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明扬这个名字对许多中老年人来说并不陌生.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苏鲁战区副总司令",他的形象在影片<东进序曲>中出现过.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李明扬刚刚拿到全省2015届中等职业学校"三好学生"证书。回想起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学校考察时亲切的鼓励,李明扬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总书记双手接过我做的‘赤心报国’棋盘,听我讲述作品中的含义。当得知我即将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总书记拍了拍我的肩膀,  相似文献   

3.
正李克农作为中共和人民军队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曾经很长时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李克农的才能和品德,为周恩来所深知,一直备受周恩来器重。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央特科时,他就得到周恩来的赏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的工作中,他长期担任周恩来的助手。两人在漫长的交往中也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黄瑶 《党史博览》2008,(3):18-22
周恩来与罗瑞卿在红军时期相识,西安事变后又都去了西安/到西安后,周恩来剃掉了留了多年的胡须,罗瑞卿也剪去他那一头披肩发周恩来和罗瑞卿的交往在20世纪60年代最为频繁,而他们的相识则在红军时期。罗瑞卿早就听说过周恩来的名字。1926年,罗瑞卿考进的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是黄埔军校的分校。但是,当罗瑞卿进入武汉分校时,周恩来早已离开黄埔军校,到上海酝酿、组织上海的工人武装起义。1927年8月,周恩来来到武汉,但罗瑞卿已随分校学员编入叶挺指挥的中央独立师,去参加讨伐夏斗寅和西征杨森的战斗,未能见到周恩来。  相似文献   

5.
杨苏静 《党史天地》2006,(12):43-46
高盘之,字亦吾,山东章丘人,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老师,他与周恩来的深厚情谊,可以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一份资料中窥见一斑。这份资料记载了延安时期周恩来接见  相似文献   

6.
从"联抗"司令员到"联抗"党委书记 1940年10月6日清晨,黄桥大战正酣,新四军胜利已成定局.此时,李明扬急急忙忙找黄逸峰恳谈从速成立中间部队之事.原来,李明扬、陈泰运为了保住各自在苏北的势力,不致被实力仍雄厚的韩德勤吃掉;而新四军力量强大,苏北局面李、陈也不能左右,便希望建立一支中间部队驻在李、陈部队与新四军控制地区之间,作为缓冲,以保证今后"和平相处".同时,他们想依靠黄逸峰委员与重庆方面和新四军方面加强联系,稳住局势,以便左右逢源,再图进取.黄逸峰及时请示陈毅,得到批准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余玮  施枫 《湘潮》2004,(3):11-15
周秉德是周恩来胞弟周恩寿的长女,她在少年和青年时期曾与伯父周恩来和伯母邓颖超共同生活了15年之久。《周秉德回忆在伯父周恩来身边的日子》,谈起中南海的美好时光,回忆伯父伯母对自己的关怀与教诲,时而激昂,时而沉思,恍如回到了西花厅的岁月……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与黄琪翔相识很早,相交很深,但黄琪翔在政治思想上受到周恩来的影响,则是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的。 1937年8月,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由延安来到南京和国民党政府商讨团结抗战事宜。此间,黄琪翔与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经常来往,就联合抗战、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交换意见。黄琪翔受到周恩来的很大鼓励。他完全同意周恩来等提出的抗日救亡主张,表示愿为此尽到自己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徐行  陈晓辰 《党的文献》2019,(1):111-116
2018年10月27日至28日,南开大学主办了第五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共12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会议。学者们围绕周恩来的历史功绩和品格风范、周恩来与中国政党和中国政治、周恩来的人际世界和统一战线、周恩来早期史实考证及民主革命时期生平思想、周恩来与新中国建设、周恩来外交思想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和讨论。通过这次研讨会可以看出,当前中外学者对周恩来研究热度不减,对其历史地位予以充分肯定。传统研究热点仍在,但研究方向已呈现多元化趋势。不少学者利用了新史料,采用了新视角和新方法,深化了周恩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廖承志是廖仲恺和何香凝的儿子,新中国新闻、侨务、外交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他与周恩来很早就认识,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是周恩来的得力助手之一。在长期从事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周恩来生前讲道:“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周恩来曾说过“:我与廖家已有三代交情”。对此,廖承志感叹道:“这是实情啊,父亲廖仲恺早在黄埔军校就十分赏识周恩来,母亲何香凝一直受到周恩来的关怀和爱护,姐姐廖梦醒不仅和周恩来革命关系密切,而她的女儿囡囡又是周总理和邓大姐十分疼爱的干女儿。”早在1924年大革命时期,16岁的廖承志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它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组织大师的周恩来,为建立和发展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关系,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堪称党派合作的光辉典范。回顾周恩来的历史业绩,学习他多党合作的思想理论,弘扬他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真诚合作精神,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与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真诚团结、尽力争取民主党派,奠定了多党合作的基础周恩来是较早地批判“左”倾关门主义,主…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卓越贡献○陆美珍大革命失败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是民主革命阶段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斗争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党经过极端艰苦曲折的斗争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周恩来胆识超群...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周恩来无论在大小会上作报告还是走路、与人谈话或干其他任何事情,他的右臂总是弯曲地端在身前,这是他一个痛苦而无奈的选择。而鲜为人知的是,在由江青引致的周恩来延河坠马右臂伤残后及其治疗这段最疼痛难忍时期,周恩来依旧忍着巨痛忘我地工作,而且之后自始至终再未提及江青之过,由此足见周恩来宽以待人和一心为公的高风亮节。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周恩来一直十分关心美术家的工作和生活,关怀他们的成长。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周恩来都对中国美术的发展给予了直接的关心和指导,在一些非常时期更是挺身而出,保护老艺术家。其中,他与中国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刘海粟的交往,已成为美术界和全社会传颂的佳话。  相似文献   

15.
李明扬(1891—1978),字师广,安徽肖县李石村人,农家出身。他幼时立志当一名乡村教员。稍长,有感于清末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中华民族多舛的命运,遂改变志向投笔从戎,考进陆军第四中学。毕业后,留学于日本浩然军事学社、德国柏林大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来又参加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军副军长,兼独立第一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苏北第四游击区总指挥,率部抗日。1939年4月至5月,李明扬在桂系军阀支持下,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代伟人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世家。根据当时的习惯和传统,长辈除了给他取了学名外,还给他取了乳名和字。从事革命事业后,由于斗争的需要,周恩来还用了一些化名,这些名字都有一定来历或有趣的含义。据笔者多年搜集,周恩来的起名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老家淮安的幼年、童年时期。周恩来的名、字等都是由家里长辈或家塾先生给他起的,主要有乳名大鸾、学名恩来、字翔宇。第二阶段是读书求学时期。这段时期,周恩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日本京都参观岚山周恩来诗碑,向诗碑献花,并与当年立碑倡议者吉村孙三郎之女吉村启子在诗碑前合影留念。周恩来青年时期在日本留学时,曾经4次游览岚山。1919年4月5日,正是清明节,日本樱花盛开,周恩来游览岚山后,触景生情,一连写  相似文献   

18.
历时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在这场内乱中,周恩来历经磨难,饱经沧桑,努力维护党的团结,维系国民经济的运转。 在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周恩来运用正确的经济思想,巧妙地引导着已经偏离航道的经济航船,绕过急流险滩,继续航行。周恩来在这个时期的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尤为珍贵。限于历史文献的不足,笔者可能永难深入周恩来在这个时期深层次的思想境界。然而,这并不影响笔者对这一时期周恩来经济思想的研究热情。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与上海有看不解之缘。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在上海领导过举世震惊的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主持过数年中共中央的地下工作;解放后,周恩来对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工会工作十分关注,曾多次会见老工人、劳模代表,并亲临市总工会与全市工人代表欢度春节。在世纪伟人周恩来百年诞辰之际,上海部分工会工作者和劳动模范深切缅怀他们所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心里时时惦记着工人沈涵是原上海市总工会副主席。周恩来在沪的几次与工人会见的重要活动他都参与组织及具体安排。忆及往事,年近80高龄的他仍十分激动地说,周恩来是我们国家的总理,日…  相似文献   

20.
王雨 《当代贵州》2022,(1):20-21
"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立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战略要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忠诚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数控专业实操指导教师李明扬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