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正、廉洁、为民作为人民法院的司法核心价值观,是司法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稳定、最本质的部分,三者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撑的系统的整体。它高度浓缩了当代中国法官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广大法官必须共同尊奉的行为准则,是履行神圣职责的共同思想基础,更是人民法院的生命之魂和精神旗帜。本文将从司法核心价值观产生的背景、内涵、意义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对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自觉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提出自己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司法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民法院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机关的体现,是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内在要求.公正是法律的基础价值,也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廉洁是最起码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公正的重要保障.为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司法工作的具体要求,是落实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司法核心价值的三个方面彰显了人民法官的基本品质与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衡平司法传统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饱受儒学浸染的中国古代司法官 ,在泛伦理主义的社会主导性价值观念的支配下 ,采取务实主义的态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纠纷 ,以应对法律与社会脱节和疏离的矛盾。为了追求司法衡平 ,司法官总是尽可能全面地权衡他所面临的社会条件 ,作出最大限度地达到社会和谐与道德圆满的判决。中国传统司法的衡平理念和制度运作 ,反映出传统社会独特的纠纷解决机制及其与建构法律秩序之间的深刻联系。而且 ,中国社会自身的语境对其司法和法的成长及其表现形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衡平司法发生的历史条件也没有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4.
司法的最直接目的在于定纷止争。法官既不能迷信规则,也不应轻视规则。司法能动主义是一种开放性司法哲学,热衷于打破成规、法外能动和制衡。司法能动主义之所以盛行于美国,有其特定政治法律文化背景。我国情形则大为不同,司法能动主义须慎行。我们应该发展合乎国情的中式司法衡平艺术,倡导能动司法。 相似文献
5.
2010年3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王胜俊院长提出了新形势下人民法官应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同年8月5日,最高法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 相似文献
6.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的历史来看,在推动美国环境法规发展的诸多动力中,美国法院系统扮演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与影响社会思想的主流理论的变迁相同步,美国的环境司法价值观也随之嬗变,对于两者相互关系的认识无疑可以提供新的视角分析我国的环境司法现状,并为其改革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8.
衡平裁判的推导过程在国内尚缺乏系统而有针对性的研究,笔者以司法裁判者的主体性为研究视角,以衡平法的现代性为研究纬度,以构建法律的内外和谐为研究指向,对本命题进行了一个浅象性的剖析。衡平裁判是一个历史的命题,故首先阐明了我国传统司法裁断的衡平化的特征,以此说明现代衡平裁判本土资源的丰厚、深远;衡平裁判又是一个现代化、开放性的命题,在法治现代化的国度里,衡平思维不断地从法律推理学和解释学中汲取营养,通过对图尔敏和阿列克西两位法哲学家学说的引介和借鉴,阐述了现代意义的衡平裁判体系。 相似文献
9.
公正、廉洁、为民是当代青年法官司法价值观的时代内涵。随着法官队伍的年轻化,培养青年法官树立正确的职业信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青年法官具有思想开放,但价值观尚未定型等特征。树立正确的司法价值观既需要法官个人的努力,也需要组织提供必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是我国司法活动和司法改革追求的价值目标。但对公平正义基本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影响着司法功能的实现和人们对司法正义的期待。本文结合司法实践的发展现状,对社会正义观在我国的确立及其内涵、司法之于社会的功能定位、司法正义的相对性以及我国通过司法实现正义的制度化途径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司法关乎社会秩序与国家的安定,中国历代统治者对其都十分重视,力求公正。但司法渎职现象仍时有发生,断罪不如法、出入人罪、受赇枉法、请托枉法、挟仇枉法、滥用酷刑、淹禁稽迟等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了克服司法渎职,历代也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制定相关法律、重视法官人选、进行司法监察等。就总体来说,这些措施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司法渎职的出现,但是古代的经验对于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教旨意义上的“司法能动”的核心指的是司法裁判过程中的“立法性”司法。中国法学界对于什么是司法能动在理解上是极不一致的,大多数人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阐发,其中不乏添附、歪曲之界说,甚至以讹传讹之谬误。能动司法在中国的展开,既存在理论根基不足之缺陷,又面临着司法职业化和司法能动化相冲突的尖锐矛盾。但转型社会的现实,又要求中国必须同时完成司法职业化和“中国式”的司法能动化的双重任务。虽然存在诸多不足,司法能动的倡导者提出的问题依然是值得人们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13.
吴美来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11(1):37-43
司法信任是人们基于相信司法机关能够公正、高效处理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心理预期,依照法律规则的指引积极利用和参与司法,并对法官、司法程序、司法裁判及司法制度表示充分的认同与遵从。司法信任的有无与多寡将决定公正、高效、权威司法制度建设的兴衰成败。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转型对原有信任环境及信任基础的破坏、司法亲和力的下降、职业法官专家系统尚未建立、对司法有限性的认识不足、对司法程序的参与度不够,是我国司法信任缺失的主要原因。要增进我国的司法信任,最终建立高度的司法信任,必须坚持增进司法信任与促进公正、高效、权威相统一,推动人格信任向系统信任延伸,促进交往信任向普遍信任拓展,激励依存性信任向主体性信任转化。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漫议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政治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当代中国司法改革,乃是中国社会整体性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殊的政治语境尤其值得人们关注。一方面,政治改革必定涉及司法机制和相关原则的调整;另一方面,不断深化的司法改革在一定意义上将推动政治改革和发展,而不仅仅是纯粹法律制度意义上的变革。当代中国直面的这种政治与司法的关系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政治语境乃是历史性地生成的。 相似文献
15.
16.
司法理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制度的价值方向。现代司法理念是人们在认识司法客观规律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科学的基本观念,是支配人们在司法过程中的思维和行动的意识形态和精神指导,包括司法中立、司法独立、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民主等。我国的司法管理制度缺乏的就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支撑,存在许多与现代司法理念冲突的地方。因此,必须以现代司法理念为指导,重构我国的司法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社会的综合转型制约着司法改革的道路选择、进程和成效。我国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通过司法改革的途径推动着我国的司法在理念、功能、目标、政策等方面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建设三十年的成就、经验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司法经过三十年建设,基本形成了健全的司法制度,树立了科学的司法理念,取得了良好的司法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司法建设的未来是现代司法、中国传统和社会主义司法三大元素合理配置的过程。未来中国的司法建设将以现代司法元素的扩张为主要方向,兼顾中国传统和社会主义司法两大元素中的优势,不断整合,最终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司法会计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司法会计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了我国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及司法会计发展过程中几种典型的"司法会计观",总结归纳了我国司法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司法会计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