"绿色GDP"核算体系,将为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政策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4.
声音     
《创造》2008,(7):17-17
“我们要树立一种理念,不能唯GDP论英雄,一定不要做GDP的奴隶。衡量我们的工作是否真正取得实效,不仅要看GDP增长多少,更重要的是要看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标准。经济发展中最实在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分配收入、财政收入三个指标,我们要多做有利于子孙后代的事,多做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事,多做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事,不要被GDP所累,不能靠牺牲资源环境来求得一时的发展,靠私挖乱采、浓烟滚滚来加快GDP速度,靠牺牲群众利益来保GDP进度。”  相似文献   

5.
GDP是长期以来被用作衡量和反映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重要指标。新发展观的确立需要用新的指标来衡量和全面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状况,而现行GDP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绿色GDP由于能反映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成本,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它由于自身的原因,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绿色GDP核算作为体现生态文明的核算体系,就是扣除业已纳入传统GDP核算体系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成本,并加上生态系统重建、生态修复等所增加的生态效益,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GDP的真实发展  相似文献   

7.
解读绿色GDP     
李美才 《当代广西》2004,(18):30-30
绿色GDP,是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了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和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后剩余的国内生产总值。它不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量、规模和水平,还能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反映GDP增长的合理性,克服现行统计的GDP中所固有的缺陷,以摆脱经济增长中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为目标,实现新的科学发展观的一个综合性质量统计指标。绿色GDP的核心目标是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它是用于衡量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合理尺度,所追求的目标是把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客观  相似文献   

8.
绿色GDP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实务发展不快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政府对国家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计量与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它是绩效审计不可或缺的评价指标。但传统的GDP无法全面反映资源对环境的损耗,忽视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从而容易产生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忽略发展效益的误导。本文拟建立以修正过的GDP即绿色GDP为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使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有切实可行的实施参考体系,促进政府绩效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往,单一的GDP增长指标所产生的畸形导向,导致GDP数字攀升之 时,环境和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改革“政绩考核”呼声 频起,并且涌现出诸如“淡化GDP”、“绿色GDP”等一些制度创新。作为中 组部“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点单位,浙江省如何破题?  相似文献   

10.
纠偏唯GDP论 GDP一度是考核地方政府和官员作为的基本指标,如今,随着科学发展观在考核政绩方面的落实,情况发生了改变。河北省新近出台了地市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考核办法。考核内容设置了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社会进步四大类指标。经济发展指标占总指标数的30%,其余70%的指标都是用来考核社会民生环境,其中,资源环境类权重占15.5%,人民生活类权重占34.5%,社会进步类权重为20%。  相似文献   

11.
黄晓园  侯明明 《求索》2011,(10):1-4
生态文明动态评估是评价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生态足迹理论和资源环境绩效指数,构建生态文明综合绩效评估模型,并对全国和云南省生态文明相关指标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经济增长快速推进的同时,资源消耗也同步增长;虽然资源利用强度不断加强,污染物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环境综合影响绩效相对较低,限制了生态文明快速发展。本文就生态文明评估绩效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提高云南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05,(2):18-25
目前,我国的煤炭,钢铁,铜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随着消费的加大,资源短缺渐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而面临转型。一方面是资源的日益短缺,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率过低造成消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9.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GDP增长了10多倍的同时,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倍还多,按这种投入产出和资源利用比,我国的经济高增长还能走多远呢!该怎样认识资源安全问题?如何提高国人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主要要靠什么?本刊请部分忖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9,(24)
<正>改革开放以来,以2013年GDP突破1万亿元和2015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为标志,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站上了新的起点。截至2018年,沿海地区GDP为16685.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为18.02%,已成为省内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进入新时代,支撑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生产要素低成本的吸引力、驱动力明显减弱,工业化进程中学习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后发优势加速递减,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增长的矛盾突出。因此,推动沿海高质量发展,不能沿袭过去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传统模式,必须变革  相似文献   

14.
《政策瞭望》2007,(5):52-53
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数量扩张型的增长,每万元GDP所需的物质消耗是发达国家的4~6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的产业升级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在产业升级中产业转移则是重要的一种方式。1.产业转移呈梯度推进态势。在美、日、欧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观点     
2014年10月8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正向“唯GDP”时代告别国家统计局最近发表全新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政变侧重经济增长,转向注重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从新的指标体系来看,经济增速具有反映经济稳定的作用,仍作为一个综合指标被存留下来,但已并非唯一指标。据了解,新的指标体系从经济稳定、经济安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质量效益、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改善等八方面,选取40多个核心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环境外部性的政治性非内部化指的是,政府官员因内部化环境外部性的私人成本超过其私人得益而有意未内部化的环境外部性。其主要原因有:1.GDP最大化的政绩标准。到现在为止,考核我国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最重要、最硬的指标,实际上仍然是GDP的增长指标。所以,当不得不在  相似文献   

17.
现实呼唤“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中国环境恶化、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过去那种片面强调GDP增长,消耗大量资源、大量排污的"恶"的发展模式,使经济与环境、生态处于不可调和的矛盾状态。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呼唤新的文明。中国的执政党回应了这种呼声。在中共十七大上,"生态文明"写进了工作报告。那么什么是"生态文明"?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十七大报告里的这个新名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发展观的问题至关重要,它是在肯定发展的前提下,着重回答怎样发展的问题。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简单地把GDP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  相似文献   

19.
加一 《中国减灾》2013,(4X):26-27
<正>2013年年初,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有24个省(区/市),将今年GDP增长目标定在10%及以上,20个省(区/市)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设定在20%及以上。确保一定的GDP增速,是适当而必要的,但问题在于,当我们的环境资源承载力越发难以为继之时,不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继续以扩大投资方式追求经济总量高歌猛进,是否意味经济增长了、财大气粗了就一定能解决环保问题、减灾问题?这样的"带毒的GDP"要得么?一味地追求GDP高增长目标,只会导致虚胖而不强壮,表面上光鲜亮丽、政绩斐然,里子却资源耗竭、环境恶化,如此一味强调经济增长、企  相似文献   

20.
GDP再认识     
曾经有一段时间,GDP成为考核领导干部绩效的主要指标,GDP的增长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代名词,致使有的地方一味追求GDP增长,甚至导致了GDP的崇拜。随着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