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佚名 《党建》2009,(7):60-60
从1947年3月18日离开延安到1948年3月23日东渡黄河,是毛泽东和党中央首脑机关在陕北度过的最后一年,也是毛泽东和党中央转战陕北最富传奇色彩的一年。史料记载,毛泽东转战陕北一年零五天,途经安塞、靖边、榆林、佳县、米脂、吴堡、绥德、清涧、延川、子长等12个县,住过38个地方,行程1000多公里。可以说,这是继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毛泽东和党中央进行的又一次“长征”。  相似文献   

2.
曦石 《学习导报》2013,(14):33-33
本期向大家推荐的是著名画家石鲁的代表作《转战陕北》,原作品尺寸208×208cm,创作于1959年。石鲁,原名冯亚珩,因仰慕石涛和鲁迅,易名石鲁,被誉为20世纪中国书画领域的革新家。与其他“转战陕北”题材多以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为主要内容相比,该幅作品创造性地以山水为主,毛泽东和警卫员只在山水间占很小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是在伟大的群众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党的卓越领导人。抗日战争时期,他转战华北、华中和陕北,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和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信赖和拥戴,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  相似文献   

4.
姜安 《党建》2011,(3):52-53
窑洞,原本是陕北高原农民安身立命的家。只因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在转战陕北时期在窑洞驻足过,它们便与红色中国有了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来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在这里战斗并生活了120天,至1948年3月21日离开。杨家沟是党中央转战陕北后在陕北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是离开陕北的最后一站。在这里,党中央研究确定了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之后的若干重大决策。重温党中央在杨家沟的光辉岁月,  相似文献   

6.
石平 《求是》2011,(17)
1947年秋天,党中央转战来到了陕北佳县。战争使得不少庄稼被糟蹋了,群众手里的粮食也不多了,羊也丢了不少。毛泽东同志和县委书记张俊贤谈起这些时心情非常沉重,要求县委一定要把群众的生活搞好,把生产组织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用着一条桔黄色的毛毯,这是延安利民毛纺厂赠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礼物。这条质料很好的毛毯成为毛泽东当时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很时髦而又最实用的物品。然而,在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到安塞王家湾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他却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1,(1):20-21
60多年前,陕北农民饱含激情的一首《东方红》,将毛泽东及其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比喻成边区人民群众心中的“红太阳”。这首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局部执政的执政党,进入了与人民群众关系的蜜月时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的《毛泽东的故事》一书,以李银桥、徐涛、姚淑贤等8名卫士、工作人员回忆的形式,记叙了毛泽东1947年初到1964年底的真实故事,给人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 ——毛泽东最重视了解国情,理论联系实际。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1947年转战陕北后,毛泽东在以主要精力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在佳县王世宁"汪东兴啊,不要担心!"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离开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8月16日,到达佳县乌龙铺。乌龙铺街上,赶集的群众熙熙攘攘。毛主席微笑着从人群中走过。他指示群运组的同志,做好坚壁清野的宣传工作。17日清晨,由于一...  相似文献   

11.
正1947年秋天,毛泽东同志在转战陕北期间,应邀给佳县县委题词"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各项改革之机,重温和深刻领会毛泽东同志这一题词的丰富内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  相似文献   

12.
潘敬国 《学习导报》2012,(16):36-37
1948年春,转战陕北整整一年的中共中央决定离开陕北,经晋绥奔赴晋察冀。行军路上,因五台山积雪难行,任弼时与毛泽东、周恩来等被阻于山西省繁峙县伯强村。利用第二天休息的间隙,任弼时特意找来伯强村贫农团主席耿香民拉起了家常。  相似文献   

13.
提起毛泽东的名字,总使人联想到一泻万里、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这是因为只有长江、黄河的气势才能哺育出毛泽东这样惊世的伟人;这还因为毛泽东的思想、功德像长江、黄河一样万古流芳;这也因为毛泽东的名、诗、身、心都与长江、黄河结有不解之缘。 名系江河 毛泽东一生用过许多名、号。小时乳名“石三伢子”,青少年求学时期取号“子任”,1929年在中央苏区工作时用过化名“杨引之”,1947年转战陕北时化名“李得胜”,此外,毛泽东还曾  相似文献   

14.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我在中央前委第四大队二中队任中队长,跟随中央前委转战陕北,目睹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全国各战场取得节节胜利的战略雄才。每当回忆起这段不平凡的战斗历程,我都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5.
陈枫 《党建文汇》2010,(12):41-41
1947年3月,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指挥20万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大敌当前,刘少奇、朱德去河北建屏县(1958年并入平山县)组建中央工作委员会,负责日常工作。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央机关大部分工作人员到山西临县组建后方工作委员会。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带领一个精干的小机关,在陕北坚持斗争。一年转战陕北的艰苦斗争,  相似文献   

16.
孟彦  樊剑英 《学习导报》2013,(14):37-38
1947年3月,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国民党军对延安的猛烈进攻中,告别居住10年的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伟大征程。当时,随行毛泽东的只有两支队伍:一支是军委作战部,一支是新华社。毛泽东一面指挥打仗,一面指导新华社展开舆论攻势,并亲自撰写了大量新闻、时评和社论。  相似文献   

17.
任弼时与转战陕北中的电讯工作罗青长1947年3月,党中央从延安撤出后成立了中央前委、中央后委和中央工委。由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任弼时同志组成的中央前委,肩负着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重任。前委留在敌情严重、条件艰苦的陕北,在十倍...  相似文献   

18.
任弼时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全党享有崇高的声誉。从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他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栉风沐雨,转战于陕北的山山水水,“在世界上最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周恩来语)。毛泽东在回忆一生中他最辉煌最得意的解放战争时也曾说:“胡宗南进攻延安以后,在陕北,我和周恩来、任弼时同志在两个窑洞里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发现刘胡兰是个好典型1947年3月11日上午,在美军观察组和外国记者刚刚撤离不久,国民党空军就对延安狂轰滥炸。13日,胡宗南以15个旅的兵力,分两路向延安进攻。人民解放军在历时7天的保卫战给敌人大量杀…  相似文献   

19.
跟着毛主席从陕北到中南海李银桥1947年8月,正是转战陕北的紧张阶段,我被调到毛主席身边。从那以后,一直在主席身边担任警卫工作。跟着毛主席转战陕北党中央、毛主席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期间,形势很紧张,然而主席泰然自若、谈笑风生。他说:"我要亲自看看国民党...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用着一块桔黄色的毛毯,这是延安利民毛纺厂赠送给他的一件珍贵的礼物。这块质料很好的毛毯成为毛泽东当时个人生活中的一件最时髦而又最实用的物品。然而,在中央机关撤离延安、转战到安塞王家湾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时,他却把这件爱物送给了一个普普通通的警卫战士。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里,毛泽东的行李算是中央前委机关人员中数量最多、份量最重的了。两个白铁皮制成的箱子,走到哪里带到那里,里面装的全是一叠叠马兰纸和重要文件,还有一本本参考书籍和军用地图,沉甸甸的。可是大家清楚,这两个铁皮箱非常重要。毛泽东无论是指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