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命运     
★策划人语“深圳的成功得益于一个简单的公式:廉价土地、工作热情高而又顺从的工人和宽松的环境标准,这吸引了大批外国投资商。”《纽约时报》在《中国的成功故事因自己的经济增长而窒息》一文中这样总结深圳缔造奇迹的处方,仿佛只要照方抓药,奇迹就可以任意复制。  相似文献   

2.
杨剑昌是深圳的一面镜子,他可以照出深圳的光点,也能映出深圳的阴影。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他的专题节目以后,西北一位观众给老杨写了一封信,说没想到深圳也这么黑。老杨给我看了这封信,我说:“老杨,他讲得不准确。你的现象出现,不是说明了深圳法制环境的恶劣,恰恰相反,这倒说明了深圳的法制环境比内地要好。深圳的市场经济比内地发展快,人的素质相对较高,又毗邻香  相似文献   

3.
“漂流”,日渐时髦起来。长江漂流、黄河漂流,众所周知。年青的写小说的人也在“飘流”。比方,张辛欣“飘”大运河。骑单车,从北京“飘”到杭州,写成纪实小说《在路上》,上了电视,“漂”得风流。徐星(《无主题变奏》作者),从北京骑单车“飘”到广州,然后扔了车,回去。“漂”得潇洒。小说里面也在“漂”。比方,刘索拉的《找寻歌王》讲一男一女在大山里“漂来漂去”找歌王。歌王象《等待戈多》里的戈多,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后来女的起了疑心,退出。男的则铁了心,坚持“漂”下去。面这一类“漂流”小说也日渐多起来。比方深圳一作者(梁大平)讲一个北方青年“漂”到深圳,找寻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找到,重返北方。前些年,通过电视看世界,知道外国人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1985,(11)
△《南风窗》创刊号出现时,我第一句赞“好嘢”的是它的封面,的确与众不同。但看到五月号封面不禁大失所望,六月号稍好一点,七月号、八月号又流入一般化。《南》内容较大众化,封面的“南风味”应浓一点,如7月号有篇《南蛮的怪癖——自讨苦吃》,我就构思了一个封面摄影:在路边的凉茶铺前,一个长得很典型的外省人不知底细,拿起凉茶大口喝下去,苦得马上大口吐出来的那一刹那,惹得旁边的“老广”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六年,本刊曾刊载《一场历时六年的“三国演义”》一文,说的是三种货币在深圳平分天下。如今,这场“三国演义”已演变成——三国称雄话说大约12年前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际权威专家测试,一个人对电视节目的强烈兴趣最多只能持续四十五分钟,一旦超过,就会精神涣散。因此,不管是哪个国家和地区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每集的时间长度都是四十五分钟,极少例外。也因此,国际间电视连续节目的买卖,也以每集四十五分钟为统一计价基数。我买回彩电的当晚,便应验了权威专家的测试。那晚我是这样看电视的:电视报上预告二十点十五分有一个叫《××续集》的连续剧在某台播映。为了看这个大名鼎鼎的节目,我匆匆忙忙调好频道。预告时间过了四分钟,广告播完,我正准备开开“续集”的眼界,屏幕上推出节目!《××大赛花絮》。“花絮”播完,做广告;广告做完,推出《××旋律》;“旋律”播完,做广告;广告做完,播“续集”特约广告;“续集”特约广告做完,这才  相似文献   

7.
曾子越 《南风窗》2011,(14):92-95
我有一个人类无法实现的梦想:实现精神的均富。我希望有一天,一个工地上的工人也能听着贝多芬,在那一刻把所有的委屈都洗刷掉。艺术永远是可以安慰和鼓舞人的,不需要理由。2011年4月,林怀民携"云门舞集"经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巡演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武汉六城。与巡演配合的,是一系列的讲座、采访和新书签售,慕"云  相似文献   

8.
《南风窗》1998,(4)
给一个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冠以“人文主义”的帽子,听起来似乎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但在深圳万科企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中,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的探索却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有,而且始终没有停止过。万科办了一份享誉企业界的内部刊物《万科周刊》,至今已出到280多期,其定位就叫“企业视角、人  相似文献   

9.
到纽约探亲,想不到能读到许多有兴味的书,如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钱钟书的《人·兽·鬼》;张戎的《鸿——一个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张北海的《美国,六个故事》、《美国,美国》等等,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事情缘起于纽约去春反常的天气。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99年第9期刊登了《该反省了,梁晓声》一文,作者为深圳朱健国,读后让人浑身不是滋味。不知作者出于什么动机要拿梁晓声的芝麻点事小题大作。 关于“雷锋日记” 作者将梁晓声的生活随感称为“雷锋日记”,其意图很明白:你梁晓声是“老王卖瓜”,哗众取宠出风头。即便作者说的有一些道理,但却忽视了一个最普通的社会现象。现在的人在自吹自擂上可谓登峰造极:“豆腐渣”“吹”成混凝土;自来水“吹”成汽油;文盲“吹”成教授;败家子  相似文献   

11.
据悉:深圳有一个青年人,给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先生写信,告诉他我们这里有一个“托夫勒热”。托夫勒很快回了信,似乎相当高兴。平心而论,托夫勒先生的确有值得高兴的理由。他的《第三次浪潮》,三联书店1983年就翻译出版了:1984年,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又出了他的《预测与前提》,同时上海一家出版社还出了此书的另一个译本《预测与条件》;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又推出了设计精美的《未来的震荡》即使不包括缩写本以及广泛的介绍文章,称我们这里出了一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0,(11):91-91
<正>在第六届深圳文博会上,一本产自深圳本土的《梦非梦》套装盒子书,成为一时新热,观众新宠。在第七展区,数个超大规模的《梦非梦》书籍模型矗立在人流络绎的通道交口,豪华典雅,巍然挺拔,别有视觉冲击。而在《梦非梦》书籍底座和周围,则排列着各种色彩、造型同样美轮美奂的"梦想盒"。  相似文献   

13.
“我决定退稿……” 1998年底,一部名叫《啊,山还是山》的电视连续剧在广东有线电视台播出。播出前,照例有一个内部的观摩会,也照例请来了一批专家。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专家们进入剧情后不久便开始落泪。《羊城晚报》在《批评家为何流泪》的文章中写道:“观看者为了掩饰流泪,起初还假装扶眼镜而偷偷擦拭;后来泪水越流越多,扶眼镜再也掩饰不住了,他们干脆就用纸巾抹;当有人终于忍不住抽  相似文献   

14.
来函照登     
去年11号《南风窗》登载本人撰写《康有为的第四代》一文,有一些地方与事实不符,特更正如下,并向广大读者表示歉意。①“只剩下康有为的第三代——外孙潘方“应为”剩下康有为的第三代——外孙潘方、潘庆慧、潘庆乐、潘庆光”②“康家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都没第二个人从政.另外也没一人经商”  相似文献   

15.
劳工问题是制度性问题《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您是文学博士,按照常规,是应该在大学里教书育人、吟风弄月,为何会走上为劳工谋求权益和发展的道路? 刘开明(以下简称刘):1997年我博士毕业,因为读书时欠了一些债, 就想去南方挣点钱,本来已经联系到广州的一所大学教书,但听我在深圳的同学说,深圳工资更高,就来了深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1996,(6)
以《大趋势》一书而著称的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近年来十分关注“亚洲的崛起”。去年底,他在香港总商会举办的一次午餐会上发表了关于21世纪是“龙的世纪”的演讲,并提出“华人网络”在世界经济中的巨大作用这一课题。的确,伴随1997和1999年的临近,粤港澳地区之间的关系将愈加紧密。如何利用“华人网络”拓展事业,已是一个就在眼前的机会。1996年1月号的香港《工商月刊》刊载了奈斯比特的演讲辞,本刊特摘录如下,希望广大读者对这一时代大趋势有更直接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深圳,繁华地,像一个神话,是一个奇迹。谁能想到,深圳的经济奇迹背后,也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怵目情景? 1991年11月27日到12月5日,由广东省人大副主任曾定石带队的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视察团,轻装开赴深圳。他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深圳市执行《广东省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的情况。谁料这一行,竟然揭开了特区大都市繁荣世界华丽商场中隐藏的一些“秘密”。据深圳市有关部门对400多家经销商店(含个体)销售的近30种  相似文献   

18.
<正>2024年的电影春节档,可谓题材众多,异彩纷呈,让你眼花缭乱到犯了选择困难症。但贾玲的《热辣滚烫》,却似乎是所有观者的必选项,堪称男女通吃、老少皆宜,其票房单是预售就已经超过了一个亿。截至目前,更是以三十亿的傲人成绩领跑春节档。三年前,贾玲推出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也是掀起了举国观影的热潮,连我这40+的老女人,都在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眼看着票房节节攀升,贾玲在激动兴奋之余,说了句:“如果票房过了五十亿,我就瘦成一道闪电!”是的,贾玲胖了,就在前几年。  相似文献   

19.
张天来 《法制博览》2008,(17):49-49
我的桌上摆着线装书局刚刚出版的“十大才子书”。这套丛书是我国元明清三代文学作品的精萃。十部书中,有一些已流传很久,广为人知,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琵琶记》等;但也有一些是许多人很少知道的,如《好逑传》、《玉娇梨》、《平山冷燕》、《花笺记》、《捉鬼传》、《驻春园》等。  相似文献   

20.
《唐律》和现行刑法对未成年人保护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我国周朝就早有规定,如《周礼·秋官司寇之职》就有“三赦”制度,“一赦曰幼弱”,而《礼记·曲礼》中也有“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耄与悼虽有罪,不加刑焉”。到了近代,在刑法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思想渐盛,1898年美国伊利诺斯州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少年法庭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处罚给予特殊处理,随后欧美各国也都相继制定了各自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我国刑法亦有众多条款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作出了规定。我国封建刑法的集大成者《唐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虽没有现今刑法详细,但远比周之“一赦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