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短期资本流动的风险与我国资本项目的开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翀 《长白学刊》2003,(1):66-69
我国已实现在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并正在走向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兑换。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下,资本项目的开放将意味着短期资本的频繁流动。本分析了短期资本流动的动因、效应和风险,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谨慎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颖 《前沿》2004,(10):61-62
90年代以来 ,随着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增加 ,流入我国的“热钱”规模越来越大 ,虽然在经济日趋自由化的大趋势下 ,“热钱”的涌入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但是大量游资的出现必然对我国尚未成熟和完善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本文从游资流入我国市场的途径入手 ,分析了游资的危害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意在解决“热钱”问题的同时 ,有待用长远的眼光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人民币升值与加息两种压力叠加,将可能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市场整体效应、市场结构效应、行业板块效应。我国的外汇市场、货币市场与证券市场三者之间存在较强的关联性,人民币加息与升值的双重压力所产生的资金效应和股票资产的价值重估效应,将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总体价格水平的上升,促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鉴于我国目前人民币的利率弹性和汇率弹性较低,加之货币加息与升值的反向作用,预计人民币升值对资本市场的效应将有所弱化。但是,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所形成的国际热钱内流趋势不可忽视,我们应对由此可能形成的经济泡沫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4.
"托宾税"理论对管理短期资本流动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丹 《前沿》2004,4(4):80-82
托宾税是通过交易成本的上升来降低全球资本流动性和各国货币汇率波动性的一种税收。随着入世程度的加深 ,我国对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的难度将不断加大 ,所以 ,实施托宾税以维护我国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5.
谢银玲 《前沿》2008,(4):77-81
本文以近年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为交叉线索,讨论一国币值“低估”或“被以为低估”对资本输入国资本市场的本质影响。事实上,人民币的升值问题,在本质上原本就不仅仅是货币购买力的问题,更多牵涉的是国家总体经济面的发展,不应当与他国的贸易赤字直接联系。人民币应否升值或重估,从外部看,关键不在国际问的压力有多大,而在于全世界投资人对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经济将持续高度成长的预测上。但从内部看,中国近年来作为世界主要资本输入国,本文认为基于金融长远考虑,也应为人民币建立一个更能适应中国经济变迁的汇率政策,以缓减经济高成长期的资本账冲击和降低金融风险,而这才是人民币需要重估的根本理由。  相似文献   

6.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我国前一阶段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可谓是见仁见智。一部分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发展十分不利,一是不利于克服通货紧缩,二是不利于吸收外资,三是容易诱发金融风险。一旦人民币升值而钳制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不会缓解东亚地区通货紧缩的压力,反而会使东亚地区经济变得不稳定。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人认为人民币升值是有很大好处的。比如可以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开放资本账户,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汇率理论阐明了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国际贸易的互动关系,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国际贸易的整体影响及对主要进出口行业的具体影响,阐述了人民币升值对于提高我国国际贸易的整体水平,改善我国的贸易结构,优化我国国际贸易的外部环境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同时,迅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以及人民币的预期升值,自上世纪90年代,国际热线开始涌入我国。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兴起,其巨大的利润空间,使房地产市场吸引了大批的国际热线。房地产行业日益盛行的投机,使我国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其价格的急剧变化,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宏观经济的调控均会产生较大影响:一方面,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失衡加剧;另一方面,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对我国国际热钱涌动的现状,国际热钱涌入我国的原因和途径等进行了分析,并特别分析了国际热钱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提出了对国际热钱涌入进行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国外对资本市场的研究逐渐纳入了预期因素。西方经济学者对资本市场上的投资预期心理、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资本市场效率理论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资本市场预期理论。本文回顾了他们对资本市场预期理论的研究并进行了评论,指出了他们的探索对我国资本市场预期理论研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正稳步前进,其所造成的短期升值、汇率波动、资本账户开放及金融市场发展等都将对中国的外贸出口产生影响。其中,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未来需要仔细研判人民币国际化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的影响,借以稳定和扩大出口规模,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11.
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大幅升值引起宏观经济一系列变化。鉴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双顺差"的不稳定因素,人民币升值缺乏持续的内在动力。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升值的博弈,导致物价上涨,股市和房地产泡沫开始出现,给未来经济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人民币升值面临的经济质量、经济结构、经济增长三大风险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自由兑换包括经常项目的自由兑换与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1996年,我国完成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完全自由兑换,但对资本账户仍实行较强的管制。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要加快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尽快融入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个月,世界经济形势渐趋好转,尤其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外贸形势好转,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又成为国际舆论的中心话题。一些国家政要也开始鼓噪人民币升值,先是美国人喋喋不休,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访华前就公开表示,希望人民币升值。然后是欧盟“三巨头”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欧元区主席容克、欧委会经济和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共同发难,在中欧峰会之际施压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4.
李勇  金桩 《前沿》2004,(2):63-65
人民币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平稳地实现人民币的可兑换 ,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全面的理论和实证的研究。本文首先从管制的效果与开放的利益两方面 ,综述了有关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的各种理论 ,并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我国人民币资本与金融账户自由兑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时事资料手册》2005,(5):51-51
此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虽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对经济的影响很小.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它标志着我国在迈向真正有弹性和可浮动的汇率制度方面,走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孙庆刚 《求索》2008,(9):15-17
东道国的汇率变动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般认为东道国货币升值会使外商直接投资减少。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了新的安排,成为影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2005年到2007年,人民币持续升值,然而2006年和2007年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出现增加趋势。本文从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不同导向类型出发,对这一情况作出分析,同时也分析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在结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就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国内外的报道漫天飞舞。金融危机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好转,欧美日等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那么,人民币升值或不升值,究竟会对我国经济带来什么影响?具体结合笔者研究的专题,人民币升值或不升值,究竞对上海的航运业和造船业会带来怎样的影响?本文,笔者就试从人民币汇率的历史变化状况(如图1)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2014年初开始实施的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有弊有利的影响,包括: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引发资本外流;降低中国的进口成本和通胀压力进而拉动外贸出口进。针对不利影响,中国应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适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对短期资本流动监管,同时采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金融监管,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周先旺 《政策》2008,(9):17-19
笔者建议:稳定人民币升值预期。适度放缓升值步伐;保持外贸政策的相对稳定,伺机恢复外贸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外贸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资本账户管制的现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资本账户是指“国际收支中因资本输出和输入而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增减项目,包括直接投资、各类贷款、证券投资等”。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稳步推进资本账户对外开放,同时协调资本开放、人民币利率和汇率政策。1994年实现了汇率并轨,成功地建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1996年12月,实现了人民币经常账户可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