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悼念彭塞弟     
彭塞去世了,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他。彭塞是我表弟,也是我妹弟,关系自非一般。我小时住在他家里,和他朝夕相处,并同在盐道街省师附小读书,后来同走一条路,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4年我被捕入狱,1938年我从监狱出来后,彭塞不久就去了延安。以后他从延安回川,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我们虽然没有组织联系,但彼此了解、信任、支持。他初在四川大学读书(当时川大在峨眉山),有一天突然到夹江我家,告诉我川大党组织出了点问题,他必须离开峨眉返回成都,在我家只住了一宿,第二天我就护送他走了。他以后进华西…  相似文献   

2.
刘少奇的青少年时代王光美少奇很少谈他的光荣历史。1948年,他曾对我说:"要从我的今后了解我,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他的谦虚,使我深受教育。但是,他在同老同志、亲戚、旧谊来往中,在谈论其他问题时,难免要涉及他的过去,因此,我还是零零星星地听他讲起过...  相似文献   

3.
歌唱祖国     
几年前,有位年近六十的老者,他八十岁的老母亲去世了。当他谈起此事时,在他脸上、那张沧桑的脸上,我看到了几分无助。那天,他给我讲了他母亲的许多小事,虽然他没有流泪,但我分明感觉到他心里的痛,痛彻肺腑的痛。他有一句话,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你知道吗?不管人多么老,只要母亲在,他就是孩子,是永远都长不大的孩子,还可以随时向母亲诉苦和撒娇的……我不想加深他的悲伤,就强忍着泪水,但我深深地感觉到:世界上最疼他的那个人去了……  相似文献   

4.
香樟花开     
校园里最多的树是香樟,校园里最多的人是学生。从教多年了。我竟不知与我朝夕相伴的香樟会开出幽香的花,正如我不曾关注到众多学生中的他。他真的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在班上,他个子最矮但年龄最大.胖乎乎的脸,学习吃力,很勤奋,考试几乎只能在六十分左右徘徊。他不容易,我从未批评过他,但好像也没值得我表扬的。  相似文献   

5.
任海军 《求贤》2010,(11):56-56
刚到德国柏林.我在火车站附近一个小区租了房子。到德国后第一天,我正在搬行李,在楼梯口遇到一位邻居.他二话不说便帮我提。看他累得满头是汗,我连忙给他倒水,递毛巾。休息聊天时,他的博古通今令我震惊,以为是位学者。  相似文献   

6.
徐迟的名字,自然当在名家之列。而我,只不过是他的作品的崇拜者。但是,20多年前的一段文字之缘,使我有幸结识了这位老人,并得益于他的影响,滋养了我的人生。尽管我们从未谋面,我总觉得他离我很近很近,即使在他已辞世整10年的今天,他的思想和才华,他对生活的激情,仍然时时给予我生命的启迪。  相似文献   

7.
余平 《党员文摘》2008,(8):24-24
我在美国打洋工的时候,认识了美国邻居彼特。 一天,我去超市购物,在街边看见了彼特.他正在为路人演奏小提琴,真没想到他居然存这里卖艺。为了顾及他的面子,我本能地想躲开他,没想到彼特热情地招呼我:“余先生.如果现存不耽误你的时间,欢迎你免费看我的表演。”我很惊讶。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06,(5):66-66
我和爱人是四川人,2002年,我们来到北京打工。因为他怀疑我对他的感情,经常对我打骂,最严重的一次他打伤我胳膊,在医院缝了六针,我提出离婚,他也同意。可听说在哪里登记结婚还要到哪里去离婚,我们回家一次开销比较大,我们能在北京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吗?  相似文献   

9.
想起了大伯     
窗外,飘起了雪花,满目皆白。大伯离我而去的印象又浮现在脑海。大伯去的那一天,全村人皆戴着洁白的花为他送行,就像这漫天的雪花。   大伯长得人高马大,务农一把好手。因家里穷,终生未娶。他待我这个侄娃子特别亲,走哪把我带哪,我就像他的影子。到街上看戏,他常把我架到脖子上,一站几个小时。我有时睡着了,梦中尿了他一脖子,他一句不责怪。在我眼里,他同父亲,谁亲谁疏,我很难分辨。   大伯憨厚朴实,性格耿直,提起他,全村人都竖大拇指。不论谁家打墙盖房,婚丧嫁娶,少不了他去帮忙,每到开饭时,主人留他吃饭,他总是…  相似文献   

10.
时间过得真快。郑林同志逝世已是10多年了。山西的同志们在筹备出版《郑林风范》以示怀念,并且要我写一点文字作为对他的缅怀。郑林和我在山西共同有过近30年的战斗历程。他是我的战友、同志、朋友和兄长。我确实应该写点东西表示对他的哀思。他离开我们的时候,我没有给他送行,只是在他去世后,我在回太原的机会,到双塔寺烈士陵园骨灰堂去看望了他和卫恒、武光汤等先我而去了的同志们。这个烈士陵园是他生前负责监督修成的。我在他和别的同志的像前三鞠躬后,感到十分凄凉。我默默地流泪,低声地说:同志们,安息,巴!我永远不会忘j已…  相似文献   

11.
光阴流逝,白驹过隙,匆匆间,我所敬重的朱德元帅已离开我们30个年头了。在我的一生中,非常幸运地在朱老总身边工作6年多,能够亲眼目睹他老人家的风采,亲耳聆听他老人家对我的教导,至今他的音容笑貌如在昨日,他的亲切教诲犹在耳边。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既是领导人,又是普通一兵,对同志关怀体贴,是可敬可爱的长者、当年的一切在我的记忆里难以泯灭,这种心情绝非文字所能表达……  相似文献   

12.
张思宁 《当代工人》2011,(18):35-35
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个已婚公务员。可是,我们还是相爱了。他告诉我,他的婚姻并不和谐,他会离婚,然后娶我。为了这个承诺,我毅然辞了工作,卖掉房子,从一个北方城市来到深圳找他。可是,几经哭闹后,我终于明白,他根本没有离婚的打算,他骗了我,我却无计可施。我们就此决裂。  相似文献   

13.
我当班主任时,我班小陈同学,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上学,平常有些散漫。一天下午上课后,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回教室.但我发现小陈没来上课,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后10多分钟,他才急匆匆向教室跑来。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旷课玩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一定得给他点颜色!”于是.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他.严厉地批评他旷课违纪.并要通知他父母来校对他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当班主任时,我班小陈同学,属留守学生,由祖父母照顾他上学,平常有些散漫。一天下午上课后,同学们都欢快地跑回教室.但我发现小陈没来上课,直到下午第二节课后10多分钟,他才急匆匆向教室跑来。我当时就想:“这小子旷课玩去了,这是我亲眼所见,一定得给他点颜色!”于是.我在教室门口拦住他.严厉地批评他旷课违纪.并要通知他父母来校对他共同教育。  相似文献   

15.
《北京支部生活》2010,(9):70-70
孙某向我借了2万元钱,到期未还。现实中借钱人不认账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防备万一,我将他约至一家餐厅,并将我们两人吃饭时的谈话录了音。他在这次谈话中承认向我借款的事实,并请求宽限他一段时间。事后,我再也找不到他了。我越来越不安,打算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请问,我私自录音的内容能作为证据?  相似文献   

16.
张峻 《党史纵横》2009,(11):22-22
雷锋爱照相,是我初次接触他时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少年在家乡望城,青年来到鞍钢,应征入伍到部队,所到之处,他都想方设法找机会照张相。我和部队其他同志为他拍的新闻照片不算.仅在地方照相馆他照的单人相、合影,我在他牺牲后,先后收藏的就有五十多张。其中,就有雷锋在天安门前拍摄的两张珍贵照片。  相似文献   

17.
忆仲勋     
齐心 《新湘评论》2013,(22):50-55
仲勋离开我们已11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与他相依相伴的往事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他似乎仍像以往一样,关心着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着我的冷暖,关心着儿女们为党为国尽忠、为人民服务的情况。在仲勋百年诞辰之际,我想写一些和仲勋共同工作、生活的往事,以此表达我对仲勋的无限怀念。仲勋在与我共同生活中,多次谈起他的家世。仲勋出生在陕西富平一个农民家庭。  相似文献   

18.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发生在半年前香港半岛酒店的西餐厅里。当时,一个有传奇经历的亿万富翁经朋友介绍找到我,客气地对我表示敬意之后,希望我能帮他写自传。他说自己经历那些故事相当精彩。于是,我请他说说。  相似文献   

19.
余皿 《新湘评论》2012,(14):52-52
读书时父亲是我的偶像,我认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成年后父亲依然是我的偶像,在我眼里他学富五车、博古通今。  相似文献   

20.
马句 《前线》2012,(10):57-59
1954年,我被调到彭真身边任机要秘书,开始和他共事。最后一次接触是在1989年,我已经离休了,他还让我做助手,编辑《彭真文选》和《站在革命和建设最前线》两本书。多少年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