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了中国的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化产业,使得大众文化成为了一个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视域。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体现着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它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大众文化中的实现途径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化景观。可以说,大众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进程视野下的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化背景下,当代中国经济运行模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必然出现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矛盾和冲突。深刻认识并妥善地处理价值冲突,对于全球化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经济为核心的全球化,无可避免地会带来思想道德文化的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由于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内在矛盾,蕴含着深刻的内部和外部的道德冲突和危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全球化的浪潮,其道德建设理当坚持自己的价值导向,做出开放性和防范性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当代中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稳步发展、现代化进程全面展开的关键时期。实现社会转型,将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带来全新的变化,这必然出现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深刻认识并妥善地处理价值冲突,对于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心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的主要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当前我国大众文化心理在引导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重大倾向性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挑战,面对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和谐”灌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真正地体现出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心理的和谐与健康。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巨大变革,时代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旧长期而艰巨,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为了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治地位,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能动作用,我们需要做出多方面努力,搞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它对当今社会特别是对研究当代中国社会冲突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客观性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根源问题;三是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处理问题;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当代中国社会冲突的反思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更好地处理当代中国社会冲突,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要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关键在于人。由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可知,要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关键在转变人的思想。儒家和合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和被普遍认同的人文精神,其丰富内涵和深邃哲理对于转变人们的思想、提升公民道德修养具有极大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凝聚力.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在推进主导意识形态创新发展中,在提高主导意识形态的包容性中,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