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群 《新湘评论》2013,(23):44-45
《黄克诚传》一书记录了黄克诚任中纪委书记时,抓党风不怕撕破脸皮”的一些事:对总参某领导在京西宾馆花400元公款请客的事,进行了严肃批评,并让其作检查、补饭费;北京饭店的厨师揭发商业部部长公款请客吃饭少付钱,他让中纪委查实后发通报进行批评,请《人民日报》公开报道此事。黄克诚一生光明磊落,坚持原则追根溯源,  相似文献   

2.
刘建平 《湘潮》2008,(6):32-35
1928年4月,随着朱德、陈毅部队前往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的,有数干名参加湘南暴动的湘南农军,其中率领永兴县800余名农军的是年仅26岁的黄克诚。  相似文献   

3.
从湘军当兵到平江起义,从转战湘鄂赣到指挥八路军抗战,彭德怀结识了一批又一批同乡战友,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他们超越狭隘的老乡关系,把友谊建立在共同革命目标的基础上。他们的友谊与交往,是经过严酷考验的患难之交,是并肩作战的战友之情。特别是他与黄克诚的诚挚的革命友谊,堪为人们交友的楷模。黄克诚,湖南永兴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和湘南起义。1930年被中央军委派到红五军任大队政治委员,即在彭德怀的领导下工作。全国解放以后,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黄克诚担任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他俩长期…  相似文献   

4.
舒云 《党史博览》2009,(2):25-26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一万两黄金。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5.
激战板桥集     
刘泉 《党史纵览》2018,(2):44-46
正1940年6月27日,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和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第二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萧望东任政治部主任。7月27日,根据刘少奇的指示,黄克诚率第四纵队一部直插皖东北,此后又奉命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苏鲁豫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由黄克诚任司令员兼政委,共2万余人,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原八路军第四纵队重新作了  相似文献   

6.
黄力 《新湘评论》2023,(5):54-55
<正>政治品质决定政治观念、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毛泽东对于黄克诚的政治品质高度认可。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在接管大城市、建设新湖南等需要披荆斩棘式开创新局面的时候,接连点将黄克诚。(一)1922年秋,20岁的黄克诚就读于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该校历来具有革命传统,毛泽东领导的中共湘区委员会一直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革命据点。早在1920年,毛泽东、  相似文献   

7.
怪我说不好普通话1979年冬天,护士李莉调到黄克诚身边工作。李莉心里颇有些紧张。作为一名军人,她知道,当年横戈跃马的黄克诚大将,现在被疾病折磨得生活都难以自理。特别是双目失明,给他带来诸多不便。但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麻烦,黄克诚坚持穿衣、洗澡、上厕所等生活琐事,由自己自理。黄克诚有个爱锻炼的习惯,那就是每天早起散步。当然,也只有这种锻炼才是最适合他的一种方式。这时,李莉就充当他的“眼睛”。每天早上4点,黄克诚都准时起床。可是,年轻人往往难以坚持这么早起床,护士和警卫员刚开始硬撑着还没什么,可时间一…  相似文献   

8.
笔者最近采访了黄克诚大将的老部下———开国少将谢振华,请谢振华谈谈他眼中的黄克诚。耄耋之年的谢振华曾是我军的著名将领。他18岁就担任红军的团政委,32岁时成为解放军军长,53岁时担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66岁时担任大军区政委。他一生中打了许多大仗、恶仗,68岁时还指挥了保卫祖国边境的自卫反击战,可谓功勋卓著。一谈起老首长,谢振华就充满着敬意,开口就说:黄克诚同志是我特别尊敬的领导人之一。我到主力红军之初就是由黄克诚同志带入红三军团大门的。以后我又在黄克诚同志麾下的新四军第三师部队战斗和工作5年,与…  相似文献   

9.
黄克诚将军的大名和他的卓著战功,我作为一名地下党员,早有所闻。然而最初面见黄克诚将军并聆听其教诲,是1950年冬于益阳地委。黄克诚将军的大将风度、高尚人格、百姓情怀,给我留下了永远难忘的印象。1950年的冬天,天寒地冻。一天,时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的黄克诚将军冒着严寒来到中共益阳地委检查工作,了解社情民意。白天,黄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晚上,他指示当时的地委秘书长万达找两个本地区的地下党员谈话,听取对当时党和政府在城乡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当时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广大人民群…  相似文献   

10.
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使黄克诚加深了对毛泽东的崇敬1922年夏天,黄克诚刚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读书,毛泽东就在这年4月从长沙来衡阳宣传革命,他先后在湖南学生联合会厅堂和第三师范风雨操场,发表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造、中国农民运动等问题的著名演讲,他还在衡阳发展了蒋先云、黄静源、唐朝英等一批共产党员。黄克诚从同学那里了解到毛泽东演讲的内容,觉得他讲的都是穷苦人的心里话,很受教育和启发。从此,黄克诚便开始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第三师范进步学生的活动。黄克诚还发起组织了“永兴县旅衡学…  相似文献   

11.
张望 《党史纵横》2005,(8):51-51
1931年,窃取党中央领导地位的张国焘、王明,推行机会主义和“极”左路线,搞肃反扩大化,错杀了许多党内无辜的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干部,给党造成巨大的损失。当时,一向对党忠心耿耿,时任红三团第三师政委的黄克诚也受到诬陷,曾被肃反委员会推向刑场,就在枪响的那一刻,传来彭德怀的命令,黄克诚才免于一死。1931年盛夏,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正酣之际,战斗在黄洋界战壕里的黄克诚突然接到命令,让他立即回团政治部接受任务。黄克诚从火线上被召回,心里难免有些疑虑和不安。到了政治部后,肃反委员会主任肖寒拿出一份名单递给黄克诚,铁着脸说“:这份…  相似文献   

12.
二十年代初,血气方刚的黄克诚,面对旧社会的种种弊端和对祖国命运前途的无比忧虑,感慨地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人生总共有几何?何必苦苦学几何?学了几何能几何?不学几何又几何?”他用这一连串的问号,抒发了自己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勇于拼搏,甘愿奉献,不怕流血牺牲的坚强决心。1925年10月,黄克诚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底,配合朱德、陈毅举行的湘南起义,黄克诚在家乡永兴领导了武装暴动,并跟着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在艰苦的井冈山斗争和反“围剿”斗争中,他先后3次历险,同志们以为他牺牲了,可每一次都奇迹般地活…  相似文献   

13.
刘贵军 《湘潮》2012,(8):7-11
黄克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黄克诚一生为正义而坎坷.在历史上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批判、打击,甚至被审查关押,庐山会议后更是蒙冤20年之久。黄克诚一生与许多同时期的领导人相知相交,陈云也是其中之一.两人前后交往合作几十年.可谓交往情深.至真至诚。  相似文献   

14.
兰锋 《学习导报》2014,(17):28-29
开国大将黄克诚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官居要职还是被迫赋闲,他一心为民的情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陈云在纪念黄克诚90诞辰时,亲笔题词“一代楷模”。  相似文献   

15.
华小勇  杨丽萍 《湘潮》2013,(5):52-56
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黄克诚个性耿直,敢讲真话,素以敢唱“反调”著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黄克诚曾提出了许多非常有见地的建议,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有时候,其建议却不能被认同,为此,黄克诚常常不惜和上级据理力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黄克诚.在“文化大革命”中曾被关押审查达8年之久。关押审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黄克诚是“假”共产党员。对此,黄克诚哭笑不得地说:“我在党领导下参加武装斗争.出生入死.已经超过40年.怎么会是‘假’的呢?”为此.他向审查组讲述了当年入党和在白色恐怖下时近半年、奔波数千里的找党经历。  相似文献   

17.
杨第甫是30年代末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人生坎坷,饱经风霜,80年代卸去湖南省政协常务副主席、中共湖南省政协党组书记的职务而离休.50年代,杨第甫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等要职,曾在首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领导下工作.黄克诚逝世14周年前夕,我采访了年已90岁的杨第甫老人,以下就是稍经整理的访谈.  相似文献   

18.
谭乃达 《学习导报》2013,(11):31-32
黄克诚60多年的革命经历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是我们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可借鉴的宝贵财富。这里,我仅就黄克诚在调查研究方面的若干史实概要记述出来,与读者一起学习共勉。  相似文献   

19.
旧房子漏雨,环境吵闹。动员他搬迁、翻修,他就是不答应黄克诚的住所,是一栋解放前留下来的旧房子,冬天透风,夏天漏雨,漏雨的地方正好对着黄克诚卧室的床上,他不得不在床中央放个接水的脸盆。管理部门多次动员黄克诚搬迁或是翻修住房。但是,黄克诚就是不答应。他说:“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群众住房更是困难,许多家庭几代人同住一间房子。我现在的住房条件,比起他们来,不知要好多少倍。还是把搬迁、翻修的钱省下来,用在当用之处吧。”有一次,从他住房的棚顶上掉下一块朽木板,幸好没伤着他。原来因年久失修,棚顶不少木板都朽了…  相似文献   

20.
黄克诚大将戎马一生,功勋卓著。在世人的心目中,他和诗词似乎沾不上边,笔者也有这样的印象。1992年4月,我为筹办《纪念黄克诚大将九十诞辰图片展览》去北京,找黄克诚夫人唐棣华征集历史照片,意外见到黄老于1966年2月在山西晋东南地区领导人民抗旱时填的两阕《水调歌头》词,甚为惊奇。经唐大姐介绍,我才知道黄老闲暇时亦喜写诗填词,由于战争年代环境险恶,黄老随写随丢,至今仅存一首题为《思亲》的七绝,是1937年黄老为怀念前妻所作。诗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