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底,湖北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若要将其建设成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必须构建符合其区域特色和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模式,即区域共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首先要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区域发展模式的空间演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其构成要素系统,最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以便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湖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如何运用积极财政政策,做大做强恩施州旅游产业,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从分析圈域内经济与财政发展入手,找出影响恩施州主动融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障碍因素,明确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对财政职能的新要求,提出创新财政体制、运行机制和财政政策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长安 《世纪行》2011,(8):14-14
我省宝玉石资源的优势明显我省宝玉石资源主要分布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充分发挥鄂西圈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以旅游业为重要抓手,以惠民富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湖北政报》2009,(16):15-15
<正>鄂政发[2009]36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总体规划》(2009—2020)及《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交通建设规划》(2009—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建设规划》(2009—2020)、《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  相似文献   

5.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开发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特征.本文通过分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遗产的一般特征,探讨了该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通过理顺市场机制,引入多方主体对文化遗产的监督和保护,达到文化遗产利用和保护的统一,从而实现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恩施州民族文化底蕴浑厚、旅游资源丰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板块,大力兴办生态文化旅游业是恩施州经济生活中的大事。科学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应突出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7.
鄂办文[2008]72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为加强对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统一领导,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湖北省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9,(3):27-28
随州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下简称鄂西圈)重要的门户城市,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优良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资源。去年以来,随州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建设鄂西圈的历史机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奋力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市向文化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世纪行》2009,(11):9-9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旅游产业本身来看。目前鄂西牛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发挥有限。  相似文献   

10.
《世纪行》2010,(1):26-26
<正>2009年,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一、围绕中心,履行职能一是组织我委委员赴神农架林区、恩施州,就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势、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与发展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促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的调研报告,在十届  相似文献   

11.
《世纪行》2009,(11):13-13
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保护与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地区,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60项,其中鄂西圈36项,占60%,省政府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70项,其中鄂西圈94项,占55%,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逐步关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问题。生态补偿作为一项关乎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仅对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道路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中国探索建设生态文明型社会亦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补偿的创新模式应为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补偿模式、区域联动共建共享的补偿模式和项目带动重点突破的补偿模式,而提高其生态补偿效率的具体方法是加大生态补偿系统研究力度,完善生态补偿组织管理机制,强化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制定,建立生态补偿行政责任机制,创新生态补偿的投融资体制,健全生态补偿法制保障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宣传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明 《世纪行》2008,(10):20-20
为加快我省旅游经济强省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加快武汉城市圈旅游业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以宜昌、襄樊等城市为中心,以长江三峡、武当山、神农架等旅游景区为核心,包括宜昌、神农架、荆州、恩施和襄樊、十堰、荆门、随州等8个市(州、林区),人口总量、版图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0%和70%。  相似文献   

14.
吕东升 《政策》2009,(1):27-31
2008年11月10日。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林业局等单位联合主办了“解放思想、协调发展、推进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高层论坛”。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吕东升等领导、专家,在论坛上纷纷建言,纵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8,(9):1-1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构想。有关地区和部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科学规划,抓紧推进,在全省形成“两圈”互动、“两轮”驱动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楚天舒 《世纪行》2009,(2):20-23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科学谋划未来.继提请中央批准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一带两圈、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1月20日,省委、省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今后一个时期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确立了基本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决定》的出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优化我省区域发展格局.加快鄂西地区发展步伐.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政策》2010,(10):45-46
当前,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更深刻地把握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抢抓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9.
刘丽琼 《世纪行》2010,(9):37-39
<正>湖北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深化省情认识,提出了"两圈一带"战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9月7日,省政协召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常委专题协商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09,(2):F0003-F0003
构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继提出建设武汉城市圈之后,湖北省委、省政府于2008年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襄樊、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和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圈内生态良好、文化多样、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最大的水电基地,也是湖北重要的农产品基地和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