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1966年,李月娥师范毕业后来到宁武县余庄乡硫磺沟村任教。当时乡亲们疑虑重重,怀疑李月娥在这穷山沟里扎不下根。为了打消乡亲们的疑虑,李月娥与在乡知青秦二仁结为夫妻。她先后谢绝县里对她的提拔,一心扑在山区教育事业上。她忠于事业,勤于耕耘,勇于探索,创造了“复式教育法”,被省政府授予特级教师光荣称号,被评为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中小学十杰教师提名。扎在山乡四十春废寝忘食勤耕耘不为名来不为利只为穷乡展新容呕心沥血育桃李痴心教育乐无穷三尺讲台见精神写下激情园丁颂李月娥扎根山区受表彰@肖璋 @宁虎…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这样形容看山护林:开门见山,出门爬山,白天看山,晚上巡山,鸟兽为伍,日月作伴。如此寂寞枯燥的工作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平的事情,而国有宁乡县黄材林场女职工岳月娥却在林场一干就是14年。14年中,她看护的1000多亩山林,仅失树两株,未发生过一次森林火灾,13年被评为“三无两好”护林点。当地群众誉她为”山林的女守护神”。刚到护林点时,岳月娥还有两个不满七岁的小孩要照料,亲朋戚友对她宁点护林也表示反对,可她想:林场舒适轻松的工种少,如果都去干舒适轻松的工作,谁去护林?如果大家都不去护林,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3.
任润娥怎么也没想到会让她到蒲城县公安局当纪委书记,督察那些警察大老爷们执法执纪。显然,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要说没有顾虑是假的,可一贯认真敬业的任润娥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她想,这事总得有人干,人都是通情达理的,只要工作做到家,就不会有处理不了的案子。于是,她充满信心地走马上任了。以柔克刚任润娥一踏进纪委书记的办公室就听到背后有人“砸洋炮”说:“让一个女人到公安局抓纪检,这纯粹是胡搭台子乱唱戏,有她哭的鼻子受的罪。”任润娥听后淡然处之,她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拼搏,以正搏邪正必胜,虽苦犹荣,乐在其中。上…  相似文献   

4.
在东乡县龙泉乡北庄湾村,一提起村党支部书记赵国俊的名字,当地群众个个翘起大拇指,夸赞他为乡亲们办的件件难事、实事、好事。地处东乡县北部的北庄湾村,有8个社,153户,779人。这里山大沟深,十年九旱,严酷的自然条件,使当地群众分散居住在一梁两沟中。在正常年景,当地群众还可勉强度日,一遇灾年,日子非常难过。生于斯,长于斯的赵国俊暗自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让众乡亲过上幸福安康的日子。党的“双培双带”的富民政策像和煦的春风吹进了北庄湾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圆了赵国俊带领众乡亲脱贫致富的梦。党有富民策,我有富民责。赵国俊带领群众发展羊产  相似文献   

5.
去年五月上旬,一位在江西兴国县民政局工作的朋友向我们透露一个信息:苏区时期参加革命的老红军健在的不多了,特别是苏区战争年代红军宣传队的“红军女歌手”仅剩一人,她的名字叫谢水莲。一当我们到达兴国县长冈乡这块红色土地时,热心而朴实的村民告知我们:你们来晚了!“怎么回事?请快告诉我们!”“谢老太昨天去她女儿家了,在井冈山。”从村民口中得知:谢水莲已年逾八旬,身体不太好,目前,每月只有“家属生活费”108元、“苏区干部”补助费120元,因而,女儿们经常接她到家中去“保养”一段时间。乘京九列车北上,在井冈山车站下车,驱车4小时,我…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 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这是拱抱之势,后面这座山接着中央山脉,是龙头。好风水!”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什么叫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做坟墓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她不高兴,一甩头,走到山边。父亲过去,蹲下身, 搂着她,笑笑:“好看着你呀!”十多年后,她出国念书回来,又跟着父亲爬上山头。原本空旷的山,已经盖满了坟,父亲带她从坟间一条  相似文献   

7.
报刊博览     
1975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82岁生日。这天,因毛主席早已有话,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为他祝寿,因此住地平静如故。毛主席躺在睡床上,微闭双眼,好象在想中国前途与命运。这时,旁边工作人员轻声向毛主席报告:“有位农村妇女非要见您,说是给主席送寿礼来了,说啥也不肯走。”“农村妇女?”主席惊奇地问道。停了一会儿说;“去代表我谢谢她,礼物不收,劝她走吧!”大约十几分钟后,工作人员返回报告:“她说是奉她父亲遗嘱,有重要情况向主席报告。”一听有重要情况报告,主席从床上坐起来问:“她父亲是谁?”工作人员答道:“她说她父亲是西柏坡  相似文献   

8.
沫沫 《当代工人》2011,(15):29-29
曾经铁姑娘 “她不教我,我也没办法啊!” 听了赵小燕的一番话,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教,你不会问啊?鼻子下面的嘴只管吃饭的?等来年人家退休了,哭你都没地方哭去!”  相似文献   

9.
《湘潮》1989,(5)
1967年4月9日午餐时,刘少奇听儿女们说,清华大学的“造反派”要组织30万人大会批斗王光美,十分震怒。他推开饭碗,气愤地说:“我有错误我承担,工作组是中央派的,光美没有责任。为什么让她代我受过?要作检查,要挨斗,我去!我去见群众!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死都不怕,还怕群众?”  相似文献   

10.
洛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淑娥秉公执纪和勤政爱民的作风,不但为县委、县政府和本委机关所折服,也为当地老百姓所称赞,说她是铁面柔肠的女“包公”。“我认的是事实和法纪,谁说情也不行!”李淑娥先后担任过丹凤县妇联会副主任,县纪委办公室主任、纪委副书记。1997年11月出任洛南县委常委、纪委书记。李淑娥到任一年多来,把查办案件始终作为重中之重,亲自研究部署,狠抓检查落实。她主持和指导处理的案件近70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0多万元。洛南县纪委监察局,1998年度工作名列商洛七县(市)之首,被评为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1.
陌路亲人“坏了!我的包没了!”在石家庄长途汽车站,一位刚从深州市乘大巴车过来的老年妇女焦急地喊道。与老人同乘一辆车的一位身材瘦高、眉目清秀的年轻人听到后,急忙对着刚下汽车的旅客们喊道:“有谁见了老人的包吗?”旅客无人应答,四散而去。年轻人却没走。当他知道老人准备坐火车去东北,因为包丢了已身无分文时,一边安慰老人,一边领着她来到火车站,帮她买了车票,又给了她300元钱。老人感动得差点儿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忠县涂井乡敬老院义务管理员李淑娥是一位三峡移民,也是一位有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几十年来,她无怨无悔地照顾着与自己非亲非故的30多名孤寡老人,被老人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在李淑娥的一个纸箱子里,装满了“全国敬老好儿女金榜奖”、“重庆市十佳精彩女性”、“全国劳动模范”等几十本荣誉证书,但李淑娥很少打开荣誉箱。她说:  相似文献   

13.
甲:500元。 乙:多少?500元!我还是坐汽车去吧,才18元。 甲:你这人,观念陈旧。这能跟汽车比吗?这叫玩刺激,玩心跳。 乙:还是你自个儿心跳吧。 甲:我赶着马车,刚到乌鲁木齐,警察过来了:“站住!回去!” 乙:得,不让进城。 甲:“回去?回哪去?”“哪儿来的回哪去!”“我这是——马(念平声)的!”“你妈的!你还敢骂人!” 乙:误会了。你把那“马”字咬准了声调。  相似文献   

14.
生日吃面     
在某大饭庄的雅座上,爸爸、妈妈正在给女儿做生日。“小玲,今天是你上大学后过的头一个生日,我们给你祝贺一下。你可要懂得当父母的一片苦心,不兴‘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啊!”妈妈激动得说起话来还带点颤音。“好,为我们的大学生干杯!”爸爸举杯说。小玲并不动酒杯,却问:“爸,奶奶怎么还没来?”爸爸欲言又止。“噢,奶奶嘛,看电影去了,是她老人家最爱看的戏曲片,特意给她买的票。”妈妈看了爸爸一眼,赶紧解释说。“干嘛偏买今天的票!我去把奶奶接来吃饭。”小玲说着要走。  相似文献   

15.
在幼儿园组织的一次春游活动中,到了吃饭时间,老师陈惠发现一个孩子拿着鸡蛋发呆。 “李月,你怎么还不吃?”  相似文献   

16.
“她全心全意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先进事迹,就像蕴藏在大海深处的海石花,在海表面看不见,深入下去,一片连着一片,层层叠叠,多得数不清……她的事迹突出,生动感人,许多群众一提她就感动得落泪……她被当地群众亲切称为”红色娘子军的新一代”,”红色家乡的好娥娘。”  相似文献   

17.
兰鹰 《党课》2011,(12):85-85
莲来我家玩,闲谈之中她说打算去学开车,准备将来开出租车。我说:“你不是说你方向感差吗?为什么还选择这一职业呢?”她说:“先试试看,不行再换嘛!”  相似文献   

18.
张严平  徐宜军 《党建》2005,(12):12-14
作为一个基层法官,15年间,她审理了1000多起案件,大都是农民之间的家长里短、针头线脑的事儿,但最终95%以调解结案。有人说她这个法官当得没意思,她说:“这正是我的幸福!”农民到法院打官司,点名要她审理。有的农民从报纸上找来她的照片,贴在自家墙上视为亲人。当地人有这样一段顺口溜:“俺们有位好法官,大事小情她都管。谁家有啥闹心事,就去法庭找桂兰。”她,就是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的好法官,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法庭审判员、共产党员金桂兰。她奔波在东京城镇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了调解一个小案子有时要跑上十几趟。她说:…  相似文献   

19.
一丁 《党史纵横》2009,(5):51-52
1946年5月,罗别愁乘飞机到达上海,“联总”随即把她派往太原工作。但在太原她认为“不能做到”她“要做的事情”,于是“坚决要求”派她“到延安或烟台去”。经她一再“尽力争取”,上海“联总”办事处终于批准她到延安去。但去延安意味着主动放弃“联总”对她的照顾,并且要经受生活上的严峻考验,可意志坚强的罗别愁认为,“这一切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广东党史》2009,(1):55-55
1928年5月上旬,湘赣两省的敌军对井冈山发动第一次联合“会剿”。为了粉碎敌人的“会剿”,配合红军主力作战,贺子珍接受了军部交给她的一项特殊任务:秘密潜回永新,了解敌人的兵力部署和有关情况,回来向军部报告。出发前,毛泽东嘱咐她说:“你这次到敌占区去,是深入虎穴,既要大胆机智,还要小心谨慎。我等着你胜利归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