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快过年了。朋友打来电话约我一同吃饭。知道不是自己做东,心中偷着乐了一阵。但是这“偷”字不好。大概偷着乐也是犯罪,就像偷了别人的东西,总是危险的。到地下室去取自行车,不见了。显然,车被偷了。这也许就是偷着乐的报应。这已经是不到一年内我所丢的第三辆自行车。好在早已把丢车所损失的钱打入了日常消费,就像买米、面、油、盐、酱油、醋一样,消费了再买就是,自然也就不以为意了。况且丢车的事非只此一时,又非只我一家,一周之内连丢两辆都有的,我这还算不得什么。有什么办法呢?身上既然流有阿Q的血液,对这种事情也就虽远…  相似文献   

2.
李实 《奋斗》2005,(8):56-56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不如意事.又差不多“十常八九”是由他人给咱带来的。比如,有人冷落咱,疏远咱.伤害咱,贬低咱,羞辱咱,乃至欺咱老实.骗咱好心,卖咱假货,偷咱财物,等等不如意,不都是来自他人吗?面对这林林总总不如意事,咱当如何对待呢?想起了前些年常用的两句古话,一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是“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3.
李愚 《廉政瞭望》2012,(3):33-33
我一个女性朋友,一天和男友去逛街,手机被偷了。她发现后,马上用男友的手机拨打自己的手机,居然通了。对方摁断了电话,然后用公用电话打了过来,语重心长地说:“你也太不小心了,像你这样粗心大意,丢手机是迟早的事,就算我不偷,肯定也会被别人偷。手机以后不要放在背囊里,一定要记住了。”  相似文献   

4.
报案(外2则)     
某副市长出差归来,夫人哭丧着脸告诉他:昨日家中被盗。没等她说完,丈夫急忙问:“报案没有?” “亏你倒不先问问损失多大!”夫人不屑地说,“几十万呀,还有不报案的?!” 副市长一跺脚:“糟了糟了,你不想想我们能报案吗?” “怕什么?堂堂副市长都被盗了,我还要问问他那公安局长是怎么当的!” “你真是头发长、见识短!”副市长来不及细说,马上给公安局长拨电话:“哈哈,小偷走错门了,到我家能偷什么呢?我夫人瞎嚷嚷……我看,这件事就此了结,你们也不必来勘查了。“ 夫人在旁一手绺着长发直发楞。  相似文献   

5.
《孟子》记载的“偷鸡贼”的故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偷鸡人“一天偷一只鸡,不偷手心就发瘁”。有人劝他不要偷了,他自己也想改恶从善,却因为“偷瘾很深,想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便说,“以前我一天偷一只,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个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  相似文献   

6.
颜回是孔子的高足,孔子赞扬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为什么颜回能够箪食瓢饮,身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呢?宋代学者周敦颐解释说:“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不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相似文献   

7.
漫画·幽默     
——他廉哩,我没送礼也办成了事! □左都建 梦话 刘秘书晚上总说梦话,几乎是在驾人:“你这个混蛋、败类!”有时声音大得吵醒妻子。妻子问他:“你骂谁啊?”刘秘书吃惊地说:“我骂谁了?”妻  相似文献   

8.
文丹 《奋斗》2007,(7):58-59
我一直以为只有中国才称得上“自行车王国”.最近看了一则报道,才知道现在荷兰才堪称“自行车王国”。荷兰只有1630多万人口.却拥有1500多万辆自行车,几乎人均拥有一辆自行车。荷兰人从小要学会两件事:骑自行车和游泳。荷兰人骑自行车出行率达26%,四分之一的荷兰人日常上下班靠骑车,在荷兰城市、乡村熙熙攘攘的骑自行车队伍中,从西装革履的政府官员到精心装扮的时髦女士.从白发老者到上学少年.  相似文献   

9.
贪官的胃口     
人吃饱了饭,肚子就不会饿。这不是废话吗?可话还得说。因为在当今社会,有些事把人们弄得越来越糊涂了。我的一位朋友就曾这样对我说,肚子吃得太饱,就撑得慌。而那些贪官们的胃口,咋就没个饱呢?是啊,如果贪官们的胃口和平民百姓的胃口一样,不就不叫贪官了吗?依我之见,凡称得上贪官者,大都是手中握有一定的实权,在单位里是绝对的“大哥大”。无职无权的平民百姓,即使你有贪心,可谁会给你送呢?这就应验了人们常说的“行贿要有钱,受贿要有权”。贪官权有多大,胃口就有多大,此话一点不假。当然,贪官们的胃口也不是一开始就像…  相似文献   

10.
半间偏房     
“一一”节,三哥娶儿媳妇,请我们去吃喜酒.当时妻子回答不去。三哥赶到县城亲自来请,妻仍然不去。三哥急了。问是不是对他有意见?我赶紧打圆场说:“哪会有呢,主要她这几天身体不适。你家里忙,先回去吧,我们明天就赶到。”其实妻子不愿回老家真的不是对三哥有意见.而是有一件事在她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烽火连年,诸侯争雄。一日,齐桓公问管仲:“何事会害吾霸业?”管仲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贤而不任,害霸………““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任贤难,原因有三: 一日疑而害任。有些人患有多疑症,贤能既用,疑心俱生。具体表现,一是不放心。所用之人,年纪尚轻,能否驾驭时局?所用之人,经验不足,能否轻舟泛波?所用之人,个性太强,能否息事宁人?——思前虑后,放心不下,难付重信。二是不放权。受权之  相似文献   

12.
开学已经好几个星期了,可是贺倩蓓的练习册仍然做得很糟糕,虽然我反复教育.也在班级里给她组建了“一帮一”对子,可效果却不明显。打电话吧,她爸妈工作又都比较忙.这可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望云舒 《奋斗》2006,(5):57-57
孟子见梁惠王,讲了许多治国安邦的大道理。他劝梁惠王要少做“功不至于百姓”的事,其中讲到了“不能也”和“不为也”的道理。孟子说:“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日,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相似文献   

14.
前两天.我们楼门口挂出了一块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本楼道共产党员承诺”,其内容包括带头搞好邻里团结,带头搞好环境卫生,带头践行“八荣八耻”等。同时我家门口也挂了一块牌子,上写“共产党员之家”。我看过后心中为之一动。细想想自从退休以来。自己党员作用确实发挥得不明显了。本来住在楼房里的人们就比较生分,见面点个头就算不错。谁是共产党员大家根本不知道。这下可好了,让人把身份给“曝光”了。楼道里的人都说要向党员学习,向党员看齐,可见党员的作用绝不能轻视,于是我有了压力。  相似文献   

15.
廉政名言     
以德为宝的子罕春秋战国时期,子罕在宋国任司城。有一天,一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美玉,前来献给子罕。子罕说:“我从来不收别人的馈赠,你还是拿回去吧。”献玉的人说:“你怎么不收呢?我拿这块玉给玉工看过,玉工说这是一块宝物。我把宝物献给你,你为什么推辞呢?”子罕说:“我已经有宝物了,所以不收。”献玉的人感到十分奇怪,问:“你的宝物是什么?能否给我看看?”子罕说:“我的宝物就叫不贪。我把不贪婪作为宝物,你把美玉作为宝物,我们各有各的宝物。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你丧失了你的宝物,我也失掉了我的宝物,是使物各失其所。…  相似文献   

16.
不叩亦必呜     
学问、学问。“学”,原来是从“问”得来的,不问,就学不到知识。古人对这一点讲得很多。“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孔子经常所称道的事。“学”和“问”两个字组而成词,是不是就出在这里呢?要求得学问,要取得知识,就要谦虚,要向人请教。不但自己不知道的,要问人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问我,你是怎样成功的?我想说,实际上我是一个普通人,只是做了不普通的事。普通人如何坚持做不普通的事呢?首先,要有一个可触摸得到的愿景,或者目标。  相似文献   

18.
骑车找乐     
《纪检与政法》2004,(3):47-47
著名漫画家方成每天骑自行车出行早已是漫画圈人人皆知的事了。“我今年85岁了,每天下午取报纸、信件,我都是骑自行车往返。”方成说话慢条斯理,总带有一些幽默。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2011,(6):63-64
《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刊登顾兆农的文章说,现在,“我是谁”这个问题,对有些人来说,已经有点弄不清了。在一些人看来,“我”就是某某长、某某总,水平总比别人高,能力总比别人强,站得总比别人高,看得自然也比别人远,所以,我说你听,我说你做,似乎是天经地义。坐公交。挤地铁,踏自行车,在农贸市场里跟菜贩们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20.
曾晖 《廉政瞭望》2013,(5):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