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运用分形理论,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分析,发现淮海经济区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满足位序——规模分布规律,城市体系比较完整,但城市首位度偏小,大中城市比较发育,小城市数目太少,规模结构失衡。在淮海经济区城市体系动态变化过程中,等级规模结构相对稳定且不断趋于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徐州一级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加快区域空间结构轴的建设;建立健全统一协调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7,(12)
<正>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徐州发挥"三个作用",其中之一就是"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面对使命重托,徐州自觉担当,构建新型城市群,推动已有基础和区位优势转为发展优势,着力打造"四个中心",提升城市集聚能力和首位度,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一座更具实力、令人信服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正在崛起。担当"龙头"重托引领淮海经济区发展在我国区域经济版图上,淮海经济区囊括苏鲁豫  相似文献   

3.
<正>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是国内最早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之一,由苏鲁豫皖交界的20个地级市组成,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4亿,分别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75%。2017年6月,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正式明确了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国务院2018年10月发布《关于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批复》,明确提出"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2018年12月,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7,(22)
正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徐州作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去年以来,徐州市把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四个中心"目标之一,加大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工作推动力度,全市物流业发展进入到规模快速扩张、结构不断优化、质态持续提升的新阶段,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去年徐州社会物流总  相似文献   

5.
<正>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规划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徐州在淮海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近期,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市工作,强调徐州要努力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挥更大作用。徐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把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作为撬动徐州新一轮发展的最大战略机遇,从省内、  相似文献   

6.
梁伟 《群众》2023,(5):12-13
<正>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有利于推动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高质量发展。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区域消费链条上的关键枢纽。在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支持徐州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徐州商圈”集聚效应等被列入2023年重点工作。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  相似文献   

7.
<正>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徐州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连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参加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徐州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指出,徐州要把做大做强枢纽经济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加快建设国际陆港,打造东西双向开放的内陆型国际中转枢纽港。徐州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城市、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铁路货场、内河港口、综合保税区等口岸平台和功能设施齐备,在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电  相似文献   

8.
赵艳 《淮海论坛》2014,(3):31-32
淮海经济区成立于1986年3月,由江苏、山东、河南和安徽四省十四个地、市组成,今天已发展到四省的二十个地级市。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山东省的菏泽、济宁、临沂、枣庄、日照、泰安、莱芜;安徽省的淮北、宿州、阜阳、蚌埠、亳州;河南省的开封、商丘、周口,共有97个县(市)、51个区。中心城市为徐州。经济区总面积17.8万公里.2000年总人口1.19亿人,约占全国面积的1.8%和总人口的9.3%。  相似文献   

9.
张新声 《黄埔》2007,(3):F0002-F0002
滕州市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东临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北依孔孟之乡,南襟苏北平原,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辖21个镇(街道),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1988年撤县建市,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开放具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0.
伏兴  栾贵勤 《中国发展》2011,11(6):65-71
该文运用中心职能指数和空间隶属关系对淮海核心区城市进行等级划分,运用重力模型对淮海核心区的经济联系进行测度,据此分析区域内城市经济辐射与空间结构。结果表明,目前淮海核心区形成了纵向联系为主轴的空间结构,城市等级尚不清晰。然后通过区位商的比较分析,确定了淮海核心区各城市的比较优势产业。最后提出淮海核心区促进经济发展、加快一体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群众》2017,(12)
<正>为推进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扩大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全省战略决策领域的舆论宣传力度,5月27日,群众杂志社与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主办,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南京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研讨会在徐州召开。群众杂志社总编辑朱维宁、副总编辑李克海、李程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纪检组袁丁组长,徐州经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20,(18)
正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徐州发展多次作出明确指示,寄予厚望,特别要求徐州要树立中心城市应有的目标追求,进一步巩固提升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地位,力争做到"徐州之于淮海经济区如同上海之于长江三角洲"。近年来,徐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为主线,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以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为主抓手,持续推动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强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9,(16)
<正>建设国际陆港,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徐州的光荣使命和重大任务。高水平规划建设淮海国际陆港,进一步发展繁荣枢纽经济,有利于放大徐州区位交通优势,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有利于做强全省经济板块支撑,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各类要素交汇交融、聚合反应,进一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徐州在淮海经济区的首位度。徐州在全市上下树立强烈大局意识、机遇意识、答卷意识,深刻领会省委战略意图,把建好淮海国际陆港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和省委重大决策的具体行动,作为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14.
《群众》2017,(12)
正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战略谋划,自1986年提出以来,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去年11月,在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建设。省委书记李强对这一战略给予高度关心,多次指出淮海经济区在苏北和江苏全局发展中的重要性。今年5月,李书记在徐州调研时进一步强调:徐州要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着力打造发展特色,全面提升发展水平,切实增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和集聚  相似文献   

15.
徐州位于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江苏省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三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也是新亚欧大陆桥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京沪、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4条高速公路、5条国道穿境而过,11条省道与邻省相连,便捷的交通条件,增强了徐州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徐州市进一步搞好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6.
沈正平 《群众》2023,(20):44-45
<正>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江苏省共有11个大城市:南京是特大城市,苏州、无锡和常州3市为Ⅰ型大城市,徐州、南通、扬州等7市为Ⅱ型大城市。近年来,徐州城市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增强。七普数据显示,徐州城区人口为205.51万人,虽然在全省Ⅱ型大城市中城区人口最多,但距离Ⅰ型大城市的人口规模门槛(≥300万)还相差较远,与其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不相称。因此,亟需提前谋划、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7.
夏友峰 《群众》2024,(4):16-17
<正>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江苏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着力扩大有效需求”,从中央到地方,恢复和扩大内需被置于突出地位,而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便是恢复和扩大内需最有力的抓手。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在2021年8月江苏省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通知中,徐州与南京、苏州、无锡一起,被列为培育打造的四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们围绕建设淮海经济区之首、长三角北翼的现代国际商都,打造立足淮海、引领苏北、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特色化、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出台与实施,成渝经济区成为了我国经济版图的重要地标,作为规划内的四川15个地市,如何借助这一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是当前规划区内各城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此,本文就南充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作一探讨,以给各地城市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敏 《前沿》2007,(8):28-32
淮海经济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经济区,如今却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低谷。淮海经济区要实现经济崛起,必须充分发挥区位、市场、政府三大因素的作用。通过利用优越的区位条件、统一的区域市场、通力合作的地方政府合力,定能实现区域经济腾飞。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7,(12)
<正>淮海城市群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由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主要城市所组成。在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淮海城市群起着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地位与作用。高起点规划建设推动淮海城市群,对于加快淮海经济区洼地崛起、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促进我国东部黄金海岸形成和助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淮海城市群建设的显著成效本世纪初,江苏省就开启以大城市、特大城市为依托的苏锡常、南京和徐州三大都市圈的规划建设。20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