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罗·蒂利契在《基督时代》一书中曾经说过一句极为深刻、充满睿智的名言:“当人的可能性达到极限时,当人的存在受到极度威胁时,人就面临临界状态.”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将以现代生态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基础,全面综合地分析整个原始时代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是在怎样的一种复杂的互动关系中一步一步地发育出一种适宜于原初政府发生的特殊的生态环境的.正是在这样一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中,人类及其社会管理组织终于在“临界状态”中勇敢地抛弃了“平等”的氏族社会组织而选择了“不平等”的政治文明社会.原初政府就是在这一“临界点”上发生的.一、原始社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与政府发生的初始动力原始社会的社会生态系统,我们称之为“原始社会生态系统”.它由一个原始社会系统和两个环境系统构成.原始社会系统内部由五个子系统组成,这五个子系统分别是:原始社会目标与价值系统、原始社会心理系统、原始社会技术系统、原始社会组织结构系统和原始社会管理系统.原始社会的两个环境系统是:原始生物环境系统和原始物理环境系统.塞维斯在《文化进化论》中指出:“在特定的社会中,文化的实际进化是一种适应的过程.”原始人类及其社会组织的变迁实际上也是不断适应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人名是一种符号,跟姓联在一起代表一个人以区别于他人的一种标识。然而,绝不仅此而已。名字又往往与时代的面貌、社会的变革、科学的发展、人们心态的变化等等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姓名文化”。贺龙元帅子女的取名及其演化的故事,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这位戎马生涯几十年的老革命家的人生折光和与战友们水乳交融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一座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富矿”。喀斯特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和养成的特殊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形象独特、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相对保存较好。当人类意识到“人定胜天”、“战胜大自然”的愚昧所带来的环境、资源危机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的生存状况时;当我们环顾世代相传,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许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现代化的潮流冲击下遭到破坏、忽视,甚至濒于灭绝时,人们方从迷梦中警醒。在我们认识到文化力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源也是发展资本的时候,我们开始反思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4.
学习“三个代表”,当好“三个代表”,归根结底,要忠实实践“三个代表”,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三个代表”的要求永无止境。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进性。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以及其特定的发展阶段,总是由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构成的复杂系统。我们党拥有先进社会生产力、先进文化和先进的政治,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无产阶级政党执掌政权和领导权的根本条件。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相似文献   

5.
法治是一个来自西方的概念,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所没有的,我们传统文化中法家的依法治国,也可以简称“法治”,但它同西方的法治概念是完全不同的。法治完全是另一种文化的产物,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人们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它是指一个社会不是由人统治  相似文献   

6.
刘建平 《求贤》2007,(5):47-48
学历是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 广义上讲,任何一段学习经历,都可以成为人们的“学历”。但我们通常所指的“学历”则是指具有特定含义、特定价值的,也就是说,一个人参加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实施学历教育、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接受学习训练后所颁发的学识凭证即是学历证书。  相似文献   

7.
养老观念的代际分化,是指不同时代塑造的代际群体在养老的态度和认识方面的差异。结合河南省Q县C村的经验,以城乡社会结构性力量作用的代际分化为基本框架,分析影响中年人和老年人养老观念代际分化的主要原因,发现在“强乡村—弱城市”的格局下,生养伦理和社区规范的支撑,价值实现路径锁定,老年人在养老观念生成过程中能够有主体性地应对城市社会的挑战和冲击。而在“强乡村—强城市”的格局下,相比于老年人,中年人有了更多选择,但也面临家庭教育难度提升、社区规范式微等问题,在乡村转型的过程中更有可能被两种结构性力量“撕扯”,养老观念生成的过程中反倒有可能面临主体性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寸土寸金”作为告诫人们珍惜土地的警句已流传千古。然而,我们真的把“土地”当作“金子”在看待吗?事实上,一些地方却在有意无意地“挥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把它当作不竭的资源。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工业用地不断增长,我们不得不占用大量的宝贵耕地。与此同时,更有许多非法的、名目繁多的“圈地运动”正在不断吞噬大量农田,进而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关注土地,保护耕地,我们任重道远!本期推出一组文章,旨在抛出这个话题,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说到迪庆藏族自治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香格里拉”——风景如诗如画的人间天堂。走进迪庆,当我们陶醉在优美的自然风光中时,不得不认真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原因保持了迪庆藏区多年来的安定、团结与和谐?答案只有一个: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了迪庆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了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生态的完好优美。  相似文献   

10.
当前,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全媒体”发展成为传统报业的必然选择。以互联网尤其是以手机为媒介的新媒体不断冲击着传统报业市场,中国媒体环境和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场新媒体挑战传统媒体的格局中,传统报业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网络媒体和新技术的市场要求而走向“全媒体”的发展道路,追求与网络、  相似文献   

11.
王胤威 《实践》2006,(4):42-43
任何城市都有其文化的特质,给人们形成的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就是文化形象。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助于一个城市吸纳和聚集外部资源,归纳和整合内部的先进要素,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其经济和社会事业。现在人们给包头市的城市形象进行文化定位,有的称包头“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少数民族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 有的说它是“西部大型城市”。这些定位,因为角度不同,论证的论点不同,所以定义的内涵与外延都不尽准确,尤其都只注重物质方面的内涵,而缺乏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当人类前进的脚步迈入21世纪时,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来,志愿者是一个亘古就有的社会现象,但是,此前的所有志愿者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出现的,志愿服务都是个人行为,而20世纪后期以来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则是以组织化的形式出现的.过往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活动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即使发生在了陌生人之间,作志愿服务活动选择的一方,也是以熟人的心态、文化及精神去提供志愿服务的,而在今天,我们看到的志愿服务却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的.这两个方面构成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与以往根本性不同.新型的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预示着人类社会治理的变革,或者说,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已经构成了社会治理的一项内容.因而,我们需要在社会治理变革的意义上来认识志愿者及其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人类历史充分证明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文化是一定社会内在意识自觉外化的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认知往往决定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发展的模式和结果.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现代文化的冲击, 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问题,不能不涉及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从现代文化的产生看,现代文化并不是要全面否定传统文化,它不割断自身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但也不是简单地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不是盲目地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基础上,广泛地吸收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在黔东北乌江支流龙底江畔,人们常看见一个干部模样穿着解放鞋的人风尘仆仆地来往于村寨之中。这是谁呀?当地群众会告诉你:“我们都认识他,这是我们镇里的韩书记。”从任思南县民政局副局长,到来古镇塘头当镇党委书记,不几天,熟悉韩应富的人都惊讶地看到他变得土气了:时常穿着一双解放鞋。见熟人盯着他的鞋子看,他不以为然地笑了笑说:“这鞋子软和,好走路。”作为一个镇党委书记,这两年,韩应富走遍了全镇34个村的每个山寨。在他的床下,还塞了好几双穿坏的解放鞋。正是穿着这些解放鞋,这位党委书记努力实践着“三个代表”思想…  相似文献   

15.
所谓文化模式是指特定的民族、社会或地区的诸文化特征长期相互联系、磨合而形成的并被特定时代人们普遍认同的协调一致的组合状态与构成方式。虽然文化创造是人类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但任何文化模式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是各种文化特质交互作用的结果 ,是在一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长时间逐步形成的。关于这一点,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文化模式论的创始人本尼迪克特是这样阐述的:“一种文化就如一个人,是一种或多或少一贯的思想和行动的模式。各种文化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性目的,它们并不必然为其他类型的社会所共有。各个民族的人民都遵照…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人缘”?通俗点讲,人际关系就是“人缘”。在政界,一提“人际关系”,人们往往把它同“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联系在一起,似乎当领导的压根就不该讲“人际交往”,只有埋头工作才是正道。其实不然,在社会生活中,人不是一个孤立的、不与周围发生任何关系的封闭体,  相似文献   

17.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问题。马克思指出:“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和文化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条件的人作奴隶。”毛泽东指出:“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所谓经济基础,就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公有制占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所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06,(6):55-55
金冲及在5月8日的《北京日报》上撰文指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纠正一种误识,即把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看作同义词。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好东西。比如,崇尚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自己,“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待周围的事物,“天道有常”,“物极必反”等等。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很多东西不能说成是封建主义的产物,它们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原因。当然,即使是祖先留下的东西里面,也有同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内容,如等级观念、男尊女卑、故步自封等。中国封建社会留下的文化不能说全是当时的统治者根据他们的狭隘需要制造出来的,许多内容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根源。但封建统治者们必定要把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游戏规则”纳入他们的需要,作为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这就给中国传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封律丰义烙印.两者紧紧地交织渗诱在一起.难以分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所进行的各项改革,是一场大规模的社会变动,它不仅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也冲击着人们的社会心理、引起人们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社会心理是由人们所处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生活方式等直接决定和自发产生的特定的历史时代、特定的阶级和团体中普遍流行的一种精神状态。它是一种不系统,不定型的反映形式,表现为情感、愿望、意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作为新一代媒体,凭借其特有的优势迅速崛起。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其影响力的不断增大,与之相伴的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木子美”、“竹影青瞳”和“流氓燕”等网络现象曾经一度冲击着我们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并不断地考验着社会的道德底线。如今,在她们“风光一时”又归于沉寂之后,一位新的流行偶像开始登上网络舞台,并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