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湘 《法制博览》2009,(6):26-27
哲学家问儿子:“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儿子想了想回答说:“放羊。”哲学家很不高兴,但还是耐着性子问:“为什么?”儿子说:“因为放羊的人最多,既然别人都去放羊,那就证明放羊很好玩,于是我长大了也想去放羊!”  相似文献   

2.
实话实说     
羽戈 《法制博览》2011,(18):51-51
某官员上任,为示亲民,与下属寒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然后问秘书:“你呢?”秘书是在城市长大的,谄媚道:“我是农民的孙子。”领导很满意,再问身边刚分来的一名大学生:“你呢?”这个大学生憨厚地答道:“俺就是农民。”  相似文献   

3.
陈志云 《法制博览》2009,(10):28-29
一个老和尚伸出自己的食指,问小和尚:“这是什么?”小和尚回答说:“这是一。”老和尚又问:“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手指。”老和尚接着问:“你再想想,这是什么?”小和尚想了想,回答说:“这是食指。”老和尚继续问:“你继续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小和尚冥思苦想,翻来覆去地说:“一、手指、食指。”  相似文献   

4.
问题     
江珊 《法制博览》2009,(20):41-41
维特根斯坦是剑桥大学著名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著名哲学家罗素问穆尔:“你最好的学生是谁?”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课时总是露出一副茫然的神色,而且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智慧的短处     
高兴宇 《法制博览》2008,(10):37-37
一、最困难的事 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你认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事情是最困难的?”泰勒斯回答说:“认识你自己。”  相似文献   

6.
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  相似文献   

7.
《法制博览》2010,(9):73-73
汉文帝在朝廷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 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出入多少?” 周勃说:“不知道。”他急得汗流浃背,惭愧得不能说话。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这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主管人员是准?”  相似文献   

8.
王学胜 《法制博览》2009,(20):39-39
一个小女孩曾经问过爷爷:“您有花皮球吗?”爷爷说:“没有。”不料孩子并不满足,而是一口气把这个问题问了四遍。爷爷挺纳闷儿,于是在连续回答了四次后爷爷反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老是问这个?”孩子说:“我喜欢听您说,没有。因为在您说‘没有’的时候,胡子一翘一翘地特别好看。”  相似文献   

9.
雷抒雁 《法制博览》2010,(14):26-26
孔子周游列国,两行不到秦。“为啥?”关中人会笑眯眯、直愣愣地问你。你懂历史,学富五车,立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说出一大堆理由来。关中人听着、狡黠地笑着,摇摇头说:“不对!”到底为什么?你迷惘了。——想知道?请读“乡村版史记”。且说那年夏季,孔子坐了牛车,  相似文献   

10.
说话的艺术     
李大伟 《法制博览》2011,(12):56-56
有人问哲学家奥佛拉斯塔:“在交际场所一言不发好不好?”奥佛拉斯塔回答:“假如你是傻瓜,那么一言不发是聪明的;假如你是聪明的,一言不发是愚蠢的。”  相似文献   

11.
美妻无用论     
娱乐圈小饭局上,哥们正手舞足蹈说着段子,接到一电话,脸色晴转多云,大吼:“我跟朋友在一起,不是你想什么时候见我就什么时候见!”啪地掐断。冷场几秒,朋友忍不住问:“媳妇回来了?你还不赶紧回家?”哥们坚决说不。猛灌几杯酒,诉说娶一个美女做老婆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郭建 《法制博览》2008,(15):53-53
清朝雍正年间,河南总督田文镜手下有位名叫邬思道的“绍兴师爷”。有一天邬师爷问田文镜:“大人,您是想当一名有名的总督呢,还是想当一名平常的总督?”田文镜答道:“当然想当有名的总督啦!”邬师爷于是说:“大人如果想当有名的总督,就请放手让我行事,您不要干涉。”然后,他替田文镜起草了一份奏折。不让田文镜看半个字,连夜誊清密封,差专人送到北京。  相似文献   

13.
魏伯河 《法制博览》2008,(11):41-41
如果有人问你:“孔子的父亲姓什么?”你一定会说:“当然姓孔了”。恭喜你,答对了!可是,看古书上说,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看不出他姓孔来。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4.
河南南阳人把吃晚饭说成“喝汤”。傍晚时分,亲友邻居见面打招呼,不是问“吃了没有?”而是问:“喝汤了没有?”称吃饭为“喝汤”,据传起源于明朝。朱元璋之子朱柽,被封为唐王,就藩南阳。  相似文献   

15.
有趣的别称     
王吴军 《法制博览》2009,(24):55-55
一对父母对十岁的不好好学习的儿子许诺。只要好好学习成绩排名年级第十名前,暑假里带着他去外地旅游。期末成绩达到了第九名,儿子要求父母兑现当初承诺。父母买了些好吃的打发他,说抽不出时间,还说当初只是为了鼓励他学习为他好。儿子说:“忽悠小孩是不是?说话不算数,你们太随便了吧?”  相似文献   

16.
喜子 《法制博览》2011,(8):44-44
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万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崔钧如实回答:“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由此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讥讽俗陋无知而多财暴富之人。在《笑林广记》说:“天下物唯铜最臭,头衔乃铜钱所捐,谓之臭也。”  相似文献   

17.
奴才进化论     
晚上看电视,和坤跪在乾隆面前说:“奴才办事不力,奴才该死!” 女儿问:“什么是奴才啊?谁是奴才啊?”  相似文献   

18.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11,(1):F0002-F0002
在采访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时,凤凰卫视主持人吴小莉问:台北故宫有“镇馆三宝”,分别是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那么,北京故宫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对此,郑欣森的回答很策略,说此类评选或有必要,但有“难度”。  相似文献   

19.
小幽默     
数一数二两妇聊天,谈到儿子的功课。一个问道:“你儿子的数学成绩如何?”“老师说他的数学是班上数一数二的。”“我儿子的老师也这么说。”第一个接着说,“他数到三以上就弄错了。”找个好名字一个老太太把一张有奖征答优胜者的名单的报纸翻来翻去,左看右看,我不禁问:“老太太,你找什么?要我帮忙吗?”“不用了,”她笑了:“我只是想替孙儿找个好名字。”  相似文献   

20.
姜钦峰 《法制博览》2011,(18):80-80
宋江被刺配江州,路过浔阳江,误上了张横的贼船。船到江心,张横忽然把船停住,问宋江和两个押解公人,你们三个想吃板刀面,还是馄饨?宋江不懂,壮起胆子问,什么是“板刀面”,什么是“馄饨”?张横说,俺有一把泼风也似快刀,我一刀一个,把你们剁下水去,这叫“板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