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恒山认为主要的是五个问题。 一是经济发展与道德提升问题。 市场化不断提高,人的道德观念和素质应不断提高,但是至少在我们这个阶段还很不足,道德的底线在下移。  相似文献   

2.
因为在论坛中发贴,讲述在地震中丢下学生自己先跑的都江堰中学教师范美忠,后半生可能都甩不掉"范跑跑"这个广为人知的称呼。  相似文献   

3.
杂文家许家祥先生从当今中国“最缺底线”说起,提出人和社会“都要有道德底线”之论,颇慰我心;再往下说就不爽了,他的一些论点亦不再令我信服。
  譬如,“社会最大的危机是道德危机,国家最大的灾难是道德灾难”。似这般高腔倡道德,将道德的能量推向“大”之“最”级,合适吗?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震后,某中学教师范美忠发帖详述自己在地震中弃学生而逃的经历,被众多网友斥责,从此得名“范跑跑”。不久,安徽省长丰县某中学两名学生上课时打架导致其中一人死亡,而授课教师杨某某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充当“看客”,并不加以制止,被称为“杨不管”。从“范跑跑”到“杨不管”.引发了社会舆论对道德伦理的大批判和对教师师德的热烈讨论。时值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以此为话题,对新时期的师德规范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知耻近乎勇     
正人必须有道德底线,这个底线常常以是否感到羞耻、是否"没有面子"为标尺。美国著名作家马里奥·普佐以他的《教父》系列小说而著名。近年来他的作品在中国再版时,出版商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在每一部小说的腰封上都醒目地印上:"没有道义,只有成功!"我倒不认为这个标识就代表了普佐本人想要表达的理念,我反倒认为这反映了今天一些人所信  相似文献   

6.
<正>知耻,是尊严的体现,而不做无耻之事,是为人的基本底线。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只要是文明人,就不能没有"底线思维",即内心里的某种禁忌、恐惧、顾虑、踌躇等等边界意识。底线思维使人在进行考量、选择时,对特定的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行为后果在心理上、感情上、利害上设定界限。有两条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法律底线是一种"禁止",  相似文献   

7.
对于道德金律,我们的理解和争论,基本是围绕这样三个层面的问题来展开的:一是道德金律的"律"的方面,即其道德律法、规则、规范等形式层面的问题;二是道德金律的"金"的意义,即其在道德规范或原则上的普遍性、第一性的地位层面的问题;三是各种表达式中所包含的"人与己"、"人与人"、"自我与他者",甚至"人与物"、"人与自然"等等关系内涵层面的问题.对此三个问题的不同理解在某种意义上就决定了我们是否更合理、更正确地诠释此一道德理念,同时也决定了道德金律这一传统思想是否能真正发挥其当代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要想了解大范一家的生活,就得先介绍一下大范是谁,是个啥样人.简单地说,在有些人眼里,大范算是个大款.可如果按照大范自己的说法:"也就是一个刚刚奔上小康的普通百姓."  相似文献   

9.
长寿的秘诀     
《新长征》2007,(10)
一位老人在150岁生日的时候举行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一位记者问他:"先生,你是如何活到150岁的呢?"老人回答说:"其实很简单。我只是从不与人争论。"那个记者说:"那不可能,肯定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食物啦、情  相似文献   

10.
《新长征》2015,(3):44-45
杜宽是辽源市龙山区西宁街的一位普通的年轻人,他在危急关头临危不惧、勇斗歹徒,曾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并荣获吉林省第三届道德摸范提名奖。杜宽是个浑身充满正气的青年,他中学毕业后不久,就到辽源市龙山区隆基新城物业作了一名保安员。2006年6  相似文献   

11.
正底线,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常常听到、想到和说到,如: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等等。它是一条不可逾越的临界线,一旦越过了,性质就变了。底线是规则得以存在的前提,可以称之为禁忌,犹如高楼大厦得以安稳的前提是地基,规则可以适时调整和改动,但禁忌却是恒定的,如同房间内的隔  相似文献   

12.
自律,就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够自觉遵循和恪守道德和法律底线,用来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人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自律有什么意义?"自律"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说的是孔子去世,鲁哀公致悼词说:"尼父,无自律。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改革还是开放,都需要有政治稳定局面做基础。然而,如何才能保持稳定?我国改革实践的经验表明,一是在实践之中"不争论",二是在实践之中"不折腾"。"不争论"是邓小平同志首先提出来的。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说:"不搞争论,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优秀共产党员郭明义的先进事迹传遍了神州大地。郭明义的道德力量和人性光辉感动和震撼着每一个人。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像郭明义一样守住"怕"的底线,立起"不怕"的高山,树立更多的组工干部道德标杆。  相似文献   

15.
西尧 《奋斗》2006,(4):58-59
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曾提出底线伦理的理论.他认为,市场经济初始。价值多元化胚胎形成之际,底线伦理亟待重申:你攀升不到道德最高境界,但道德最低下限必须坚守,因为那是做人的起码准绳!  相似文献   

16.
"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两种工作思路和方法,也是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教育途径和工作方法。但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当前都呈现出"典型引领"多、"底线约束"少的状况。要想真正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高校既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也要重视法律和道德底线的约束机制建设,二者不能偏废。只有抓好两端,带动中间,才能最终形成人人、时时、处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陈立群说,校长应该有知识分子的使命,不应该每天就琢磨那点升学指标、分数成绩。在当下的特殊历史阶段,要有"爱与责任"的践行,要有道德底线的坚守,要有民族复兴的担当,要有促进人类进步的责任。9月9日,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3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贵州台江民族中学支教校长陈立群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相似文献   

18.
“和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道德范畴,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达到人与人自身、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三方面关系的协调。从这三方面来看,人生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精神支撑,新型的利益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驱动力,合理的自然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9.
在成千上万人的祈福中,小悦悦还是没能战胜死神的召唤。一个小小的生命就这样消逝了,但围绕"小悦悦事件"的话题却远远没有结束,它引发国人对道德良知和做人底线的大讨论、大反思。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道德底线有逐渐下移的趋势。也就是说,对屡屡挑战道德底线的行为,人们的默认值和容忍度正在节节后退,应当引起全社会的检讨和反省。所谓“底线”,是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就道德而言,突破了它的底线,便意味着将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审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