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坚 《求实》2004,3(8):11-14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是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这个目标模式的确立 ,前后长达 14年时间。在这个过程中 ,改革的总设计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同志为这一目标的确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秋石 《求是》2003,(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这一科学论断,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意义。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形成,是以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的智慧结晶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他确立了以“生产力观”“改革观”“人民观”为核心的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唯物史观体系。 一、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首先,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作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出发点。他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是对过去的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和发展。是我们党的第二代领导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伟大贡献。他把市场经济第一次真正地纳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轨道,在我国最早、最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条件下可以搞市场经济,从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试对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省委常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学习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思想,加快我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为中心内容进行了学习讨论。省委书记顾金池同志主持了这次学习讨论。纪要如下。 一、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着眼、认识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促进生产力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市场经济学会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发行和发表不久即召开了理论研讨会。 与会同志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和《决定》发表的重大意义以及深化改革主要难点问题进行了切磋、交流。 关于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述和《决定》发表的重大意义。大家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是个大课题。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所有制变迁思想渊源于改革实践,它的提出具有不一般意义.对中国而言所有制结构理论本身必须首先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实行公有制这一命题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所有制结构变迁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原创性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产权基础.邓小平有关所有制变革的观点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多元所有制(也有人称之为混合所有制)界定的演进过程.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前景.本文力图将我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绩效与邓小平的理论体系结合起来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贡献。邓小平同志以其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 ,倾听实践的呼唤 ,冲破了社会主义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 ,开拓创新 ,大胆探索 ,创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使我们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目标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 ,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完善社…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之一。新增补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二版中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其端的,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篇章。本文着重梳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经历的四个阶段以及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在邓小平亲自领导和关怀下,中国政治建设逐步发展,一是拨乱反正,反"左"纠偏,终止政治建设中的重大失误;二是阐明"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之路;三是除弊兴利,开拓创新,引领创建性的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深谋远虑,求真务实,为中国政治建设的大发展做出划时代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总结建党80年的历史经验,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社会主义时期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当今正在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取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达到了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也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关于农业问题的理论,不仅表现在对农业重要性以及与其他各产业发展关系的论述上,还体现在关于如何优先发展农业的论述中。他强调把解决好农业、农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要把优先发展农业作为指导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业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贡献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提并论。他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起,即已开始谈论和率先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后经深思熟虑,系统形成改革的总体思路,并把政治体制改革推上党和国家的紧要日程。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哲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市民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及"世界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三个重要理论维度,也构成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历史哲学语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革命就其本质来说 ,就是要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生活富裕有保障的新制度。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始终注重对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 ,确定了社会保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发展了毛泽东社会保障的思想 ,并对此做出了一系列的论述。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保障的思想 ,对当代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过程中,对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权力过分集中是腐败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我党首次从体制上探寻腐败现象的根源,从而结束了以往把腐败现象根源仅仅看作是思想、作风的历史;他指出反腐败的指导思想是"反腐倡廉工作必须紧紧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从而纠正了反腐败服务于阶级斗争的错误倾向;他提出依靠法制反对腐败,从而实现了反腐模式的根本转变,即由人治反腐到法制反腐;他重申反腐斗争的重点是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而指导我国反腐败斗争抓住重点.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在其一生做出了一系列扭转中国历史乾坤的科学决策,求实性、果断性、创新性是其几个重要特征.这些决策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