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蒙 《法制博览》2010,(2):10-10
读书是一个与书、与作者互动的过程,互有发现,互有证明,互有质疑,互有补充。书的魅力在于它对生活有所发现。而生活的魅力之一,是能够通过生活对书有一些自己的解释、自己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同治七年(1868)的科举状元洪钧竟然干了一件“大清版蒋干盗书”事件,不过,他所“盗”的“书”不是信件,而是一份俄制地图。  相似文献   

3.
尹玉生 《法制博览》2010,(18):24-24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儿子一人在外读书情绪低落时,我常用这句话开导他,希望他能正确认知这个世界,正确了解人生。多数的时候,他是不理解我这个爹的苦口婆心。在他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平面的,不是立体的.他所看到的纷杂的世界不过是舞台上的一块幕布,而且还是第一道幕布。这就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心志差距。这个差距通过学习,通过历练,尤其跌了跟头之后,会逐渐缩小.甚至超越。  相似文献   

4.
王攀 《法制博览》2009,(18):46-47
(这是王朔在新作《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里,预设2043(还是34,不重要)年的老王,跟曾经死去的朋友方言的女儿方咪儿的谈话,侃出来的小说。读书太累,特别是长的,其实真正的观点和精彩的地方只有那么几句,所以才有书简——就是为了免去其他人读书的麻烦。这是我的书简,小括号里是我“写在人生(钱钟书说人生是书)边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许锋 《法制博览》2010,(6):57-57
文凭。文凭的确是一张纸。但这张纸的获得需要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儿,得读书,做作业,背诵,复习,考试,用书上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而不是干什么事之前都要先翻翻书,临时去抱佛的大脚。但现在有时候,文凭成了一件商品,要么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既便捷又实惠;要么交了钱以后,哪里凉快到哪里待着去,  相似文献   

6.
曾有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于是,也才有了本文讲述的读书人一旦科举高中后,随之而来的桃花运。这是历史长河中涌现过的浪花,回首一望,一笑而已。  相似文献   

7.
张博文 《法制博览》2009,(17):41-41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说,荆轲年轻的时候喜好读书和击剑。注意,仅仅是喜好,司马迁可没说他擅长读书和击剑。荆轲曾经想要游说卫元君,忽悠人家给他个官当当。可是卫元君似乎知道他有多少斤两,根本就看不上他。  相似文献   

8.
也谈成功     
程程 《工会博览》2009,(11):1-1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拥有快乐纯真的童年,但上初中后,家庭接连出现变故,疼爱他的父母相继离他而去。深受打击的他只能每日沉浸在读书中,用读书来忘掉一切木快乐。他因而沉默,深思,刚强、独立。中学的老师说:“这孩子,看起来是有出息的样子。”  相似文献   

9.
1966年,他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曾拥有快乐纯真的童年,但上初中后,家庭却接连出现变故,疼爱他的父母都相继离他而去。深受打击的他只能每日沉浸在读书中,用读书来忘掉一切不快乐。他因而沉默、深思,刚强、独立。中学的老师说:“这孩子,看起来是有出息的样子。”  相似文献   

10.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4):65-65
游手好闲的浪荡子首先让我们看看荆轲在遇到求助他刺杀秦王的燕太子丹之前是个什么货色。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是这样说的,荆轲年轻的时候喜好读书和击剑。注意,仅仅是喜好,司马迁可没说他擅长读书和击剑。荆轲曾经想要游说卫元君,忽悠人家给他个官当当。可是卫元君似乎知道他有多少斤两,根本就看不上他。  相似文献   

11.
武宝生 《法制博览》2009,(20):60-60
纯正意义上的读书人,是指逐字逐句读书的人。你想消灭这样的人,又让他虽然不读书却能跳级成为“博览群书”的人,办法是有的,而且很多。例如:  相似文献   

12.
朱铁志 《法制博览》2009,(16):54-54
在日趋浮躁的社会气氛和心理状态下,静静地阅读正逐渐成为一种奢侈。过去读书的,现在变得只读杂志;过去读杂志的,现在只看报纸;过去看报纸的,现在能看标题就算不错了。年终岁首,读书人有清理书账的习惯。对我而言,书账主要不是指一年当中买书花了多少钱,而是究竟读了几本好书。这样一想,就不免有些汗颜。总的感觉是:工作越来越忙,书越读越少。常常忙过一天后疲劳地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16)
正在文坛上,刘杰就是个半路出家的擅入者,但甫一进入就鲜花夹道。外人所不知的是,在写作卡壳、痛苦万分的时候,刘杰便会陷入癫狂状态,几乎理智崩溃,将电脑砸成碎片。"品茶玩壶抽烟斗,读书码字瞎溜达。"这是刘杰的自况。结合他的微博名"闲人刘爷",在见面之前我一直以为他确乎很清闲,想象着他唐装布鞋,手提鸟笼,哼着小调穿过胡同的"老炮儿"样。见上面后发现,打扮上差不离,工作却是陀螺般忙碌。7月17日是他的新书《猴票》的首发式,头一天签了1000多本书,晚上觉也没睡好。朋友们说,也不知道激动什么,发新书又不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出了七八本书、700多万字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欣赏     
《法制博览》2011,(7):1-1
董事母亲与议员父亲 不要痴迷于从阅读成功人士的传记中寻找经验,这些书大部分经过精致包装,很多重要事实不会告诉你:盖茨的书不会告诉你他母亲是IBM董事,是她给儿子促成第一单大生意: 巴菲特的书只会告诉你他8岁就知道去参观纽交所,但不会告诉你是他国会议员的父亲带他去的,由高盛董事接待的。  相似文献   

15.
张侃侃 《法制博览》2010,(13):55-57
张学成字铸卿,是张作霖二哥张作孚的长子,比张学良小一岁。他从小与张学良一起长大,一起读书,一起上军校,一起从军。但张学良的官总是比他大,这让他心里很是不服。  相似文献   

16.
游宇明 《法制博览》2008,(20):12-12
亲爱的世界:我的儿子今天就要上学读书。一时之间他会感觉新奇有趣,我但愿你能待他温柔些。你瞧,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后院的王者。我总是忙着为他治疗伤口,慰藉他的心情。  相似文献   

17.
冯佐哲是中国社科院的一名退休学者,他1960年开始研究和。于1998年出版《和珅评传》一书。之后,有关这位和大人的书如雨后春笋般涌入书市.冯先生发现,很多书都抄袭了他的作品或研究成果.他自此开始与这些抄袭者的较量。  相似文献   

18.
排行榜     
《工会博览》2008,(6):49-49
梁漱溟是五四以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是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美国学者艾恺称梁漱溟是“中国最后一位儒家”。当初蔡元培先生聘梁漱溟去北大担任讲师,教授印度哲学,其时梁氏并无任何学位,所有学问皆读书自学而得。梁漱溟先生在时代风云中能有所自立,概由他读书深思的功力深厚过人。  相似文献   

19.
施宏哲 《法制博览》2009,(19):24-26
少年得志 刚开始,曾国藩不叫曾国藩。从小到大,曾国藩有过好几个名字。出生后,曾祖父给他取的名字叫宽一。在道光九年(1829年)他到衡阳唐氏家塾读书时,家人为他取名子城,取字居武。第二年他转到湘乡涟滨书院读书,改号为涤生。道光十八年(1838年),当他中了进士之后.便改号叫伯涵,后又取名叫国藩。  相似文献   

20.
上海的曹先生快50岁了,他上学的时候正碰上“文化大革命”。当时红卫兵们把学校的老师当作敌人,当时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说法十分流行。他也没有在学校里学到什么。直到二十挂零,方有机会在夜校里读了一点书。在后来也深悔自己没有碰到好时候。光阴如箭,一晃眼,现在曹先生的儿子也已经18岁了,他自己打算去新西兰读书,曹先生老两口也十分支持。但是曹先生明白,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