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忠 《岭南学刊》2013,(4):11-17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是对西方民主理论的新发展、复兴或转向。理论界对协商民主概念的理解分为三种不同的流派:民主形态说、政治参与说、公共治理说。协商民主中的"协商"包含着"讨论"和"慎思"两方面含义,并不同于我国政治协商会议中的"协商"。我国协商民主具有协商形式的丰富多样性、协商过程的统一组织性、协商层次的上下联动性等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推进和完善协商民主必须坚持公开、平等、包含、理性等基本理念和原则,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加强协商民主建设,并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民主协商和多数表决相结合、基层民主协商与社区自治相结合,才能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之路。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理论视野中公共决策的"公共性"强调决策过程应该以民主价值为依归,集中表现为公共决策应该以公民参与为核心。现实中作为弱势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参与公共决策过程的制度设计不完善、传统行政文化的限制、公共决策相关信息的不对称和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素质的影响,他们参与公共决策的机会并不多见,处于种种困境之中。协商民主理论从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对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公共决策提供了重要启示,要求从我国实践层面出发,增加公共决策过程中的协商性。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中的公共治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复兴之后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与现代公共治理的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逻辑性。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使我们看到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现代公共治理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与协商,公民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将促进协商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国家治理是有效协商与现代民主共同合法性推进的产物,"协商"和"民主"的价值融合是理解国家治理的两个重要侧面,协商治理是一个亟待成长的新公共治理范式。协商议题是衔接国家治理与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协商治理实现了程序民主向参与式民主的过渡。公共精神贯穿于公共议题治理的全过程,对公共精神进行培养有助于强化协商治理价值理念中的公平和责任意识。因此,建构中国特色协商治理的话语体系,必须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确保"协商"在国家治理体系这一政治结构中的稳定性,以制度的科学制定与有效执行作为协商民主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盛捷 《江苏政协》2011,(8):45-47
<正>协商民主理论形成于20世纪末期的西方政治学界。它是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主要是指在政治共同体中,自由与平等的公民通过公共协商而赋予立法、决策以正当性,并经由协商民主达至理性立法、参与政治和公民自治的理想,其核心是公共协商,其实质是以理性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逻辑、权威与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逻辑的剖析是当代中国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必要步骤。后发国家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与政治发展的推动密切勾连。成熟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要件。公民参与协商机制是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的根基。公共治理理论有效适用之逻辑在于推动政治发展,逻辑核心体现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公共治理理论的有效适用、政治发展的推动、法治与民主的完善、政治权威与社会权威的成熟、公民参与的有序扩大与协商机制的设置逻辑上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7.
李金哲  黄广飞 《前沿》2013,(19):47-52
乡村自治权力非均衡现状呼吁乡村议事会合法介入,形成新三元主体乡村治理模式,村组两级议事会的本质是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具体体现,也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在乡村治理中的科学探索.按照“顶层设计”方法科学定位三元主体权力边界,形成权力制衡循环善治机制,做好法律、激励内部保障与外部行政环境机制结合,构建科学的乡村治理长效机制.模式必须制度化,要逐渐在实践过程中探索符合乡村生活的运行方式,要连接实践经验和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8.
作为自由主义、共和主义、多元主义和精英主义理论的一种可能的替代,协商民主能够促进决策的合法化,控制行政权力膨胀,培养公民美德和平衡自由主义的不足。但是作为一种可能的新的民主形态,协商民主理论的诞生之日也就意味着聚讼纷纭之时。由于协商民主理论是建构于特定的理论前提和假设基础之上的,因而它面临着来自于理论上的诘难和践行上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邱会生 《前沿》2013,(10):39-42
交往理论、公共理性和偏好转换是协商民主的三大理论基础。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是协商民主的主要理论渊源,认为人们通过理性的交往行为,能够互相理解、沟通,逐渐形成协商的共识。公共理性是协商民主的核心理念,它是指在公开的讨论过程中,人们能被讲求公共利益的道理所说服。协商民主还强调参与主体偏好的转换,其转换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相切阶段、相交阶段和重叠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以追求共同利益为目标,承认差异、主张参与、强调对话与磋商。协商民主可广泛运用于以武汉城市圈为代表的区域一体化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建设各领域。在区域一体化建设中,协商民主能起到扩大参与、赋予决策合法性、规制行政权力和协调利益分歧等重要作用。为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有必要着力于形成广泛的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作用;建立通畅的对话协商机制,构筑协商民主新通道;完善多层次的协调沟通机制,打造协商民主新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协调发展联动机制,实现区域发展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而这正是目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能起实质作用的症结所在。从我国实际出发,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培育协商主体、充实协商内容、规范协商环节以及建立履约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12.
同文 《江苏政协》2011,(11):52-53
<正>发展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制度,必须首先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因为:一、协商不等于决策、不能代替决策。在代议民主制度下,公众协商的意见只能作为公共决策或政府行政的参考依据,公共机构不可能采纳所有协商方的意见,最终还是投票或选举。事实上,一些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者也可能借用政治协商结果的不确定性把协商变成一种拖延战术,这对于追求效率的国家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这时必须运用"多数决原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在理念和现实之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的理念与现实总是处在矛盾之中:它强调公共理性,但在协商中却受到经济人自利性的侵害;它强调协商中的平等参与,但弱势群体往往受到政治排斥或被动政治纳入;它强调包容性,却与协商中的慎思性处在冲突之中。只有解决协商民主中的这些悖论,促进协商民主理念与现实的统一,才能促进协商民主有序、健康的发展。为了解决协商民主中公共理性与经济人自利性的矛盾,在协商民主中必须坚持公开性原则、交互协商原则、异质化原则、科学设计协商程序以及以慎思增强公共理性的观念;为了解决协商民主中平等原则与受金钱、权力干扰的问题,必须解决协商者在协商资源、协商机会、协商能力方面的平等问题,同时主张把广泛的日常协商纳入协商民主过程;为了解决协商民主中包容性与慎思性的矛盾,则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协商、设计不同的协商过程,使得协商民主既要约束不理性的多数,又要听取多数的真知灼见,达到包容性与慎思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统一战线与公共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统一战线与公共决策三者之间者不可分、相辅相成。协商民主是公共决策的内在要求;统一战线是协商民主的实施平台;依法执政是协商民主的根本保障。协商民主、统一战线、公共决策三者的统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在统一战线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协商民主建设八个重要问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建设,需要明晰协商民主八个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关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协商民主的定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票决民主)的关系,构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体系,继续加强政党协商的创新性意义,政协协商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协商民主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以利于今后积极推进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肇始于西方1980年代的协商民主理论不仅对中国的民主政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样可延及至经济领域,一方面在企业的管理领域和分配领域引入协商机制,另一方面大力创新工会工作,不断提高协商质量,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这是协商民主在经济领域有益的民主实践。  相似文献   

17.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民主,协商的观念也随之产生。协商民主理论,其前提在于承认并接受多元社会的现实,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分歧。其核心则在于强调基于理性的公共协商。协商民主对民主本质的再思考激发了以政治参与和公民自治的理想的公民社会的探索。本文以协商民主的基本涵义和协商民主的核心为基础,主要论述了协商民主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但愿对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讲有所裨希。  相似文献   

18.
地方公共治理的创新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层面,协商民主的提升亦是题中应有之义。面对众多体制障碍和现实困境,地方公共治理需要在理念再造、制度设计、多元参与、平台搭建诸方面实现与协商民主机制的有机嵌合,并通过体制化的转型,整合协商民主和地方公共治理创新两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地方公共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的协商民主理论被悄然介绍到中国前,协商民主的实践形态在中国其实已经存在很久了.随着新世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规范意义上的“协商民主研究”迎来了第一个高潮.“中国协商民主”或“中国式协商民主”作为一个概念被首次提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相似文献   

20.
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坚定地在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团结统一战线各方面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开展协商。统一战线基于自身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促进协商民主发展,要着力推动完善政治协商,优化公共决策;要着力推动加强社会协商,扩大有序政治参与;要着力推动发展基层协商,畅通民意协商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