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秦海 《新湘评论》2009,(7):64-64
中国的古哲学观点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虽然不是从一直接生出来的,但根子在一上。所以没有一也就没有万。任凭再大的数,也得从一开始:数再大的数也得从一数起。  相似文献   

2.
秦海 《学习导报》2009,(7):64-64
中国的古哲学观点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虽然不是从一直接生出来的,但根子在一上。所以没有一也就没有万。任凭再大的数,也得从一开始:数再大的数也得从一数起。  相似文献   

3.
《周易》最后一卦《未济》卦,充分体现了《周易》:“生生之谓易”(《系辞上》),“天地之大德曰生”(《系辞下》)的基本思想。阐明了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进化的系统,是一个大化流行的过程。 关于《未济》卦,历代哲人都有深刻的阐述。孔子在《序卦传》首句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末句说:“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把六十四卦作为一个体系来对待。这里给  相似文献   

4.
正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说文解字》云,“云气也,象形”,是云气、蒸气、烟气以及呼吸之气的总称。如“天地之气,不失其序”,此处之气,指云气、天气;“通天下一气耳”,此处指构成万物的始基;“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则认为人的精神也由气构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浩然之气”是“集义所生”,则赋予气以道德性和情感性。到了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气韵生  相似文献   

5.
一、“自我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心理基础 《辞海》上说:和谐,即协调之意。《老子·四十二章》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和”是作为中国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而提出的,有和谐、平衡之意。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就作出了关于“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论断。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整体是由各个部分“和谐”而集成的。这里的部分可以理解为:个人和谐、家庭和谐、单位和谐、  相似文献   

6.
周年丰 《党史天地》2008,(10):54-56
“三”.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经典中常出现的字眼,和“八”一样,不必说它是吉祥或不吉祥的数。道家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佛家说,三生有幸……;儒家说,吾日三省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相似文献   

7.
道德人生     
荀子说过,人伦道德乃为人之本,“为人,人也;舍之,禽兽也”。唐朝思想家李翔说: “人之于万物,一物也,其所以异于禽兽虫鱼者,岂非道德之性乎哉?”由此看来,为德与否,或有德与否,实关乎为人与否,或有否人性的根本问题。人类从来就把有德性的生活或生活的道德当成了人生不可或缺的内涵,从而创造了自身绵延不息的美德生活传统。 古人云: “百行以德为首。”雨果有句  相似文献   

8.
骆为荣 《学习导报》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9.
骆为荣 《新湘评论》2012,(24):49-50
“孝道”,事之本 “敬祖”与“尊天”,在中华文化体系中,是本根性的理念。“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生祖,恶出?”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最基本、最核心的观念,就是尊天敬祖,所敬的祖,既是人,又是神:所尊的天,既是神,又是祖。  相似文献   

10.
名句遐思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此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诚,真实无妄的意思。天指自然,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或自然的规律。自然界的一切,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实的,没有虚假;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虚假就没有一切,所以说诚是天之道。人之道,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人道本于天道。《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反映了这种思维方式。讲到诚也是…  相似文献   

11.
德与才 ,在历史变革时期都是在伦理学、哲学界引起争论的问题 ,这是因为 ,在实践中德与才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和品质好坏的尺度 ,也反映了统治阶级用人的标准。一、德与才之关系德与才的关系 ,历史上有不少的论述和评论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是“主奴论”。宋代政治家司马光说过 :“才者 ,德之资也 ;德者 ,才之帅也。”“菜根谭”中对此也有深刻的论述“德者才之王 ,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 ,如无家主而奴用事矣 ,几何不魍魉猖狂 ?”此种论述是一种绝对服从关系 ,认为本末倒置必出大乱。二是“智德论”。① 智德论主张知识即道德的…  相似文献   

12.
红灯的警示     
“生命,只是荷叶上的一 颗露珠。”被马克思称为“人 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英 国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曾 说过: “生命之杯里满注着 多少不同的酒液。”对待生 命,有的人倍加珍惜,也有 的人则不善度过。一天行路, 我在马路的交叉口旁,看到 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坐在停 靠在路旁的手推车上,深情 地注视着来往行人,消瘦而  相似文献   

13.
用系统科学方法来分析,可将《老子》的哲学思想归纳成"三论":有无相生论、宇宙渐变论及物质结构论。《老子》的"三论"是老子朴素唯物观和辩证法的集中表述,是我国古老哲学形态——自然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数理原理来讲,可将"三论"归纳为三个定律,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20,(4):74-76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显著特点和优势。列宁说过:“公开承认错误,揭露犯错误的原因,分析产生错误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烽火连年,诸侯争雄。一日,齐桓公问管仲:“何事会害吾霸业?”管仲曰:“不知贤,害霸;知贤而不用,害霸:用贤而不任,害霸………““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任贤难,原因有三: 一日疑而害任。有些人患有多疑症,贤能既用,疑心俱生。具体表现,一是不放心。所用之人,年纪尚轻,能否驾驭时局?所用之人,经验不足,能否轻舟泛波?所用之人,个性太强,能否息事宁人?——思前虑后,放心不下,难付重信。二是不放权。受权之  相似文献   

16.
《易传》、《中庸》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对当前构建新的生态哲学在本体论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易传》提出“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物之所生之模式。《中庸》亦提出万物由“博、厚、高、明、悠、久”的“天地”所生出。既然万物均由天地化育,那么作为万物中的一分子的人与万物其它成员乃“民胞物与”,应该“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易传》中的“裁成辅相”和《中庸》里的“参赞化育”思想,既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求这一能动性在“尽物之性”的基础上发挥。  相似文献   

17.
大概从有阶级始,大多数人都想做官,尤其做大官。因为一旦为“官”,可以“荣家濯祖”,可以“衣锦还乡”,可以”令万人敬而仰之”。两千多年前的孟子也说过“贵,人之所欲也”!然而,宋朝大名鼎鼎的包拯老先生,竟在那脍炙人口的《包公辞朝》里不无三既地唱道:“不为官者不惧怕。”照包拯的话说,只要是正儿八经的做“官”者,  相似文献   

18.
闻过则喜     
蔡星天 《奋斗》2011,(2):62-63
古人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为避免“不贰过”,就需有容人之量,切实做到闻过则喜。  相似文献   

19.
骞叔 《前线》2005,(10)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话讲到一个重要的问题:人的喜怒哀乐之情与中和的关系。所谓中,就是适度,无过无不及。只有适度,才能和谐;中是和的前提和条件。所以和又称中和;和为贵也可说是中和为贵。而中和的达到,与喜怒哀乐之情的恰当表达又有着密切的关系。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的一切行为,都出于情,而情是性的表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说“,喜怒哀悲之气,性也,及其见于外,则物取之也。”人都有喜怒哀悲之气…  相似文献   

20.
温家宝总理在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瑞士前驻中国大使曾经说过我的脑子像COMPUTER(电脑),我的脑子里确实装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有使我高兴的,也有使我忧虑的。” 温家宝说了一连串的数字,在说到农村税费改革时说:“有一个县十二三万人口,吃财政饭的多达5700人,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在说这个数字时,他用了一个古语:“食之者众,生之者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