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力  谢冬 《当代广西》2006,(19):23-25
我们,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文化官员、文化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领袖,于2006年9月18日至19日。聚首中国绿城——广西南宁,出席了首届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就中国和东盟各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我们注意到,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它能够创造巨大的社会财富,有助于传承丰富的人文精神,实现各国人民共享的文化权利。 文化产业将成为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对推动各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地理上相邻,拥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同时拥有不断增长、潜力巨大的文化消费空间,这是各国共同合作、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赵晓 《时事报告》2004,(6):4-10
GDP,一个世界通用的经济统计方式,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的最重要依据,也是各国确定国家战略目标以及制定相应财政、金融政策的重要依据。近20年来,GDP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但GDP不是万能的,它既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也不能衡量效益、效率和质量,更不会自发地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从注重GDP增长到强调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发展战略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企业发展战略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必须确立的战略方向、战略步骤、战略思想和战略节奏。它不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而是企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的灵魂和纲领,是关于企业发展的谋划。企业发展成长、壮大的过程,既包括量的增加,也包括质的变化,因此必须对其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进行谋略,这理所当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发展"与市民社会同时兴起,"发展"是指市民社会内部、一种内发的变化过程,它以"社会的经济"来探求宏观的社会组织整体的变革.然而,随着"发展"的变迁、"经济增长型"社会的形成,"发展"开始带有强烈的经济利益关系和政治企图,而强大的国家主义致使"社会的经济"几乎消失.联合国开发计划(UNDP)提出的"人的发展论",是各国政府对于"发展"所形成的共识."发展"与政府转型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尽管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领域的较量却从未停止过,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历来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进行颠覆、渗透的首要目标。因此,在诸多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因素中,政治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政治安全的核心内容就是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其中包括政治制度的稳定、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等等。政治制度一般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有关的制度。它的确定或变更,都是由阶级斗争的具体条件所决定,是和国家的根…  相似文献   

6.
世博会历史源远流长,是综合反映当代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被称为经济、科技、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它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点、新技术奉献在世人面前。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世博会是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至今已参加了12次世博会。  相似文献   

7.
文化进步论     
贾英健 《学习与实践》2006,(10):133-139
文化进步说到底是一个价值概念,它是指从一种进步理念出发而对文化事实所作的价值评价和理性认同,它有时也指人为规范事实发展的方向而设定的文化诉求的价值目标或理想状态。对文化进步的这一界定表明了它与价值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密切关系,因而也需要我们对文化进步的理解,要在其与价值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中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8.
图雅 《前沿》2008,(5):39-4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功地走上了一条与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提出和平发展的新道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针对国际上对于中国崛起的种种疑虑和不安,表明中国维护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决心,表明中国的基本国际战略是努力维护和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良好的周边环境,实现自己的发展和崛起,中国的和平发展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进一步促进世界和平,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淇 《今日上海》2009,(8):34-35
可以预见,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呈现的远不止是一场汇聚世界各国文化、展示全球创造精华的盛会,其效应更将影响上海未来的发展。近日,上海借“世博东风”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创意之都”的称号。“创意之都”,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它强调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东方》2002,(6):136-136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发展模式是一个比较静态的概念,一般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发展方面比较突出的特点和经验所构成的特定类型。发展轨迹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把从起点到结果的发展动态过程显示出来。要真正理解中国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丁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14,(8):93-93
刘巧红、龙玉其在《桂海论丛》2014年第2期撰文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处于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准确把握当前的时代背景是各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重要前提。当前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面临一些共同的时代特征: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给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利弊并存;养老保险制度的区域性特征已经体现,但全球模式难以形成;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是一场持续而艰难的博弈。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多样化发展指各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各国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开拓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及其结果。社会主义的多样化发展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经验,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性特征以及各国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现实状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化。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多样化,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有助于各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探索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愿意就业者能够就业,这是世界各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扩大就业显得更为重要。它是我国顺利推进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为实现扩大就业的目标,我们不仅要继续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集体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还要推进劳动就业制度的创新。为此,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式”。  一、什么是阶段性就业和弹性就业  “阶段性就业”是指已经就业的劳动者自愿离开工作岗位,放弃一段时间的劳…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现象是于80年代中期出现的,90年代经济全球化正从有形商品和生产的全球化扩散至无形产品,即信息和金融等服务业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四大环节的全球一体化,是资源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当今世界各国在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方面日益交融的格局下,任何国家不能离开全球经济的发展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是顺应这一趋势,融人世界经济潮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龚文霞 《求索》2008,(9):108-110
“时间是人发展的空间”和“生命尺度”里面的时间是指自由时间。当然,自由时间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会成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空间和前提,因为它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其核心特征就是人可以自由支配。时间是一个常量,由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共同构成。要延长自由时间就必须缩短劳动时间,这样才能达到人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同时还要改变不合理的制度,并构建合理的自由时间运用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名词解释     
《时事资料手册》2005,(6):21-21
自主创新 它指以获取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宗旨,以我为主发展与整合创新资源,进行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能力的科技战略方针。自主创新的方式主要包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9.
德国是当今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在欧盟各国中位居首位。作为一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的法制发展较为完备,预算管理制度较完善,尤其是它的转移支付制度(或称财政平衡制度)很有特色,并且收效明显,往往成为人们研究比较转移支付制度时首先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国外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助仁 《求索》2007,(8):21-23
严峻的能源压力和环境压力迫切需要新的更环保更经济的替代性能源,可再生能源便是重要的战略替代性能源。它对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可再生能源,把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人类解决生存问题的一种战略选择,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