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杜铁军  张刚 《新长征》2011,(10):35-37
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一系列荣耀后面是一位朴实、忠厚的农民儿子,他就是朱玉林,一名在东北长白山区孕育成长的农民党员。他有着宽广圣洁的情怀,用艰苦奋斗赚来的血汗钱创办了亚洲规模最大、层次最高、供养时间最长的私立孤儿院;他是417名孤儿的“朱爸爸”和“院长爸爸”,用最动人的诗句、最感人的故事,书写着一个个最美丽的童话;  相似文献   

2.
霞飞 《党史博览》2011,(2):34-37
人们对浩然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一生以写农民和农村题材为己任。他创作的《艳阳天》、《金光大道》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尤其是中国农民喜欢他,称他为“农民作家”。  相似文献   

3.
他有着一张像绝大多数农民一样被泥土和岁月刻满皱纹的脸孔;他生于斯长于斯,时刻牢记着自己的农民本色;……  相似文献   

4.
他走到哪里就把科学技术宣传到哪里,为农户想办法、找出路,依靠科学技术引领农民踏上致富路。他每天的生活内容和主要精力就是调查、走访、培训农民、试验、示范、推广农业科技,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农民之民生问题构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民生问题.影响乃至损害农民生存权、发展权的问题在某些领域仍很突出:教育成本过高;农民的就医问题即健康问题;失地农民生活难以为继的问题.要贯彻十七大精神,就得从最迫切的民生问题入手.当前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我们怎样对待他们即我们对农民的政策问题.我们必须从政策上对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加以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6.
有人对他说:如果你不是一个农民,肯定能做出比今天更大的成绩。他说:正因为我是农民,所以我才更了解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7.
周莲香 《奋斗》2009,(8):28-28
一辈子没舍得坐飞机的农民,在水稻扣棚做苗床的节骨眼上,顾不得脱下沾满泥巴的衣裳,扔下农活飞到北京,就为了看一眼他们的“大哥”;一个人去了,朴实的农民痛哭“一座山倒了”。徐元林.一个中国最基层的小官,一个胡子拉碴用双脚丈量土地的作业区主任。何以有如此巨大的人格魅力?他是农户的“主心骨”,农民视他为“再生父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是最早重视农民问题并致力于农民运动的中共领导人之一。瞿秋白称他为“农民运动的王”。1926年11月,他就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后,领导和推动了以湖南为中心的中国农村大革命。在毛泽东的影响下,中共湖南党组织十分重视农民运动,大力推进国民革命,鼎盛时期全省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600万人,占全国农民协会会员总数一半,充分显示了动员组织起来的湖南农民群众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9.
农民党员生活在农村,工作在农村,同农民群众接触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不仅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因此,如何增强农民党员的党员意识,使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始终保持先进性,是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政声人走后     
虎城不是城,是重庆市梁平县最偏远的山区小镇。邓平寿,就是这个小镇的党委书记。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一身布衣、沾着泥巴的胶鞋、洗得泛白的军用挎包和从不离身的笔记本,是他在当地群众心目中的“标准照”。他的胶鞋,曾丈量过梁平县虎城镇几乎所有的土地;他的挎包里,装满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宋琼 《党史文苑》2014,(4):36-38
李大钊是中共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他比较重视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并且依据中国实际情况对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问题提出了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和教育农民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动农村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对当前阶段中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亿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受益者。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事情入手,以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农民的根本利益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农民。  相似文献   

13.
刘锦旗 《共产党人》2005,(21):35-36
“劳务输出产业化”是加快固原经济社会发展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3年来,在相关政策措施和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固原市的劳务输出产业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培育和发展,劳务产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各个链条初步建立,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且规模迅速扩大,质量不断提升,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素质逐步提高。目前,劳务产业创收已占固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2%,成为固原农民增收和稳固脱贫的最现实、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与中国农民非农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非农化是农民从第一产业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并且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待遇,具有和城镇居民相呼应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对中国农民的非农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领导中国改革开放为中国农民实现非农化找到动力;他大力倡导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中国农民非农化提供物质基础、营造社会环境;在实践中农民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实现非农化。  相似文献   

15.
周立 《党员文摘》2008,(9):34-35
2007年9月.我在美国中北部做农场调查时,有一晚住在衣阿华州的农民盖瑞家。盖瑞拥有一个小型农场,只耕作2英亩土地。晚餐时,我们谈起了食物收益的分配结构。他从柜子里拿出一盒早餐用的燕麦片,问我:“你说,这盒燕麦片我们农民能得到多少钱?”他告诉我.这盒美国人最常见的早餐食品.在超市中至少卖3.5美元,而出售燕麦的农民,只能从中得到5美分.也就是1.43%。实际上,伴随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变迁,消费者在食物上的花费越来越多,农民得到的收入却越来越少。钱被谁赚去了呢?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08,(12):44-44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是我国最广大的利益群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代表最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做出的重大举措,充分反映了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也体现了党服务人民、造福农民的宗旨。  相似文献   

17.
学习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关注“三农”现实问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农村的根本是什么?是农民。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解决了农民问题,就从根本上破解了“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12,(7):66-F0004
省十次党代会指出,做好新形势下我省的“三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三农”工作的核心,牢牢把握“以农民为本”的根本原则。要始终坚持并积极践行这一根本原则,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着力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仁化暴动时间早、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是粤北湘南农民暴动的典型,被称为“农民暴动中最伟大的战斗”。朱德带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到仁化后,采取恢复党组织和群团组织、强化地方军事组织、输送和教育干部、处决土豪劣绅等措施,沉重地打击了反革命嚣张气焰,有效地动员起了群众,迅速地推动了仁化的革命形势。朱德率部队离开仁化之后,依然关心着仁化暴动的情况,继续派人联络和指导农民暴动,为仁化暴动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衡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个涉及全局的战略性问题。以往的研究忽视了对农民这个农村公共服务需求主体的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质量和供给方式必须符合农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否则会导致供给的低效甚至负效应。为此,必须探讨影响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因素,当前农民最需要的基本公共服务,农民对公共服务需求的特点,地方政府应着重在公共服务的回应体制、评价体制、监管体制、激励与约束机制、责任纠错机制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适应农民对公共服务的新需求,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