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人,在村党总支书记岗位上一干就是37年;有这样一个人,人们淡忘了他的名字,却记住了他的“大干”绰号;有这样一个人,得到过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对党忠诚、群众信赖”的高度评价;有这样一个人,曾获得省劳动模范并被评为“感动龙江”人物;有这样一个人,他带领的村党总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2.
葛江洋 《党史纵横》2010,(11):48-49
从秋收起义开始,他就是我军第一个管理吃穿住行的“副官长”;红军长征时,他6天6夜没合眼,硬是把周恩来抬出了“死亡之海”;他是我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人民解放军第一任总后勤部长;建国初期,他与经济学家薛暮桥一起成为周恩来管理经济和后勤的左膀右臂;他一生都管钱管物,18年中记了54本工作日记,被后人奉为“经典”……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贡献,他是——  相似文献   

3.
<正>“灯坏了,他半夜都会上门来修;生病了,他跑前跑后。”每有访客,76岁的孤寡老人应久昌总会提起一个人;“他帮我们安上灯,晚上也能做作业了。”上小学的刘畅、刘响姐妹俩满脸幸福;“他让我知道了一支电笔的分量不轻,一颗党心的凝聚力有多强。”志愿者唐洁如此感叹……众人口中的“他”,便是钱海军。  相似文献   

4.
坚守则刚     
《天津支部生活》2013,(5):26-27
古代有一个官吏想排挤他的同僚,于是向老谋深算的师爷问计。师爷问:“其人最近的言行举止如何?”“他工作辛苦,但表情轻松;他生活清苦,但操守廉洁;他处境孤单,但不求闻达。”师爷摇头说:“毫无办法,还得忍耐一下,以后再说吧!”  相似文献   

5.
唐昀 《廉政瞭望》2004,(2):44-45
贝卢期科尼是各大媒休的宠儿:他是“意大利最会赚钱的人”,全国首富;他因涉嫌行贿、与黑社会有染而上过法庭;他那著名的“乌鸦嘴是其行走”江湖“的名片;他的温文尔雅和醉人歌喉迷倒了亿万意大利女人……这一切,几科掩盖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他还是意大利政府总理,而且是梅开二度  相似文献   

6.
李琳 《廉政瞭望》2004,(11):22-24
他,神通广大,从一个债台高筑的商人,摇身一变,成为基层银行的行长;他,“望子成痴”,经历两次婚姻,包养“二奶”“三奶”,育下8个子女;他,好色成性,强奸女职工,事后让妻子以52万元赃款“摆平”此事……这就是——  相似文献   

7.
从战士到团长,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倾心部队建设。维和期间,他不辱使命、争创一流,把中国工兵营区建成了“联利团”的窗口;他所带领的工兵分队被“联利团”评价为历届维和部队完成任务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曾晖 《廉政瞭望》2012,(19):22-24
他,一个20出头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一个摸爬滚打小有成就的行政主管;他们共同放弃了在外漂泊,选择回到故土。然而,对这些熟悉了新生活新观念的人,传统的故乡迎接他们的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任泥  墙波 《当代党员》2006,(2):48-48
说是“编外”,是因为他不是公司在册职工,而是一个挂靠在公司承包经营的“车老板”;说他是先锋,是因为他数年如一日,无论是当司机还是当“车老板”,都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在平凡的工作中严于律已,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相似文献   

10.
他是一个“勤政”的高官,曾经誓言让贵州人民尽快脱贫;他又是一个吞噬民脂民膏的贪官,一次就可吞入民“唾弃”,且看一个“封疆大吏”怎样陷入财色交织的泥淖……  相似文献   

11.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0):23-25
他是“监督员”,常常“放炮”,却被村干部奉为座上宾;他加入了“议事团”,整天忙里忙外做乡邻的思想工作;他是前任村支书,对20年来村里的“廉情”感受最是切身……他们说,村里的事,普通人也有了话语权。文中的点滴记录,正是资阳创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组织、制度、教育、民主、监管基础建设的一个个缩影和片段——  相似文献   

12.
雨岚  刘庭远  朱涛 《党员文摘》2006,(10):16-17
四川省有这样一个人称“瓜娃子”(傻小子)的年轻人:他拿着借来的钱,开了一家家政公司,却“瓜”得先后给500多家客户免费做了一个月的清洁;生意刚开始好转.他手下的一个员工打破了顾客家的一个古董花瓶。顾客张口便要赔4200元.他竟连价也未还,立即照价赔偿……这样的“瓜娃子”,谁能相信他会成功呢?  相似文献   

13.
徐红梅 《新湘评论》2008,(10):46-47
他是“鬼才”。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他是艺术大师。在8月为北京奥运绘就巨幅油画《中国=MC^2》(见题图);他还是一个体育迷,奥运会上最喜欢拳击比赛:但他更是一个“奥运冠军”——摘得了中国的“第52块金牌”。  相似文献   

14.
林衍 《廉政瞭望》2011,(24):50-51
城管来了 从穿上城管制服那一刻开始,宋志刚就变成了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他挨过各种方言的骂,骂他是强盗,是土匪,是“鬼子”。他被咬过。也被人用水果刀砍过,差点砍在大动脉上。小贩们恨他,老百姓也不待见他。他听相声,相声拿城管开涮;他看话剧,话剧的开场便是城管追小贩;他从超市拎着有价签的蔬菜水果回家,邻居会撇撇嘴,“哟喂,又扣啦”;他帮喘不上气的老外找医院,马上有群众过来围观:“城管千吗呢,要打老外啦?”  相似文献   

15.
赵平  刘伟 《新长征》2006,(3):24-25
熟知李建国院长的人都知道,用6个字来概括他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是志远,一个是业勤,一个是廉己。“志远”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定要把榆树市医院建成繁荣新兴的现代化中等医院;“业勤”就是勤政,鞠躬尽瘁,勤勉敬业;“廉己”就是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凝聚民心,形成院风。3年来的医院管理工作,他确实无愧这6个字。  相似文献   

16.
因为揭露首都机场80块钱一杯咖啡的暴利,他掀起了一场“茅于轼的咖啡”的经济学讨论;因为扶贫,他在吕梁山一个穷山村里设立了自己的“扶贫基金”。他就是73岁的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  相似文献   

17.
新风赞     
《正气》1999,(2)
张建平:如蜂辛劳采“信息”中阳县纪委监督调研室主任张建平,总是将“服务”放在第一位。他几乎每天都是第一个上班,提水、扫地,把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分发报纸的同志请假了,他主动分发报纸;值班的同志有事外出,他帮助看守电话;一些同志时常出差,办案的同志...  相似文献   

18.
他是民营企业家,曾创业受挫、两手空空,但不惧困难、敢想敢干,一步步发展壮大。如今,企业颇具规模,他收获“金杯”、“银杯”。 他是一个村的“党委书记”,管致富门路,也管家长里短;给村里贴钱,也送乡亲“温暖”,一年年乐此不疲。如今,人人“点赞”,他赢得群众“口碑”。  相似文献   

19.
中等个头、清瘦干练的尹方,是从大别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虽经过20多年军旅生活的磨炼,他依旧-T-凡得如同一个乡村百姓。然而,在官兵眼里,尹方却是个“重量”级人物:“金牌班长”、“标兵排长”、“优秀连长”;入伍28年来,他先后8次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被武警总部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任部队长5年多来,在他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20.
周莲香 《奋斗》2009,(8):28-28
一辈子没舍得坐飞机的农民,在水稻扣棚做苗床的节骨眼上,顾不得脱下沾满泥巴的衣裳,扔下农活飞到北京,就为了看一眼他们的“大哥”;一个人去了,朴实的农民痛哭“一座山倒了”。徐元林.一个中国最基层的小官,一个胡子拉碴用双脚丈量土地的作业区主任。何以有如此巨大的人格魅力?他是农户的“主心骨”,农民视他为“再生父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