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美国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平 《法商研究》2005,22(4):138-145
在专利制度建立之初,各个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排除了对商业方法和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诞生,美国对商业方法软件逐步给予专利保护。从美国对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美国在立法层面上从未改变专利保护的范围,更多地是从其产业政策角度在专利审查指南以及判例法中对专利保护范围作出新的诠释,从而使其专利保护紧密配合市场需要。美国的这一做法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8年美国对State St reet Ba n k一案的判决,在美欧日之间引起了一场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争论.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地区的专利主管部门对计算机软件,特别是商业方法软件的专利保护都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全球竞争需要,跨国公司不但在本国申请商业方法专利,而且大量在发展中国家申请方法专利,跨国银行也不例外。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商业方法专利提供法律保护的实践看,各国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及授予标准逐步趋于接近,主要是采取适度从严的审查规则,重点强调方法专利中的创新性技术性成分,并要求专利具有技术性贡献。中国在商业方法专利保护方面刚刚起步,国内金融企业对于开发商业方法专利的意识有所增强,但实质性进步并不明显。未来,围绕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与反垄断之间的斗争将越来越公开化。为此,我国应当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企业进行专利创新,同时还要通过发起公益诉讼、反垄断调查等法律手段来适度保护民族金融产业。  相似文献   

4.
三、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 的法律分析 1、商业方法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 根据专利法的要求,一件技术方案要通过专利审查并最终获得批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第一,该技术方案必须是专利法所保护的客体(subjectmatter),即所谓的专利适格性(eligibility);第二,该  相似文献   

5.
商业应用软件的可专利性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专利标准下的商业方法与商业应用软件之界标 在交易模式数字化与产品虚拟化环境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方法的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商业应用软件的可专利性并不等同于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 "商业方法"指处理或解决商业经济活动或事物而藉由人类心智创造的方法或规则。笔者认为,商业方法本身并不具有专利性 因此,认为"商业方法"具有可专利性或认为"商业方法"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出现使得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门户洞开的观点尚可斟酌  相似文献   

6.
张平 《知识产权》2003,13(1):25-29
在讨论商业方法(Business method)和计算机软件(computer software)是否适合于专利保护之初,美国、日本、欧洲等国更多关注的是在专利法理论上能否对这两种客体(subject matter)给予保护的问题。随着美国1998年State Street Bank一案的终审判决,三方专利局重新修改了各自的专利审查指南,增补了许多有关商业方法软件发明的审查指导意见,可以认为目前三方专利局已不再注重这两种客体的可专利性问题的讨论(尽管在国际社会上,有关商业方法软件能否构成专利保护客体尚有非常对立的观点)。三方专利局更多关注和讨论的是商业方法软件发明的具体判断标准,即专利审查的第二道门槛②:专利三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三方专利局在有关商业方法和计算机软件发明上对创造性(non-obviousness or inventive step)审查要求的比较研究,分析三方专利局在创造性标准上的异同,以此对我国制定相关审查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银行业专利申请量逐年增多,商业方法专利的出现使专利成为银行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州街银行案"判决以来,商业方法专利申请对各国银行业产生了很大影响。通过对我国银行业专利特别是商业方法专利的保护现状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银行业专利保护的特点及其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邢素军 《法制与社会》2011,(29):183-184
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是采用专利还是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保护?是申请发明专利还是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是尽旱申请还是等到技术方案完善之后在提出申请?对这些问题的选择关乎到企业专利战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作为其基础的商业方法软件应如何保护进入了众人的视野.通过对美国历史上的案例进行总结,并介绍最近几例具有广泛影响的案例,包括e-Bay,In Re Bilski和Ex Parte Bo Li案,借以探求美国商业方法软件专利保护的脉络和动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商业方法创新对于市场主体获得竞争优势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赋予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需求日益强烈,但传统专利权制度认为商业方法不在可专利主题范围内,由此引发了商业方法可专利性例外之争。本文通过对商业方法专利进行界定,从保护商业方法专利的价值角度出发,分析证明了商业方法应当具有可专利性的观点。望借此文厘清争议,促进我国专利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