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当翻开198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醒目标题即映入眼帘:《邓小平谈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设想》.这则重要新闻的开头语是:“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6月26日在北京会见美国新泽西州西东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谈到实现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一些设想.”邓小平会见杨力宇时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谈话,已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2.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其核心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实现和平统一。 1 995年江泽民同志的八项主张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①这是八项主张的精髓 ,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根本原则。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台湾当局在国际敌对势力的暗地支持下 ,不断地向一个中国的原则挑战。同“台独”、反华势力斗争 ,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一、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含义1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党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是对台工作的重要方针之一.争取台湾民心工作是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争取台湾民心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从台湾民调情况看,此项工作对于我们来讲仍然十分艰巨,但纵观台湾的历史,我们充分相信台湾人民会做出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正确选择.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台湾民众的心态非常复杂,但总体上是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争取台湾民心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从满足台湾人民的心理需求出发,加强争取台湾民心工作的科学性;统揽对台工作全局,使争取台湾民心工作得到全面发展;统筹规划民间对台工作,使争取台湾民心工作得到协调发展;系统做好民间对台工作,使争取台湾民心工作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对台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思想是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智慧,经过长期酝酿和周密思考而逐步形成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台湾工作,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一、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鹏总理在全国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郑重地重申:“我们坚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不仅重申了我国一贯的原则立场,更表达了我国政府的坚强信念。一、“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科学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在尊重客观现实、尊重客观历史的基础上提出和制定的。因而具有科学的根据,这个科学的根据就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6.
胡公展 《探索》2007,7(5):8-11
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与实践.在形成了对台工作一系列新理念、新思维、新举措的同时,确立了一系列的理论要点把两岸关系定位于"共同家园"的关系;两岸关系的实质是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发展";把两岸现状定位于"尚未统一";确定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过程论";把两岸统一的途径,定位于"共议统一";构建未来"一个中国"的方式则是两岸"共同缔造"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7.
在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过和平统一祖国的想法.1956年初,毛泽东设想和平统一祖国的方案,它的内容集中体现在周恩来1956年1月3日所作的《中  相似文献   

8.
中国政府由单纯武力解放台湾变为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两制”,只有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政策 ,中国政府才能和平进行统一。国际上反华势力提出 ,只有中国政府和平统一 ,才承认“一个中国”,实质上是让中国政府放弃使用武力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正是保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9.
“和平统一”系指用和平方式统一国家。毛泽东指出在解放台湾问题上“不放弃和平争取”邓小平指出:“和平统一不是大陆把台湾吃掉,当然也不能是台湾把大陆吃掉。”“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并存,也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从而为提出并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1.
金怡顺 《党史博采》2005,(1):137-138
孙中山先生毕生梦寐以求并为之不懈奋斗的是国家的独立、民主和统一.他在崇高的爱国主义旗帜下,坚决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留下的遗训至为宝贵.海峡两岸同胞应遵循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为尽快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案,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实践中,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并且把“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变成现实,顺利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并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的方式和步骤,从理论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伟大理论,为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 一、…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和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构想,作为中国共产党和平统一祖国的重大政治主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共关于和平统一祖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 毛泽东“和平解放台湾”思想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虽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代,但具有十分明显的一致性.第一,两者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中国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和国家的统一.由于历史的和人为的原因,1949年以来,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凡具有爱国心的中华同胞和全球华裔,无不急切期  相似文献   

14.
1949年初,毛泽东对台湾问题就作了深入思考.确立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是他追求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决心与信念的必然.此间毛泽东对和平统一,就有所考虑有所安排.朝鲜停战后,台湾问题再次凸现.在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紧密配合下,中国对沿海蒋占岛屿的有限军事行动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是巨大的.5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是从容应对国内外形势重大变化的结果.1958年,金门炮战后,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了台湾问题,对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提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重要原则."一纲四目"成为了"一国两制"理论逻辑发展的原始点.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通过赴台八日游,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两岸一家亲不可能被离间;两岸和平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两岸和平统一的迟早取决于我们建立起更加优于台湾的政治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讲话根据邓小平关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思想,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若干重要问题,提出了八项看法和主张。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原则江泽民关于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尽管海峡两岸尚未统一,但是台湾作为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也不容许江泽…  相似文献   

17.
《反分裂国家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求实》2005,(Z1):197-198
一、建国后对台政策的回顾 1956年,毛泽东同志对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四点意见,即"省亲会友,来去自由,既往不咎,立功受奖,国共合作,爱国一家,和平解放,互不破坏".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和平统一方针,又称"四点意见".毛主席认为国共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中共进行过二次合作,应当也可能在和平统一祖国的问题上再次合作.毛主席提出国民党人士可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和平 《世纪桥》2010,(24):6-9
周恩来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为实现和平统一台湾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开拓性的工作",为今天海峡两岸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这一基本方针,努力促进和发展海峡两岸关系,早日实现和平统一祖国大业,是新时期一项艰巨任务。本文试从促进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经济动力和途径方式几个方面略抒粗见。 一、促进统一的政治基础 海峡两岸关系的根本问题是国共两党能否达成第三次合作。从历史上看,国共两党经历了两次合作,都是经过认识上逐步发展而最终达到一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推动了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对于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认识。从而促使孙中山毅然确定联俄、联共、  相似文献   

20.
2000年5月20日,台湾当局新领导人陈水扁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到了不会宣布“台独”,不会推动“两国论入宪”,不会推动“统独公决”,没有废除“国统纲领”与“国统会”等问题;但在接受一个中国原则这个关键问题上采取了回避、模糊的态度。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一再宣扬的他在对待两岸关系问题上秉持“善意和解”的原则是缺乏诚意的。两岸和平统一的道路仍充满坎坷。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后来邓小平又逐步完善发展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从那时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和平统一仍然未能实现,障碍究竟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