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人类从工业经济时代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而文化在价值内涵上的变迁则与之互为表里,在精神崇尚上表现为从“尚力”、“尚财”到“贵知”的逻辑进程。要顺应这种时代价值的转变,对于我们“重人伦、轻自然”和“贵义贱利”的传统价值观念而言,就需要有一个价值思维的主体化和客体化的调适过程。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知识经济,实际上就是一个时代价值观和民族价值观的综合创新过程,同时也是新型价值观的建构和树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 ,人的需要结构是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统一。每一个历史时代都有一种与这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正是这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决定着这个时代中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决定着他对特定生活方式所做出的选择。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看 ,人的需要结构的发展表现为一个从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对私人物品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到对精神生活需要和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占主导地位转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为市场竞争环境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高等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确立科学的方法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到执政走过了 80多年的历程 ,我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 2 1世纪 ,走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 ,同马克思当年分析、研究和批判的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有很大的不同 ,同 80多年前列宁分析、研究和批判的帝国主义时代有很大不同 ,同 5 0多年前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时代也有很大不同。在这种背景下 ,政府职能的总趋势是 :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在这种背景下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 ,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 ,也必须认真总结历史经验 ,顺应…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机遇与风险并存的难题华东师大教授王家范应该重视市杨经济的历史过程市场经济的历史其实十分悠久。从文明时代一开始,它就进人人类社会生活,承当起产品——商品流转的经济角色。而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就年轻得多,但从其基本完善而言,至少也已经有一、二百年的...  相似文献   

5.
著者在该书《叙说》中写道:“这里的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比如个人性的、地方性的历史,也是那些‘常态的’历史:日常的、生活经历的历史,喜怒哀乐的历史,社会惯制的历史。这里的所谓大历史,就是那些全局性的历史,比如改朝换代的历史、治乱兴衰的历史,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典章制度的历史等等。”“以往我们的传统史学多对后者进行研究,本身没有多大问题,也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问题出在人们用某种绝对化的、单一化的宏大叙事模式去研究这些问题,抽去了这个‘大历史’的生活基础,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生活基础还给‘大历史’,这个生活基础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历史’。这个‘归还’的工作一旦结束,大小历史的区分也许就不再需要了,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就像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那样。”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中国的社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形态演进,它所呈现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的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这是人类历史上最需要也适合诞生伟大文学批评的时代。相对这一时期所拥有的丰富社会历史内容和所能依托的丰富的中外文学文化资源来说,我们这方面的收获显然滞后了。迄今为止,我们的文学批评不仅缺少一种足以令人完全信服的、既立足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最前沿又有着对文学审美特征精辟理解的、能深刻阐释和引领时代精神走向的大境界范式,甚至还面临精神上或审美上的不断退化。如何建构足以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丰富审美内容以及精神向度吻合的文学批评范式,当引起学界深入思索。  相似文献   

7.
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它既是不断从较低级的文明阶段走向更高级的文明阶段的过程,又是从片面发展的社会逐步走向全面发展的社会推进的过程,表现为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早在人类迈入文明社会之前,就已牢牢地扎根于人类的精神世界之中。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而始终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进程发生着重要的影响。问题是,宗教是以何种方式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只有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宗教的本质,把握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宗教伦理是宗教影响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途径。宗教伦理具有两重性,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宗教伦理的两重性 宗教起源于人对自己生存状态的认识,并企望通过这种认识而建…  相似文献   

9.
挑战大文明——走向新世纪的计算机文化郑凡“计算机”+“文化”只是时髦的名词组合吗?比较起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工业文明概念,计算机文化不单指生产力,也不止有相应的社会体制,还有生产线模式一样配置严密的交响乐团,演奏那个时代才能创作的繁复宏壮的精神乐章,再...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建设与青年工作■潘逸阳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担负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文明进步。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时期,青年面临着一个...  相似文献   

11.
王东昌 《新东方》2010,(1):62-66
每一种文明的形成,都是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演变的结果。所以,从一种文明到另一种文明的转型,也绝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它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过程。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旧的文明里必然包孕着新的文明的萌芽,而新的文明,也必然是由旧文明里的某些积极因素发展演变而来。所以,我们可以从新文明里发现旧文明的某些影子,也可以从从旧文明里洞悉新文明的某些曙光。所以,生活在旧的文明形态的人们,特别是那些头脑清醒、思想深邃的文学家们,很容易凭借着自己如蜗牛触角一般敏感、纤细而柔韧的神经捕捉这种新时代的前兆,预言到了新生活的来临。他们可能被这种旧的文明形态抛到了社会生活的边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发展现状及近中期趋势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亮 《前沿》2004,(12):217-218
马克思指出 :“没有城市 ,文明就很少有可能兴起”、“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 ,城市不仅仅是物质财富的聚集之地 ,而且是精神财富聚集之地。城市化的过程 ,既是人口聚集、财富聚集、技术聚集和服务聚集的过程 ,也是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转变、组织方式转变和文化方式转变的过程 ,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必经的历史阶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 ,在 13亿人口中有 70 %即 9亿农民 ,据估计 ,我国目前农村有 2亿剩余劳动力。未来 2 0年 ,中国每年将有 12 0 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因此 ,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的滑坡及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转型期,出现了一些道德意识、道德观念、道德规范解体和重组的现象,以变革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自我价值实现的强化为主要标志的崭新的道德文化观念正在逐渐形成,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文明的整体进步。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以及自身的消极因素,使整个社会滋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非理性文化心态,出现了道德文明建设中的滑坡现象,主要表现在对物质生活和个人需要的过分看重,对精神生活和集体事业的普遍冷淡。折射到大学校园中,就表现在大学生  相似文献   

14.
人民论坛记者:有人说,在我们这个社会中,焦虑已经超越了个人情绪和心理,成为一种社会病,而我们,则是身处在一个患上了"全民焦虑症"的时代,这会给整个社会的行为方式带来哪些显著的影响?周晓虹: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焦虑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人们觉得社会转型和变迁很慢,恨不能一步走到头;认为个人生活的变化也很慢,希望能有迅速的改变,往往生出一种深切的期待,期待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状态、自己的行动发生快速转变,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雷启立 《传承》2012,(3):94-96
不同媒介所传播的不仅是它的内容,更有媒介自身的偏向。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会带来思维、文明方式的巨大改变,甚至是由此带来我们身体机能和社会组织形态的改变。新媒体时代的文化本质还需要有一个重新凝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存在与升华     
存在与升华王英琦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就像一个闹哄哄的大市场。人们匆忙地活动着,表现出一种发了疯似的勤劳——为了增值和赚钱。财富本身成了目的,以至于散去要比积累更需要天才。人们急于把他的心献给“外部事务”,就是为了使自己不再有这颗心。这种无头脑的奔忙,...  相似文献   

17.
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我们正处在工业时代后的信息时代,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伦理道德变革的原动力,它把世界历史带入一个大调整大转折时期,为人类社会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人类创造出新的技术,造福人类,也带来新的文明浪潮,带来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并引起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变化。人类创造出了技术,这种技术包括互联网。互联网上网人数的数量在呈爆炸式地发展,因特网把人们“链接”在一起。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并接受互联网的群体,因而,他们所受到互联网的影响也是…  相似文献   

18.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汲取世界各类文明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在推动历史进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对古今中外各类不同形态的文化要做辩证的分析.它们之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国际大背景。对世界各类文明.我们要大胆借鉴:对西方腐朽文化。我们要坚决抵制。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原则。今天.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正向光明和进步不断迈进.但我们这个地球仍然不太平。我们既面临文化、文明发展的很好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权力文明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社会日益走向文明化的根本要求。而社会主义权力文明是在社会主义这个特定的时空和历史条件下展开的一个创新命题,它既相对于中国传统权力文明,也相对于其他的、尤其是西方权力文明。社会主义权力文明的本质是公民拥有主权和权为民所用,它揭示了国家权力的性质:公民是权力的主人,处于核心地位。社会主义权力文明的核心是人民与政权之间的关系,权力的民主化与法治化则代表了此种变迁的方向。而权力民主化、法治化的过程,就是在权力领域排除独断以及垄断的权力,建立和谐权力的过程,就是在社会生活中摒弃暗箱权力、建立开放的、公民广泛参与的对话的权力过程。建立和谐、开放、对话的权力生活,正是现代权力文明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