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朱颖原 《求索》2008,(8):122-124
和谐传统是中西哲学的重要交汇点。和谐涵盖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三大维度。不管是中国的“道生万物、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还是西方哲学中的“正义即和谐”的“和谐辩证法”,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哲学指导,成了和谐理念的理论渊源。中国义理之学通过诠释经典而追问、寻求“义理”,是基于一种强烈的社会忧患与人文关怀,希望从经典中寻求此岸世界的意义,建立起和谐社会与积极人生的永恒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和谐哲学”不断反思与探索,已经从“自在”的层次,上升到“自觉”的层次,“走向和谐哲学”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现实的选择。这些重要的现代和谐思想体现了和谐哲学的思想传承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
《山东人大工作》2007,(8):58-59
《中国经济时报》6月25日刊登华黎明的文章说,中国提出和谐世界这个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中国外交从理论上告别了“斗争哲学”。中国的崛起是为了造福13亿中国人,也是为了与世界各国共建一个和谐的世界。而和谐世界理论的提出大概可以为“韬光养晦”划上句号了。  相似文献   

3.
钱伟 《求索》2008,(10):107-109
在存在论视野中,人的和谐发展既是一种哲学存在,又是一种价值存在和道德存在。作为一种哲学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语境是从斗争哲学向“和”哲学的转变;作为一种价值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依据是人对人本质的追求;作为一种道德存在,人的和谐发展的趋动力是向“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西方现代哲学的重要概念,诸多现代哲学家都对其进行过论述,甚至可以说,回归生活世界成为西方哲学现代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就其本质而言,“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是人生活其中,并与之息息相关的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传统哲学自始便是处于生活世界中的哲学,是生发于生活世界并以其为归旨的理论.由此,我们可以称其为生活哲学.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之前探讨最多的可能是孔子及儒家思想,但不容忽视的是,老子也同样属于此列.老子及其哲学同样是关于生活世界的哲学,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5.
生活世界是现代西方哲学尤其是现象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西方哲学界在现代性的压制下,反思了以往僵化的思维,整体进入了“生活世界”的理论境遇。马克思则站在实践的基点上以改变世界为生活世界观的目的,阐明了一条与西方“生活世界”理论异质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齐美尔的现代性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美尔认为现代性的本质是心理主义,即根据我们内在生活的反应来体验和解释这个世界。然后从齐美尔两部重要的著作《货币哲学》和《大都市与精神生活》中截取描绘“货币”和“大都市生活”的片段,来展示他在这些生活碎片中对现代性的研究。以揭示在货币经济逻辑和工具理性奴役下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现代性危机——文化悲剧:无限泛滥的客观文化对主观文化越来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人类逐渐被自己创造的文化所控制。然后探讨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应对现代性危机的不同反应:“顺应”和“逃避”。最后,对齐美尔的社会理论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7.
廖义军 《前沿》2007,3(6):175-177
“和谐世界”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发展”理念,是对全球发展的客观认识。“和谐世界”思想中对“发展”有许多理性的建议,中国政府也一直在走发展自己的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道路。只有促进世界各国协调、平衡、普遍发展,才能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稳定,真正建立“和谐世界”。  相似文献   

8.
岳普煜 《前进》2010,(1):32-33
实现科学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最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太重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坚持科学发展、创建世界太重”为主题,明确提出了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就在于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精细化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谐建设能力,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历史的逻辑必然,也是时代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哲学理念,既充满着悠久的中西传统哲学文化的底蕴.又有着深厚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基础,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哲学内涵,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以及国与国的和谐。而且,以上四个和谐本身也是“四位一体”的和谐关系.它预示马克思关于“人”的“历史之谜的解答”,即在共产主义理想的“和谐社会”中,实现了人的自然本性与社会本性向人自身的全面“复归”,从而最终生成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0.
王淑霞 《求索》2008,(8):97-99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理性定义的交往世界。生活世界是现实的交往主体、交往主体的交往活动和交往的“理想话语环境”三者的统一和互动。生活世界需要规范化和有序化,即需要管理,管理贯穿于全部生活世界。和谐管理是生活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协调模式。根据交往理性,和谐管理既是一种语言使用的规范化,又是一种交往关系的柔性协调。  相似文献   

11.
张艳涛 《桂海论丛》2008,24(3):26-29
马克思在直面现实、直面现实的人、直面实践、直面问题中终结旧哲学,从而实现了哲学观的革命变革,创立了一门关注“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哲学。马克思开辟的哲学道路,从根本上说是以哲学的方式面向现实人的生活世界和实践发展过程的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2.
构建和谐世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上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及构建和谐世界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哲学与和谐社会问题:第一,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演变;第二,社会的不和谐问题;第三,用哲学方法认识和谐社会;第四,用哲学方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颜佳华  朱逢春 《求索》2014,(1):32-36
西方哲学的发展大致依循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两种理路。理论哲学一直是西方哲学的主导理路,实践哲学则是伴随着当代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而逐渐复兴与发展起来的。行政哲学属于实践哲学的范畴,它具有实践哲学所拥有的实践改造性和现实批判性的基本属性。体悟和发扬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回归现实生活世界”的精神与传统,以一种真正的实践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运思,体现了时下对行政哲学范式变革的某种理论自觉。保持行政哲学贴近行政生活的理论特质和实践性的品格,具体要求包括:行政哲学应当回归生活世界,坚持以行政生活为基础性的对象;行政哲学应当以行政智慧的获得为目标取向;行政哲学应当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指导构建自身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4.
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向。马克思立足于实践活动所转向的“现实生活世界”具有与其他“生活世界”根本不同的内涵,从而实现了哲学视野的根本转换和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相似文献   

15.
经济危机下现有的主要经济理论表现出的不足表明,目前的全部经济理论需要系统的哲学反思。刘永估先生的新著《劳动哲学》中的思想启示我们,当前世界主要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都是建立在同一块基石——唯物主义上的。进而,从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物质第一性,而且把物质资料贴上“财富”的标签,追求财富和财富的代表——货币,就会使得我们往往忽略其背后劳动的重要性,使经济进入“危机”的轮回轨道。只有重新站立在马克思对劳动强调的基石上,探寻新的经济学哲学基础,才有可能走出经济危机的轮回。  相似文献   

16.
雷磊 《探索与争鸣》2023,(9):14-17+177
<正>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戴逸教授针对当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消极的判断,即“法学是幼稚的、史学是混乱的、经济学是贫乏的、哲学是危机的”。这些判断指出了当时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向性困惑,并被后来者称为“戴逸之问”。自此,众多学者将探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向何处去”作为重要论题,并孜孜以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先后确立了“和平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和平发展”理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确定的,开辟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面临新的国际形势提出的外交新理念。二者都是综合国内外因素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延续性。“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国际社会的具体展现,是对“和平发展”理念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儒、佛、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哲学、西方现代性哲学乃至教科书的辩证唯物哲学,相继都陷入信任危机,中国的现代化实践频现哲学话语危机。所幸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激发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在哲学观念和理论形态上都具备论说当代中国现代化实践的话语潜质。所谓实践地论说发展,意在回归实践立场,充分汲取“中、西”诸家哲学话语的合理因素,深入阐释扬弃“人的依赖关系”和“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践机理,从构建优良社会生态人手,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发展实践提供话语支持。  相似文献   

19.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上22%的人口的粮食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发展的重大成就。但是,这背后也潜伏着很大的危机:1、有限的耕地面积正在逐渐减少,人口数量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却需要土地资源创...  相似文献   

20.
和谐也是硬道理 已成为中国最大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名国情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十月十二日下午接受媒体采访,解读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公报说,公报内容向人们传达的信息表明,中共执政理念已实现三阶段跨越,即从“文革”期间所谓“斗争哲学”转变为过去二十年、改革开放后的“建设哲学”,如今又转向“和谐哲学”。过去二十年,对中国而言,“发展才是硬道理”理所当然,但今天中国已开始进入中等收入阶段,这个阶段恰恰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时期,因此,发展必须与和谐并重,“和谐也是硬道理”当属顺理成章。胡鞍钢提出,中共本次全会的“和谐哲学”内涵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