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来个杀猴给鸡看如何辛纪文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杀鸡给猴看,其含意是不言而喻的。在反腐败斗争中,不妨反其道而行之,来个杀"猴"给"鸡"看。因为"鸡"是小人物,"猴"是大人物,杀"鸡""猴"不看,错误照样犯,又该如何是好?因此,"鸡"杀得,"猴"也杀得,相比...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成语叫做“杀鸡给猴看”,意思是惩治一部分人,以恐吓另一部分人,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官场现形记》第53回就有这样的说法:“俗话说得好,叫做‘杀鸡骇猴’,拿鸡子宰了,那猴儿自然害怕”。“杀鸡”给“猴看”究竟效果如何呢?笔者以为,可能不是很理想,要小,时下群众怎么会编出“大腐败作报告,中腐败听报告,小腐败带手  相似文献   

3.
杀鸡给猴看,是曾经被事实证明了的一个“动物条件反射定理”,也是峨眉山的管理者对顽劣成性的猴儿们的惟一整治方法。每当猴儿们闹事的时候,管理者便拎将一只鸡来,当着猴众面前宰杀。猴儿们一见鸡血顿时惊恐万状,再也不敢闹事了。久而久之,“杀鸡给猴看”便成了典故。可最近却听说峨眉山的猴儿们不怕杀鸡了,不仅不怕,而且当管理者杀鸡时还纷纷携家带口地前来观看这一壮观场面。运气好时还能顺便弄点鸡肉什么回去吃,弄点鸡毛回去当令箭。猴儿们为什么不怕杀鸡?真正的原因恐怕还得从管理者身上去查找。杀鸡给猴看的初衷是对猴儿们的警告,你猴…  相似文献   

4.
怎不杀猴?     
“杀鸡骇猴”作为一种迂回的方法,收效不可否定———“以儆效尤”,让意欲同路者看到“此路不通”,而幡然醒悟,回头是岸。杀鸡骇猴,单是给猴打预防针,是“生命诚可贵”使其慎行、珍重,这本是无可厚非。但,若是这猴本就已染罪孽,仍然仅仅是杀只鸡给他看,吓唬一下,怕是有失公道了。不但鸡会于心不服,大凡知情者都会问:为什么只“治鸡”,而不“治猴”呢?猴之不杀,自有其不杀的原故:一是有人不愿杀猴。怕杀了猴,影响集体形象,丢了先进,为“面子”,且不杀;怕杀了猴,迁及上司,失了靠山,或丢了乌纱,或影响升迁,为了“位…  相似文献   

5.
杀鸡给猴看,是曾经被事实证明了的一个"动物条件反射定理",也是峨眉山的管理者对顽劣成性的猴儿们的惟一整治方法.每当猴儿们闹事的时候,管理者便拎将一只鸡来,当着猴众面前宰杀.猴儿们一见鸡血顿时惊恐万状,再也不敢闹事了.久而久之,"杀鸡给猴看"便成了典故.可最近却听说峨眉山的猴儿们不怕杀鸡了,不仅不怕,而且当管理者杀鸡时还纷纷携家带口地前来观看这一壮观场面.运气好时还能顺便弄点鸡肉什么回去吃,弄点鸡毛回去当令箭.  相似文献   

6.
声音     
《廉政瞭望》2011,(12):3-14
拔除一切工作中的钉子,粉碎一切前进中的绊脚石,打死一切阻碍发展的拦路虎;柿子不能找软的捏,要找硬的捏;不能杀鸡做猴,要杀猴做鸡。——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在该市城市转型发展破难攻坚大行动动员会上作动员报告时称  相似文献   

7.
邱瑜 《党的文献》2012,(5):123-124
人们常常认为,“杀鸡用牛刀”,是小题大做,把大气力用在了小事情上。其实,在一定条件下,“杀鸡”有时还真得用“牛刀”,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杀鸡用牛刀”,就是要善于集中各种力量,努力做好所需之事。对此,邓小平就曾提倡过。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位领导同志在谈到如何深入实际、了解基层真实情况时,深有体会地说,到一个单位了解情况,不仅要听会上的,也要听会下的;不仅要听干部的,也要听群众的;不仅要看“门面”和“窗口”,也要看“后院”和“角落”。这位领导同志的话,既是对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的一种提醒,也是对时下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的批评。一个时期以来,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在一些地方的基层单位相当严重。有的习惯于喊口号,说空话、套话,追求报上有报道,广播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有的整天沉湎于文山会海,以讲…  相似文献   

9.
“杀猴吓鸡”如何?杜渐,勇彪长期以来,人们在查处某些带有普遍性问题的时候,常常采用“杀鸡吓猴”的战略,即查处一些“个人物”的问题,以警示那些犯有同类错误的“大人物”注意,从中吸取教训,惩前毖后。不用说,这一做法在长期的实践中确实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然而...  相似文献   

10.
北京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求助,老太太的儿子不太争气,天天回家要钱,还明目张胆地放话:“你看李磊杀了他一家人吗?把我逼急了,我也把你们都杀了!”“老太太的儿子明显受到了大兴灭门案的影响,只是没有付诸行动罢了。”李玫瑾说,在某些方面,犯罪也“传染”,会有不良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1.
国内一家卫视搞了一台领导干部访谈节目,一位后发地区“一把手”的谈话给人印象极深,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奢谈政绩,说的最多的是“四要”,即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应该“要放得下架子,要听得进真话、要办得成实事、要经得起考验”。笔者觉得,作为一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党员干部,如何把握“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2.
白杨林 《先锋队》2014,(8):15-15
腐败与反腐败之间的斗争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在二者之间,也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博弈关系,只有反腐者策略对头、措施得当,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反腐成效。王岐山同志强调巡视工作要杀个“回马枪”,就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复返策略,不仅有助于打造强劲的反腐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万众瞩目的重庆綦江虹桥坍塌案和钱塘江堤塘工程质量事故案,经过司法部门的公正审理,一批批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蛀虫”被清,世人欢呼.然而,林世元等人的“掉脑袋”并没有影响一批又一批“豆腐渣”工程的产生,媒体仍然周而复始地演绎着“事故—曝光—审判”这种公式化的悲剧.很多人表示不解:为什么杀鸡儆不了猴?其实答案很简单:除了“蛀虫”,还有许多不合理的东西有待清除——  相似文献   

14.
吴作明 《新长征》2007,(4):64-64
看了这个标题。或许会让“送礼”之人不满,甚至会拿自古以来“官不打送礼”的古训来反驳。请不要误会,这里指的“送礼”不是普通正常的礼尚往来,是指给“行贿”的行为,涉及法律范畴。你说不打行吗?不但要打,而且要痛打。  相似文献   

15.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与当代》2005,(2):42-43
梁发芾在2004年12月28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2004年12月25日,在北京大学第七届“光华新年论坛”上,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称不能简单地利用税收“杀富济贫”,靠实行高税率把富人降为中产者很不足取。“杀富”的结果,只会使人们感到心灰意冷,不愿继续致富。厉教授对“杀富济贫”的指责,抽象地看似乎有理,但具体到中国实际,却没有道理。因为中国目前的税收制度,存在“杀富济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给学生“减负”,既关系千家万户的孩子,又关系祖国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让农民“减负”,则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头等大事。结合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笔者由此想到,一些领导干部是否也要减一减负担呢?  相似文献   

18.
梁衡 《新湘评论》2006,(10):60-60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19.
湍水石 《党课》2012,(5):111-111
演员学戏,一般部是先从“跑龙套”开始,他们通过学、演、看,熟悉戏路和增长舞台阅历,最后才轮到唱“大轴子戏”,扮演重要角色。“跑龙套”是演员进行艰苦磨炼、打牢基础不可多得鹩良机。党员干部的成长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报刊和读者的关系是一种自愿结合的我登你看、我说你听的组合。并表现为一种自愿的市场供求,读者在自由地购买或订阅报纸。这中间没有任何的上下隶属、行政约束。一个报纸好看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