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公共外交”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它便作为国家对外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受到广泛关注。冷战期间,美国公共外交,“作为美国向其他国家宣传美国生活的一种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公共外交这一传统角色逐渐失去了意义,并“消沉”一段时间,直到“9·11”事件之后,公共外交再次成为政界和学界讨论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后 ,美国拥有的无可匹敌的权力和谋求世界霸权的努力 ,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帝国。新保守主义同小布什政权的结合 ,特别是“9·11”事件改变了美国的传统外交。布什主义应运而生。布什政府认定恐怖主义和“邪恶轴心”为国家安全利益最危险的威胁 ,采取单边主义、实施先发制人的预防性军事打击 ,实现敌对政权的更迭 ,建立以美国霸权为中心的世界秩序 ,试图在全世界实行“强加式民主”。伊拉克战争是布什政府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绕过联合国安理会“自我授权”带领“自愿者同盟”进行的一场侵略战争。同时也是美国凭借帝国的实力、推行帝国外交的产物 ,是帝国扩张和模式的具体运作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保守主义外交理论以冷战的结束为分界线,分为冷战期间与冷战后两个阶段。冷战时期是新保守主义外交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核心的外交理念——反对共产主义和提倡美式的民主价值都形成于这个阶段。在冷战后,面对美国一极独大的局面,新一代的新保守主义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政策主张。“单极世界论”和“新帝国论”成为其两大支柱性理论。然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缺点使新保守主义指导下的外交政策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批评,但鉴于新保守主义是在美国冷战后几十年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一种颇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潮,所以美国近期的安全观和安全战略都难以消除新保守主义的烙印。  相似文献   

4.
斗转星移,曾几何时,中国“文革”的一些口号变相地来到了美国。如60年代人人都会背诵的马克思的一句革命格言:“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解放全人类”曾是六亿人民的神圣使命。今天,美国70%民意支持的“武力主导民主文明”的运动,就是把解放伊拉克人民看成自己的神圣使命,美国电视台到处是“解放,解放”的口号,重点报导“伊拉克人民获得自由”的镜头。常常听到这样的话  相似文献   

5.
从美国外交思想史演进的角度看,以推广美国价值观和实施“先发制人”军事战略为特点的“布什主义”,是美国外交思想传统的继续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布什和新保守主义基本的政策思想,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在以反恐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战略形势下美国外交思想的若干新特点。“布什主义”不仅引起了世界各国政界的不同反应,而且在美国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论战,显示了“布什主义”所具有的重要政治影响以及社会和学术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布什主义”似乎称得上是一场“外交革命”。  相似文献   

6.
这一次江主席的出访,是世纪之交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现在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比较张狂,但是又非常不得人心。美国打了阿富汗以后,它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美国国内的右派以为可以单独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主宰世界秩序。它一方面退出了反导条约,自己搞一个导弹防御体系,一方面,布什又提出了所谓的“邪恶轴心论”,这个论调遭到全世界的反对,欧洲的法国、德  相似文献   

7.
中美外交决策的国内环境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谈到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决策时,往往把美国当成主要参照物,采用了像“大战略”、“思想库”这样一些缘于美国的概念。但是,中美两国外交决策的国内环境差异很大。举其荦荦大端,做几点分析,对研究中国外交也许是有益的。中美两国的外交都服从、服务于国内政治,但两国政治的基本区别,决定了内政同外交关系的互动性质不同。美国外交主要受的是党派政治、利益集团(包括犹太人、古巴移民等基于族群的集团)的干扰。在没有出现重大国家安全危机时,在一些外交局部问题上,往往前后摇摆,政出多门;但是在突袭珍珠港、朝鲜战争爆发、“9·11”等紧…  相似文献   

8.
自2017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重新启动以来,其虽然只开展了少量且缺乏实质性内容的行动,却引发了大量讨论和高度的政策关注。纵观这一对话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四国之间的某些共识构成了其重启后的显著特点,如更明确地将目标指向中国、以“民主价值观”作为秩序构建的出发点、服务于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以及开始将关注重点延伸至发展和治理领域等。基于这些新特点,“四方安全对话”在近三年来的实践中提升了四国之间的战略联系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议题领域和地理范围两个维度拓展了四国的战略合作、在外交上释放了四国团结一致的政治信号,并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从而对“印太”地缘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从组织内部以及次区域战略环境角度分析,“四方安全对话”的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这一新的地缘战略安排针对中国的目标指向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审慎地予以应对,是中国从外交上塑造地区和平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新保守主义与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主要是指主导美国政坛的以“鹰派”为代表的“新保守派”所持的战略理念和政策主张。它对第一届小布什政府产生了如下影响:(1)推动了布什政府外交政策大战略的形成;(2)对其中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3)推动布什政府执行以美国军事力量为后盾,维持并扩大美国全球霸权的“新里根外交政策”。与第一届布什政府相比,布什新政府开始把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推行全球民主化改革,对外输出美国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这与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密不可分,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单极世界,区别只在于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4,(4):21-21
在安倍首相赴俄罗斯索契开展“奥运外交”的同一天,外相岸田文雄前往华盛顿开展“修复外交”。岸田文雄此行被外界解读为“修复”因安倍参拜靖陶神社而受损的日美关系。据日本媒体报道,岸田本次出访美国是在其本人的强烈要求下得以实现的。美国国务卿克里随后将访问中国和韩同,行程中没有日本。正因为如此,日本国内有声音认为此举造成“美国把日本抛在一边”的印象,所以日本有必要在克里出访前主动布局。某种程度上说,岸田此行拉开了2014年东北亚新一轮外交博弈的序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台湾“参与联合国”问题的重点剖析李义虎一、背景和问题1992年,台湾当局把重返关贸总协定放在对外关系的重要位置,1993年则以“参与联合国”作为其“外交”的首要目标。这两大举措标志着台当局的“弹性外交”已超越“金钱外交”的运作阶段,而进入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06,(19)
2004年春,中共中央党校前副校长郑必坚提出了“和平崛起”的理论,2005年郑又在美国颇具影响的《外交》杂志9/10月号上发表了《中国在大国地位上和平崛起》一文,论证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是对部分西方学者和政治制度者秉承的“中国威胁论”的回应,中国希望能借此提升自己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3.
美国政府的文化外交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2年开始, 美国重要的非营利性研究机构“艺术文化中心”开展了“艺术、文化与国家对策”的研究课题。该项目着重研究美国政府在艺术及文化决策方面面临的重大难题。《美国政府的文化外交》是其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项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弥尔顿·C 卡明斯博士执笔, 对美国70余年来的文化外交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并总结了美国政府文化外交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本文对此做一简要介绍。“二战”后美国文化外交的基本情况“二战”结束, 冷战接踵而至, 美国政府开始了新一轮的教育和文化斡旋。在由美国人占领的前…  相似文献   

14.
最近以来,“主权民主”是俄罗斯媒体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普京总统2005年《国情咨文》发表后,俄罗斯舆论界把普京在其中阐述的关于民主的立场解读为“主权民主”。俄罗斯联邦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等官方人士和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领导人对“主权民主”这一提法表示认可。“主权民主”体现了普京治国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变化。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中央编译局多年从事俄罗斯研究的李兴耕研究员。下面是访谈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总理温家宝对美国的正式访问可以说是中国新领导人最成功的一次外交出击。在这次访问前,由于困扰中美的台湾问题因陈水扁打“公投牌”而日趋紧张,再加上最近出现的一系列贸易纠纷和悬而未决的朝鲜核危机,许多观察家都为今后中美关系的走向担心。 但是,从这次访问的成果来看,温家宝从布什那里得到的外交支持和合作远远超过预料。在朝鲜核危机上,布什公开称赞中国的各极作用,并把中国说成是美国的“外交伙伴”。近来令布什和温家宝头痛的美中巨额贸易逆差也未成  相似文献   

16.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克林顿执政后,确立了以“安全、繁荣和民主”三大支柱为基础的“新太平洋共同体”的战略目标。然而,在其任期的头两年,美国的东亚政策却屡屡受挫,这迫使美国冷静思考自己的东亚政策。在  相似文献   

17.
虽然人们习惯于把俄罗斯外交概括为“双头鹰外交”或“大国外交”,但事实上,在俄罗斯至今仍没有一个一致、明确和完整的外交战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俄罗斯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角色,无法确定自己在21世纪国内和国际事务方面的战略目标;第二,频繁的政府人事更迭、持续恶化的经济形势、此起彼伏的政治风波等内部因素严重妨碍了对  相似文献   

18.
过去,广东人习惯把美国一带叫“金山”,把远涉重洋去谋生称之为“掘金”,这也许是当年“淘金热”流传下来的说法吧。近年来,能获得一纸护照移居美国,居然也被某些人看作是去“掘金”,因为美国在他们心目中,是遍地黄金的“金山”。到了“金山”,就有遍地黄金可掘吗?某君旅美多年,近日回国探亲,他向我谈到了一些“掘金”的情况。初到“金山”,首先产生的是一种茫然的感觉,每当站在繁华的街头,望着熙来攘往的人流,想到如何尽快地适应环境,立足谋生,很自然地便把自己比作太平洋里的一叶小舟,久久把不住方向。语言障碍是最感头痛的一关。新移民的英语程度千差万别,对于当地流行的“俚语”、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合法性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伯特·卡根 (RobertKagan)是美国卡内基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是美国著名的新保守主义学者和时事评论员 ,也是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坚定卫道士。 2 0 0 2年夏 ,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前 ,他就曾在《政策评论》杂志 6— 7月号上发表了一篇评论欧美关系的文章 ,引起很大轰动 ,题目叫《强大与虚弱》(PowerandWeakness)。其中有一句名言 ,说欧洲人来自金星 ,美国人则来自火星。指出欧美战略文化不同 ,美国人崇尚武力和强权 ,勇于选择战争 ;欧洲人则重视和平信条 ,信奉外交手段和国际组织。美国和欧洲几乎在一切根本性的问题上都持相反观点 ,认为欧洲人和美国人还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是一种幻想。美国认为冷战后仍然是一个无政府状态的世界 ,国际法、国际协定都是靠不住的 ,确保美国自由和安全的只能是拥有和使用军事力量 ;而欧洲憧憬康德式的“永久和平” ,设想一个类似欧盟式的世界———一切都通过相应的机构、规则来进行 ,其理想就是把欧盟作为模式推广到全世界。他认为 ,这是欧美分歧的根本所在。此文是卡根又一篇论述跨大西洋关系的文章 ,登载在美国《外交季刊》2 0 0 4年 3— 4月号上。文章不仅对欧美矛盾又有了新的阐释 ,同时也是美国新保守主义智囊鼓吹抛弃世界现有秩序 ,实现其“民主帝国主义”的一篇宣  相似文献   

20.
飞机奇缘     
陈水扁的“外交苦旅”已经结束。在大陆方面的抗议下,其借过境美国之机演出“过境外交”的幻想也已破灭。陈水扁在洛杉矾过境的十几个小时,正值美国民主党大会召开前夕。所以克林顿的专机也停在洛杉矾机场。这一停,总算给了陈水扁一次“精神自慰”的机会。美国华文《世界日报》孟玄先生的评论,对此作了分析和嘲讽。本刊特转载以飨读者,略有删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