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始打造体育旅游圈。将体育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的一个重要形式,对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筑三峡体育旅游经济圈,应以“三峡山水、民族文化、旅游度假、休闲健身”为特色,发挥长江三峡地区旅游景点多、文化内涵深、都市和山水风光互补的优势,促进形成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的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发展三峡文化产业,构建长江三峡文化产业体系,就是要采取多种措施,把长江三峡文化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建立起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协调同步、布局结构合理、重点特色突出的文化产业体系,使之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重庆江津市为了充分发挥沿江127公里的地域、资源、文化三大优势,打造江津“长江三峡文明长廊”品牌,市文明委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建设江津市长江三峡文明长廊的实施意见》,要求长江及其支流沿线的14个镇实施九大工程,建设“长江三峡文明长廊”。  相似文献   

4.
李军 《长江论坛》2005,(2):28-30
宜昌市是长江中上游区域经济格局中的一座特殊城市.三峡工程巨大的品牌效应和推进功能奠定了其在所属区域的中心地位,但三峡资源分属两省的特殊属性和统筹区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建设模式决定了宜昌的城市定位必须跳出行政体制,着眼长江中上游地区,确立"两个副中心,一个区域性中心"的区域经济战略定位.即围绕三峡品牌,树立统筹理念,强化极化效应,努力把宜昌建成湖北省省域副中心、三峡库区经济副中心和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进而形成辐射荆州、荆门、万州、恩施、神农架等周边地区的长江中上游经济圈.  相似文献   

5.
率俊 《学习与实践》2008,(3):161-164
三峡文化与我国其他地域性文化迥然有别的内涵与特征充分显示了其自身的独特性、丰富性与无穷魅力。自长江上的第一个水电枢纽工程——葛洲坝工程问世以后,尤其是跨世纪工程——三峡水电枢纽工程动工以来,伴随着地域文化在学术界的升温,三峡文化逐渐为世人瞩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认同,长江三峡学正是在三峡文化研究基础上所进行的学术整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渝府办发[2016]213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化拓展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动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长江三峡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旅游改革创新为引领,深度挖掘特色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促进长江三峡旅游金三角旅游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发展。到2020年,把长江三峡旅游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并以此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切入点和优先领域,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长江三峡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长江三峡地区拥有的20多个景区、300多处景点中,有4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文物点,有世界特大型水电工程葛洲坝电站和世界第一工程三峡水电枢纽。三峡工程建成后,还将出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景观。象这样的旅游资源富集地,在世界上亦十分罕见。在  相似文献   

8.
长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居住在长江三峡地带的重庆人,面对高耸入云的群山、奔腾咆啸的江河,在成百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中养成了重庆人所特有人文精神——“八百里美丽三峡,三千年魅力重庆”,发扬光大重庆悠久的历史人文精神,必将地极大的推动我们现在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笔者以为重庆的人文精神有以下特色:  相似文献   

9.
崔如波 《重庆行政》2010,12(4):77-79
重庆市政府在渝东北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三大功能目标:即到2020年,要把三峡库区建设成长江上游特色经济走廊、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和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市委三届三次全会决定也提出了,要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和库区丰富的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调整结构,优化布局,逐步形成沿江优势产业带。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即将建成,对长江三峡线旅游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改变长江三峡传统的旅游发展方式,鲜明地提出和尽快地实施以生态旅游为内涵的三峡旅游,把开发生态旅游作为长江三峡旅游业新世纪发展的方向,围绕生态旅游把长江三峡旅游线打造成全新的旅游精品。长江三峡发展生态旅游的核心和重点在开发和包装上,三峡生态旅游开发最缺乏的不是资源,而是观念;发展三峡旅游业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意识。因此,发展三峡生态旅游要从“三抓、五新”上入手:  相似文献   

11.
黄昌富 《理论月刊》2002,(12):124-125
城市是当代社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密度载体;文化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功能、风格、持续发展能力;要提升三峡区域城市形象、优化其功能、美化其景观、增强其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加强三峡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赵明启 《世纪行》2013,(8):46-48
一 自古经三峡出入川鄂以水路为主,但由于长江水路受到洪水、险滩等多种多样因素的影响,水壅船滞,产生阻碍.作为水路的辅助和防御重大灾害后备,陆路伴随着人类文明与进步开始在三峡腹地形成。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一部深沉浩大的史书,一首雄浑悲壮的颂歌,一种慑人心魄的梦幻……三峡的壮丽风光和神秘古老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为之泼墨挥毫。然而,尽管这些文字气势磅礴,深邃隽永,古今传颂,但真正深爱三峡、一辈子生活在三峡的作家却寥寥无几。拜读了覃昌年散文集《走进三峡》(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我们发现,有一位真正的三峡人,用自己饱蘸血泪、浸润着三峡魂魄的文字,写出了一个三峡人眼中的真正三峡讴歌三峡自然风光之美是描写三峡文学作品的必然内容。《走进三峡》当然对三峡自然风光的抒写落下重笔。但是作者不是为写风光而写风光。在美丽的三峡自然风光描写中,作者一边用细膩的笔触描摹神女峰、小三峡、依斗门,刻画三峡古树、野兽、奇鸟,展示三峡盐都、竹海等等,让读者神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应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机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载体,以旅游市场为基础,把重庆市的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培育。一、重庆旅游业发展优势 (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景观:有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长江三峡四大景区重庆占三:巫峡景区、瞿塘峡景区和大宁河景区)又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面山、金佛山;既有鬼斧神工的天坑地缝,又有三峡名珠—巫溪灵巫洞、武隆芙蓉洞和红池坝的夏冰洞;既有武陵山区为主体的生态旅游区,又有南方草场红池坝避暑度假旅游区。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15.
尚光翠 《重庆行政》2013,14(4):69-71
巫溪是大三峡腹地最原始,最神奇的一方净土,是新三峡旅游格局中的"三峡生态明珠,巫巴文化故乡"。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巫溪县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巫文化"融入城镇化建设之中,让城镇化更具历史和文化特色,使巫文化在城镇化进程中得以发扬光大。一、巫文化融入巫溪城镇化的背景(一)巫文化的由来与发展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以巫咸为首的"灵山十巫"在以今巫溪宁厂古镇宝源山为中心创造的以占星术和占卜术为主要形式,以盐文化和药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6.
被誉为三峡明珠的湖北省宜昌市, 位于长江三峡两陵峡的出口。随着三峡 工程蓄水通航发电,高峡平湖美景逐步 显现。作为三峡工程所在地和长江三峡 的门户城市,宜昌正在成为新三峡旅游 的中心城市。 宜昌是一座正在崛起的世界水电旅 游城市。这座有着2400多年历史的城 市,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和中 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故乡。全 市共辖五县三县级市五区,总人口415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理解三峡巫文化,就应以人文精神来尊重和关怀它,而不是简单地归之于迷信.三峡地区是中国巫文化的重要摇篮之一,三峡巫文化历史悠久.三峡巫文化内容丰富多彩,至今仍然影响着三峡地区人们的文化.其独特的文化特点主要有: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现实生活的生产、再生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生产出发,直接服务于生产、世俗化和制度化、宗教化、思想的理论化.三峡巫文化还在如下领域表现出自身的文化功能:医学、功利、政治、社会控制与整合、礼仪规范与娱乐等.  相似文献   

18.
巫山是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独特的地貌特征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江三峡横贯县境,小三峡、小小三峡被誉为“中华奇观”、“天下绝景”,神女峰蜚声海内外,神女溪幽深秀丽,高峡平湖景观更加壮丽。庙宇龙骨坡204万年前“巫山人”、大溪新石器遗址构成了巫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旅游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三峡说“三国”唐书彪长江流过四川盆地以后,像一把利斧横切了巫山山脉,形成了壮丽险峻的长江三峡。这段长达193公里,从四川奉节到湖北宜昌的峡区,一向以自然风光之奇异享誉世间,引得历代文人墨客舞文弄墨几千年,众口一辞地赞颂不已。前不久,笔者有机会重游三...  相似文献   

20.
游览中国的长江三峡李霞三峡风光刘心宁摄长江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密西西比河和尼罗河,是中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长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之中,流经青海、四川、湖北、上海等10个省市自治区,在上海附近注入东海。长江有大小支流700余条,流域面积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