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宗宪教授是中国犯罪学的翻译大家,其译作等身,占据中国犯罪学翻译作品的半壁江山,是我最为欣赏的一位犯罪学学者。我完全同意吴教授的说法,"如何确立criminal justice一词的汉语译名,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进入90年代的广州市,一个繁华而又拥挤的都市。石屎森林高耸,各种车辆川流不息,人们的生活空间在一天天缩小,空调将四季变成了恒温,高楼将青山绿水挤出了视线。于是,人很拥挤,心很压抑。古老的中国有一个梦,梦想将古老变得现代。而现代的都市也有一个梦,“给我一个空间……”成了多少现代都市人的梦想。 1993年10月,广州大金钟路,一座酒店焕然一新。白云山麓,东方乐园前,金钟大酒店,它  相似文献   

3.
七星蓝     
听爸爸说,我家祖上,也就是我祖父,是一匪首,一身好功夫,别人双手打枪,是两只短枪,他一手执短枪,一手举长枪,百步穿杨。有一次和吴大舌头手下的一个旅长遭遇,他让别人先退,自己独自一人放马冲过去,连开二十多枪,射杀十多个人,只受了点轻伤,弟兄们一个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六年台湾局势与两岸关系吴能远从历史学的角度考察,1996年将会作为两岸关系发展中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年头而被深入探讨。这也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个逻辑的必经的关头。双方的斗争高度集中在是否坚持“一个中国”或主权问题这一政策底线上,从而引发了一场实力的...  相似文献   

5.
不灭的篝火     
一个美国人的发现半个世纪以前,一个美国人穿越大半个中国,从散发着腐败气息的大都市来到中国的西北,一个寂寂无名的小镇——吴起镇,他惊讶地发现了红星照耀下的中国人的另一种生活,发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他就是埃德加·斯诺,他也许是第一个从客观角度来观察并报道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的外国人。在1937年版的《关于特区工业》一书中,斯诺描写了陕甘宁边区工人的状况: “他们有俱乐部、学校,极大的  相似文献   

6.
读者     
《南风窗》2007,(3):8-8
知识分子精神重建与股市黄金时代现代中国是一个崇尚批判的社会,知识分子批判制度顽疾,大众批判知识分子的“堕落”。一个批判的怪圈形成,你我各执一辞,互不相让。法国社会学家雷蒙·阿隆对批判的三种描述——技术批判、道德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被我们发挥到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幻灯。幻灯:不同的角度反复展现着一个场面——两层红砖上面是一个竹扎的方型笼子。笼子上绑着一朵朵小黄花,笼子里有一个黄绿相间的金字塔式柱子,柱子顶端铺着一块黑布,上面一只红碗盛着些大大小小的鹅蛋、鸡蛋和鹌鹑蛋。笼子敞开处,一排绑着黄花的竹梯子通向斜上方的展馆入口。入口处的横匾写着——广州装饰画新秀作品展览。这些东西,是我自己掏钱为广州美院雕塑系学生的毕业作品展览设计制作的。我有意运用中国的意识和材料,以及西方一些较现代的艺术手法,以表现出一种既现代又富有东方色彩的艺术观。你们看,那些大小不一的蛋,暗喻每个人的才气大小及质的分别。红碗是我希望他们成材的心愿。黑  相似文献   

8.
永贞逸事     
《南风窗》2014,(24):93-93
<正>中国的改革与革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我们思考面向近代的中国改革与革命,究竟应该选择哪一个点起步呢?我倾向于,就是选择公元805年的"永贞革新"这个点。"五四"以来,我国学术思想界展开的最为重要的讨论,就是上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这一论战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现代中国,我们要怎样建立一个"新中国"这个问题。解放后,我国学术思想界也发生过诸多争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国的封  相似文献   

9.
中国援非医疗队员不但利用现代医疗技术,还将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疗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办法带到非洲,使中国医术在不公开的竞争中获得殊荣。“看到来自非洲的礼物,我真是太激动了。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木雕,但是它表示了我们和非洲朋友结下的深厚友谊。”2006年8月,两年一届的“四川省援非洲几内亚比绍医疗队”顺利返回成都,一名队员给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的王楷容医生捎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这样的情景勾起了这名女医生的非洲回忆:“作为代表祖国前往非洲工作的医疗队成员,我和大家一起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除了给予当地人不少…  相似文献   

10.
今年5月9日晚,应《南风窗》杂志社邀请,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士宏小姐在广州向600多位广东地区知名企业的经理人,作了题为“与成功有约”的专题演讲。她的观点令与会者获益不浅,她的真诚更深深打动了人心。5月10日,是吴总的生日。她用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倾诉方式为自己作了最好的“生日礼”。为了让更多读者分享到吴总的经验,本刊记者将一部分演讲录音整理如下,希望起到助益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法国小镇埃维昂召开的八国集团峰会,开得平平淡淡。不过,中外媒体都认为,这次峰会有一个亮点,就是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参加了八国峰会期间的南北领导人非正式对话会议,展示了我国的大国风范。同时,也引起了对中国是否准备参加八国集团的热烈讨论。对于这个问题,本刊记者(以下简称“记”)专门采访了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兴唐先生(以下简称“吴”)。  相似文献   

12.
我有一个人生信念: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功。凭着这个信念,我由一个普通的中国留学生,挤进了被誉为澳大利亚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嘉登瑞威律师事务所;我圆了一个梦想——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拿到了MBA学位,继而在与澳大利亚蒙纳士蒙特丽莎商学院的合作过程中,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工商管理培训市场赢得了成功,成为该学院中国首席代表…… 信念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信念的力量源于人的一种基本渴望——对卓越和成功的渴望(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斯的理论发现)。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我始终用激情和价值观不断浇灌、呵护我的信念之  相似文献   

13.
2008年3月9日,我受邀在哈佛大学就企业社会责任发表演讲。据有关媒体的同志讲,我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受邀在国际上讲企业社会责任的企业家”。缘何?原因大概有三:第一,中国有企业(现代意义的企业)的历史太短;第二,中国讲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也不长;第三,国际舞台上某一领域话语权的过渡标志着该国在这一领域的崛起——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崛起了!  相似文献   

14.
韩兆瑞 《法制博览》2010,(10):55-55
俗话说:一生不出门是个贵人。在你涉足一个个陌生的城市,向人打听你所要行走的方向、感叹行路难时,你才会深刻理解这句话的精辟。但在现代社会,所谓“贵人”应是山南海北、飞来飞去的人了。我不是一个“现代贵人”,我所涉足的城市少得可怜。但就在这极少的陌生行走中.更能深刻地留下了对一座城市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关键点,我们是否要重新认识一下自己?"我觉得把中国出现的问题放在一个世界大局当中考虑,可能会有一个恰当的考虑,不夸大也不缩小。8月3日~5日我到夏威夷参加一个高级政治论坛,感觉到大家对中国充满希望。新疆"7·5"事件没有一个人谈到,相反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说中国上半年7.1%的增长,表明世界经济衰退已经见底了,中国会带动世界。会议上我看到另外一个景象就是日本的极大失落感,我没有  相似文献   

16.
十一月的南斯拉夫,清晨是冰冷冰冷的,铁路两旁的野草上结了一层霜,象是谁把盐撒在地上一样,银白一片。我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只身从南斯拉夫联邦首都贝尔格莱德乘火车来到马其顿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离开大使馆一个人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不免有点紧张。火车刚进站,我就将头伸出窗外,想早点发现来接我的人。车徐徐进站。突然,在白皮肤,红头发、高鼻子的人群中,我发现了一个中等身体的黄种人挤过人群,向我走来,刚靠近窗口,他就用中国话问我、“你是刚从中国来的吧?”“是的!”我姓刘,比你先到半年。”在异乡遇到自己同胞,心中  相似文献   

17.
初初加入期货经纪行列的时候,心高气盛,目中无人,心想凭我清华大学高材生的头脑,怎么还不能赚上个十万八千的,让那些对我左一个不放心右一个不看好的亲朋好友刮目相看。 谁知进了培训班,却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头一天上课,香港来的顾问手持教杆,冷着一张脸,专业知识没见讲多少,伤人心的话却一串串从嘴巴里面吐出来,什么‘中国人没有经济头脑’,什么‘中国人不知道商场规则’‘中国人懒惰不知道勤奋’等等等等,我仔细看看这位顾问,分明是一张中国人的脸,却怎么越看越像当年侵略中国的小日本鬼子。  相似文献   

18.
谢泳 《南风窗》2007,(18):88-88
撰写中国现代新闻史或中国现代记者传记的人,常常会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局。因为中国现代新闻制度本身既有正面的进步作用,但同时这个制度本身又很不成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能动者,这是由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所决定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阶段,由于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的原则,中国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飞跃。十八大以来,党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全面领导"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表征。在未来,坚持和加强党对国家政权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全面领导,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教授, 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潘国华教授, 各位教授, 女士们,先生们, 代表中国未来的北大学子们, 非常高兴能够见到各位,也很感谢各位给予我的热烈欢迎。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访问汇集了中国最高精英的、知识分子的摇篮--北京大学。北京大 学开拓了近代中国的命运,并主导着现代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