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王秀丽 《理论导刊》2000,(10):27-28
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坚持物价基本稳定政策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宏观“软着陆”成功后,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断增大。通货紧缩具有“…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8,(1)
稳中求进一九九八年中国经济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编者按:1997年,中国经济自成功实现“软着陆”以来运行相对平稳,正处于一种高增长、低通胀的有利状态中。这是1998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有利因素。但在新的一年里,宏观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  相似文献   

3.
多重复合红利创造增长奇迹在过去10年问,中国宏观经济实现的“高增长、低通胀”组合堪称“世界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或“黄金时代”,是因为在所有主要的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如此长的时期内维持超高速的经济增长,其原因是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间享有多重复合红利。第一,前所未有且今后也不会再有的开放红利。中国加入wTO以来,正好赶上了欧美主要经济体经济的持续繁荣(至少延续到2007年),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出口贸易从2002年开始实现超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4.
《党政论坛》2008,(18):4-4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高层的调控思路也相继发生了变化,并且,手段的灵活性也在随之提高。 去年12月5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是中国经济第一次提出“双防”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5.
《求知》2005,(8):46-47
中国近几年的经济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着,而在这种高增长的同时,并没有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说:“假如把被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数加进失业率统计,截止到2002年,广义失业率可达到15.7%”。蔡昉表示,经济增长并不一定必然带来就业。  相似文献   

6.
一、“软着陆”的经济概念及其特征“软着陆”是与“硬着陆”相对而言的,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种比喻。其基本经济概念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渡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经济增长的适度区间。“软着陆”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其一、宏观经济变化的方向,不是向上增速,而是向下回落。其二、经济运动的涨幅,不是大起大落,而是平稳滑落。其三、经济变动的后果,与“硬着陆”不同,“软着陆”的冲撞摩擦小,资源损失少,“软着陆”后不仅经济适度增长,而且通货膨胀率也较低。根据上述概念,结合我国实际来看,1992年至1993年,我国…  相似文献   

7.
经济制度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是影响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企业制度既是特定经济制度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又会伴随经济制度结构的变迁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相应变迁。90年代以来,中日企业均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变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1992年中国政府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1994年进一步实施了多项宏观经济制度的改革,这一系列经济制度的变迁,造就了有利于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外部环境。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泡沫经济”的崩溃造成了巨大冲击,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企业制度,不得不进行适应…  相似文献   

8.
克林顿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克林顿任职期间 ,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至今已经七年多了。从 1 991年 4月至 1 998年 ,美国经济增长率、道·琼斯平均指数一路上升 ,失业率、通货膨胀率、财政赤字一路下跌 ,所有该上升的经济指标都上升了 ,所有该下降的经济指标都下降了 ,美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低赤字”的良好局面 ,同 80年代美国的“滞胀”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萧条中的日本、韩国 ,徘徊中的德国、英国、法国 ,危机中的俄罗斯、东南亚、拉美等国也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1 999年第一季度 ,美国通货膨胀率为1 .1 %,失业率为 4 .4 %,道·琼斯指数 3…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在转型中步入常态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经济虽止跌回稳,但经济内生增长能力仍不强,对外部因素依赖有所提高●2001年起我国经济总体将转入全面转型环境下的常态运行特稿  去的一年,是1998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不仅经济增长率由低转高,各项需求增幅有不同程度提?,而且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经济形势的这一变化表明:第一,总量矛盾缓解。随着各项需求增幅的提高,特别是出口增长率的大幅度提高,需求约束有所缓解;另一方面,对供给结构进行了初步调整,对“五小”生产加强了管理,使供求间结构性的矛盾也有所缓解。第二,企业状况好转。从产销率和实现…  相似文献   

10.
储蓄率高、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两高一低”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收入差距过大有很高的相关性。要扭转“两高一低”形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必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由倚重财政货币政策,转为财政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并重;同时,财政货币政策也应从刺激投资向控制投资、扩大消费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1.
袁元 《瞭望》2007,(15)
仅靠货币政策无法消除流动性过剩,因为其产生的根源和引发的问题都与中国经济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密切相关尽管一季度经济增速仍将超过10%,但连续4年两位数的高增长后,各方对宏观经济的“热度”已不再“过敏”。“投资增长不高,消费物价指数(CPI)仍处于正常状态,只是贷款和货币投放量增长较快”——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眼中,除了资金流动性过剩可能酝酿潜在风险外,一季度的其他指标都在正常区间,宏观经济依然高位趋稳。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评说:一次空前的成功之作本刊记者高庆林王晓光“过热———治理——再过热——再治理”……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屡屡出现的“大起大落”现象,曾被人们称之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难以根治的一大顽症。然而,自199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与低...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的走向紧紧地牵动着 世界各国的注目,特别是今 年 4月以来,随着纽约股市的剧烈震荡,许多人可以说是屏着气息关注着它的走势。之所以如此,除了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它还关系着对“新经济论”的进一步认识和确立。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的景气实现了长周期,从1991年4月起,GDP平均增长率为3.2%,并保持了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的同时实现。这与同一时期萧条的日本经济和低迷的欧洲经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根据到目前为止的经济常识,失业率与物价上涨率呈相反变动:即失业率的下降将拉动工…  相似文献   

14.
张伟 《党政论坛》2012,(10):8-8
"中国政府主动调低经济增长目标,目的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经济可持续增长;是顺应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现实选择;可以增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弹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国经济‘硬着陆’"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7.5%。  相似文献   

15.
当前对宏观经济形势是通缩还是投资反弹存有判断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张立群为此进行了五点分析经济增长由上升期转入稳定期,加上各方在“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发展积极性, 使得今年经济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全年GDP增长继续保持在10%左右。具体分析全年走势,得出如下判断:  相似文献   

16.
产业转移是资本运作的一种形态,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然而,近几年西方国家有些人把高失业率归咎于发展中国家,说什么某些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发展中国家凭借低劳动成本优势在国际上倾销廉价产品,导致发达国家“产业空洞化”和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呈现出与过去大相径庭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持续五六年的高增长速度,却并未出现通货膨胀压力,失业率达24年的最低水平。美林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布鲁斯·斯但伯格指出:“美国当前完美的经济环境实在至为罕见。”这一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然而人们无法用传统的经济理论解释美国的繁荣,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任·格林斯潘正式提出美国已进入“新经济时代”。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如下特点:1.持续但适度增长。80年代,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以1984年增幅为最高,达6.8%;1987年最低为2.7%,二者成2.4与1之比。1991年后则…  相似文献   

18.
王一鸣 《党政论坛》2008,(22):18-18
在经历了过去五年“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繁荣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均衡关系逐步发生变化,经济运行总体上表现为“经济增速回调、物价高位运行”的特征。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4%,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将高于去年4.8%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新经济”在争论什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一段时间美国纳斯达克市场风云突变、跌荡起伏,以其领衔的新经济亦渐趋冷静理性。“新经济能走多远”“纳斯达克是否跌碎新经济”等醒目标题纷纷走上媒体的重要版面,关于新经济的一系列争论也有了以往难觅的现实基础,新经济的前景走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新经济”,最常见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新经济指9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在技术进步与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表现出的一种新状态:即经济出现持续的高增长、低通胀和低失业,且持续近10年,这为以往的经济理论(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所无法解释润而被称为“…  相似文献   

20.
从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历了 20余年的快速增长。虽然人们对这些年的年均增长率究竟是多少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加快,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人生活水平大幅改善是举世公认的事实。近几年,由于亚洲经济的影响和国内的种种变化,中国经济放慢了增长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长期快速增长,成为从政府部门、经济学界、企业界到普通百姓和国际经济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 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中国经济在过去20余年里保持着令人瞩目的增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正在逐渐形成的今天,这些因素是否还继续存在?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因素能否支撑未来中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抑或被一些新的因素所取代?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潜力在哪里?危及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国内外的经济学家们在不同的场合阐述着他们对这些问题的观点,分析和预测着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近日,在国家加紧编制“十五”计划的背景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了“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国际研讨会”。国内的专家学者、有关部委的人士和来自世界银行、美国、英国的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共同研讨了未来10—20年内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必要性和面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