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浙江》2010,(13):1-1
最近省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省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感、责任感,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韦义勇 《当代广西》2009,(17):37-37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农民群众在农业生产与生活中,改善和优化农村自然环境,塑造良好的农村面貌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善和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二是更新农民的生态观念,提高农民的生态素质。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只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际效果,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和质的突破。因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之一是推进建设生态文明,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正在不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归根结底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方式决定的。对工业文明时代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全面的生态型生活方式的重构问题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富有解释力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重大举措,是中国发展模式的新探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将会极大促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覃元理  阎建明  荀启明 《前沿》2013,(3):173-175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崭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时代迫切需要人们实现生活方式的变革,即由非生态的生活方式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型。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包括健康的生活习惯、科学的消费方式、全面的生活追求和合理的闲暇安排等基本内容。建设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新时期推进大学生生态生活方式建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广西》2009,(19):22-23
我区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我区既保持了“碧水蓝天”的优美环境,又取得了“金山银山”的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重大战略意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思想理论层面来看,二者具有价值追求和发展内涵上的一致性。从实践层面来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将会极大地促进或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9.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生活方式的异化是引发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建构科学的生活方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内含着这一要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们确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将"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如何达到生态文明,则需要我们通过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来实现。一、绿色发展与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关系将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三大发展理念写入党代会报告中,预示着我们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对生产方式的转型选择。三大  相似文献   

11.
孙晓鸥 《前沿》2008,(10):146-148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早日这成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加快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陈瑞清 《前进论坛》2008,(10):11-13
建设生态文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目标。不仅对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高度负责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秀冰 《前进》2008,(8):52-53
党的十七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类生活福祉的前提下,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价值取向,保持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自然环境的长期改善。但是,我们所面对的现实,却是自然资源被毫无节制地开采,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温室效应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们党对文明的认识达到新的阶段、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新的深化、对科学发展理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的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建平撰文指出,生态文明是一种可持续性的文明。表现在物质层次上,它要求摒弃掠夺自然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学习自然界的智慧,创造新的技术形式和新的能源形式,保证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存;表现在精神层次上,它要求摒弃对抗自然的文化,抛弃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  相似文献   

18.
杨英姿 《新东方》2008,(11):7-8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省,是海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绿色发展理念和探寻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也是海南发挥资源环境生态优势,实现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在不断的生态适应中产生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文明则是不同文化间在广泛传播中吸收新的规范并不可逆转地被所吸收的东西改变的学习传播模式;文明还是塑造愿望等级并随时空的变化而变化的方式。没有哪个文明是绝无仅有的,所有文明都是混合型的,都是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发展和变迁的,既吸收又给予。人类越快认识到并接受、简化、调控其复杂性,才能越好地寻求共存的方式。广义的生态文明则指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  相似文献   

20.
杨玉平 《江西政报》2008,(12):41-4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构想,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治国理论的升华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转变。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要求,铜鼓应更加坚定的走生态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