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有一则故事:一个男人死后来到天上,他遇到一位天使,天使说可以帮他实现愿望。他说:“我这一辈子太辛苦,每天都在干活,也没有好好享受过。我希望过一种每天不用干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的日子。”于是.天使把他带到了一个地方。开始的时候,他很快乐,不过,这样的日子只过了不到三个月,他就觉得越来越空虚。接下来的日子,他觉得越来越难熬,于是,他又找到那位天使,恳求说:“请给我一份工作吧,请让我做点什么吧.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生活,我实在是过不下去了!”天使说:“对不起,这里没有工作给你做。”这个男人说:“如果再不让我做事,让我这样天天干呆着.我宁愿下地狱!”天使严肃地说:“你以为这里是什么方?这里就是地狱!”  相似文献   

2.
安徽大学教授黄书泉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上撰文《人文关怀:法律理念之延伸》指出:自中央电视台1999年开播《今日说法》栏目后,我基本上是每期必看,极少遗漏。促使我持久观看《今日说法》的深层原因和内在冲动却并非来自主流话语的“学法”、“懂法”之类的法律意识,而是这个节目所传导的人间情怀。  相似文献   

3.
开卷有感     
子申 《江淮法治》2008,(24):51-51
编辑同志: 我非常喜欢看贵刊“域外传真”栏目,篇篇案件都非常精彩。因为我们平时都只能读到一些我们国家发生的案件,很少能知道国外的案件。通过贵刊的这个栏目,我们可以了解到国外的一些案件,也能知道一些国外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对此很感兴趣。衷心的希望贵刊多传真国外的精彩案件,将这个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4.
肖军 《法治纵横》2014,(20):26-27
“对人民的爱是一种责任,对国家的爱是一种忠诚。我爱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棵草,这里的乡亲都是我的亲人。” 面孔 努尔顿·吐鲁生.男,维吾尔族,1974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1997年5月参加公安工作,先后在布尔津县公安局窝依莫克乡派出所、刑警大队、城镇派出所工作,现任布尔津县公安局国保大队教导员。他先后荣获“新疆公安机关民族团结模范个人”“最美新疆人”“全周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韦伟 《中国公证》2009,(10):64-64
“您好,这里是长安公证处”,每当面对当事人的咨询问答,我都非常自豪地说出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承载了我对公证事业的无限热爱。  相似文献   

6.
开卷有感     
张清 《江淮法治》2010,(12):53-53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自从《江淮法治》成立半月刊以来,我每期必看。我最爱的栏目是“画中有话”,漫画、幽默、趣闻、推理断案等等都令我爱不释手,幽默趣闻经常看的我捧腹大笑,而推理断案又让我凝思苦想,真是痛并快乐着,但我超爱这种感觉。而“古案趣谈”又是另一种让人学习的形式,在这里我既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法制内容,又能学习现在与古代在法制上的不同及优劣。真是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7.
案里案外     
章挥 《江淮法治》2012,(2):23-23
有一天在公交车上.遇着一位春风满面的阿姨。上车一见面就向我问好,握着我的手,说说江阴的变化,问问我的健康,聊聊她的近况。我很感动。但却不好意思相问:“阿姨,你是谁?你知道我是谁?”聊到江阴法院站,她下车了,挥手作别时她说,“今天就说到这里吧;陪审员会议我可不能迟到哦”。  相似文献   

8.
约稿启事     
《中国法律》2005,(2):4-4
《中国法律》杂志网站设有“最新出刊”、“特刊精华”、“周刊一览”、“杂志徵订”、“读者反馈”、“作者投稿”等栏目。网站面向全球读者.分设了繁体中文、简体中文和英文三套系统,详尽介绍了杂志的性质、宗旨、主要内容、发行范围以及今后的发展定位。在“最新出刊”栏目中.刊登最新出版发行杂志的目录和精选的一至两篇主打文章的全文。“过刊一览”栏目刊登了自2002年以来各期刊物的目录和精选文章。“特刊精华”栏目  相似文献   

9.
张玉胜 《江淮法治》2011,(10):25-25
陈光标13年来的高调慈善使其常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但“慈善注水”的风波毕竟触及到了慈善的“诚信”底线.着实让陈光标及其家人“很受伤”?5月8日晚,陈光标在央视《面对面》栏目.首次对“慈善注水”风波引发的质疑做出了反思:“我对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  相似文献   

10.
小幽默     
《江淮法治》2011,(6):38-39
一个人走进警署对警长说:“警长先生.昨天我曾到这里报告失窃一件贵重的珠宝,可是今天早上我们发现东西并没有丢,所以请你们不必再查了。”  相似文献   

11.
李晋军 《政府法制》2013,(14):63-63
在山西省阳城县向桑乡通义村有一个改建的老年活动中心,院内正北有一座“四梁八柱”结构的非常气派、看起来像是某种神圣严肃的场所。这座奇怪的建筑看上去时代久远,依稀可以看到大梁上彩绘的痕迹。有位长者告诉我这里以前人们叫庙,其实它不是庙,它的名字应该叫“申明亭”。  相似文献   

12.
孝之道     
何为孝道?本期“家事奇事”栏目《被“孝”棒打的半路夫妻》一文中的林美菊之死,让我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人民调解员, 田间地头,农家小院, 就是我的办公地点: 一身泥巴,一头大汗, 经常和我疲惫的身体相伴; 矛盾纠纷,复杂多变, 让我倍尝人间苦辣酸甜; 不逐名利.不怕艰险.  相似文献   

14.
魏英丽 《中国公证》2007,(10):62-62
一连忙了几天。难得一天业务少,正好整理一下公证卷宗。我正低头看卷,一位大娘推门进来。“魏主任.我又找你来了。”我抬起头来,定睛看了看,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非常秀气的老人。她穿带整洁、笑容满面,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一头白发挽在脑后.梳得纹丝不乱。  相似文献   

15.
有一个检察院.一次就挑选了三位法学家当兼职的检察官。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选拔法学家当检察官.这是好事呀.这是改革呀,你怎么又和做秀扯在一起了呢?我说.你别着急,听我细细道来。法学家当检察官,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改革,是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干部“四化”。我之所以把这次法学家当检察官行动和做秀联系在一起,是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也就是这次法学家当检察官的几个“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自本期开始,本刊推出“我办一案”栏目。欢迎广大法官来稿介绍自已的办案思路,交流审判经验。  相似文献   

17.
迟到的忏悔     
本期“案件纪实”栏目刊登了《他被钱毁掉了》一文,文中提到一个与原泰和县委书记陈作善狼狈为奸的人物——泰和县农行行长谭志明。他41岁,本是一名工作努力、作风务实的干部,却经不住“孔方兄”的诱惑,收受贿赂8.26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这里刊登谭志明写于看守所的“悔过书”,虽然是迟到的忏悔,但仍不失为一篇较好的反面教材。读罢能告诉你人生关键的时候不过几步,需好好把握,别忘“每逢大事有静气”;当顶头上司要你做违法的事的时候,应想到法律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相似文献   

18.
记得在2009年最后一期杂志的“记者”栏目中,我的小文标题是:“带着期待进入2010”,于我而言,期待,是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万家团圆的中秋节,我来到湖南省邵阳市劳教所的四大队,采访正在这里服教的吴某。他毫不掩饰地告诉我,来到人间32个春秋,其中有16年是在高墙内度过。在他记忆中,还没有和家人好好地度过一个中秋。“我对不起所有的家人与朋友。”实际上,此时此刻“对不起”3个字难以表达他复杂的心情……吴某,家住城步县西岩镇坪上村。翻开他的人生档案,是不光彩的,也是令人深思的。他8岁开始上学,14岁小学毕业。生性顽皮的他学习不用功,未能升入初中,升学无望,招工招干当兵都不符合条件。从此浪迹社会,误入歧途。1984年,因调戏女…  相似文献   

20.
非常故事:“我真的不想杀人!” 坐在我面前的梁欢(化名)是一名2007级的大学生,如果不是坐在这里,他现在应该读大三了。见到他之前,我一直在猜想:他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