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族的语言     
我国回族基本上使用的是汉语。回族为什么没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呢?这里有两个历史原因:其一,回族在全国处于“大分散、小集中”的状况,常常与汉族杂居,即便是较集中的回族聚居区,也经常与汉族发生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因此,汉语便成了两族人民接触的桥梁。其二,回族宗教职业者在传播教义、教法时,用阿拉伯语讲经,一般回族听不懂,只好用汉语来解释。回族在语言文字上是否也有过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呢?有的。在回族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回族聚居地区的群众还广泛地使用一小部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词汇,这是由  相似文献   

2.
何玉江 《友声》2012,(4):40-42
<正>回族是以中东阿拉伯、波斯族系为主体,兼容吸收了中国蒙、汉、维等民族,以伊斯兰为核心而凝结成的一个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经海路和陆路来到中国的广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以及内地的长安、开封等地经商定居。公元13世纪,随着蒙古军队西征,大批西域人迁入中国,经吸收当地的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关于回族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回族群众大都讲汉语,但由于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在宗教生活领域和穆斯林群众之间,有时也使用伊斯兰教发源地的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所以,回族人民的部分用语,具有民族性和特定内涵,有别于汉族人民的  相似文献   

4.
马利章  王云 《思想战线》2001,27(6):81-85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语言之一.回族作为阿拉伯先民与中华民族结合而形成的民族类型,由于其形成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阿拉伯文化对回族的巨大影响力.云南回族由于地理环境的封闭性,继承的阿拉伯语言虽然在语音、语调甚至语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至今仍在宗教活动和生活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姚继德 《思想战线》2002,28(3):60-63
“秦和人”一词 ,是泰语对历史上形成并生活在泰国北部清迈、清莱一带祖籍云南的回汉两族侨胞的统称 ,19世纪后 ,被当时旅居东南亚地区的西方殖民官员、探险家和传教士按泰语北部方言拼写成Cin -Ho/Chin -Ho ,或简称为Ho/Haw/Hor,大量进入其日记、札记、信函和旅行报告中。但由于云南回族马帮商人前往泰北的时间最早 ,商贸活动最频繁 ,移居时间最早 ,所占人数最多 ,因此西方文献和今天泰语中惯称的所谓“秦和人” ,又主要专指云南籍回族穆斯林。清迈府县城乡共有 9个秦和穆斯林区 ,阿拉伯语和汉语是他们的主要语言 ,清迈府城的王和街浓缩了云南籍的秦和人移居泰国北部的历史 ,现已成为以云南籍回族穆斯林为主的秦和人在今日泰国社会存在的一种文化象征。  相似文献   

6.
在名目繁多的“亚非拉社会主义”流派中,“阿拉伯社会主义”是一种颇有影响的流派。一、“阿拉伯社会主义”的由来和主要类别阿拉伯曾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只是近百年来,由于殖民主义掠夺和资本主义剥削,它才沦为灾难深重的落后地区。阿拉伯人民为寻求复兴的道路作了无数次不懈努力。特别是本世纪初的穆斯林改良运动、阿拉伯独立王国运动和青年土耳其运动被认为是“阿拉伯社会  相似文献   

7.
李鸿辰 《现代人事》2003,(10):18-19
关于爱国主义.列宁是这样界定的:“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素有爱国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多次受外族、外国势力的侵略而没有灭亡,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国家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滇南个旧、开远、蒙自三县市的交界处,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回族村寨,便是我的家乡沙甸。这里虽位于云贵高原偏远的边陲,但历代都有较好的经济条件,又有丰厚的文化土壤。爱国主义是家乡回族人民心中的主旋律,近百年来,尤以抗日战争时期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为盛。  相似文献   

9.
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学术界关于回族与伊斯兰教关系的讨论,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意义。讨论的范围应该包括二者过去、现在和今后的关系,不能局限于某一时期或某一方面。本来,民族是一个人们共同体,而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二者各自从属于不同的范畴。但回族在其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形成以后的日常生活中,都与伊斯兰教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使人们往往把他们混为一谈,说什么“回族人就是回教徒”、“不信教就不是回族”、“违反教规就开除族籍”等等。因此,弄清楚二者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澄清一些问题,以利于四个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0.
云南回族历史悠久,服饰文化多彩多姿,做好回族服饰的征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服饰式样和色彩独特。回族服饰,从总体上讲,就是要求美观、简约、清洁,反对邋遢和过度装饰。禁止男子穿透明和丝织品的服装,反对妇女故意暴露肌体和戴首饰。回族服饰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服饰。回族由于与汉族数百年的文化融合,服饰已完全汉化或基本汉化,传统服饰已不多见。较多地反映着回族传统服饰文化特征的,就是清真寺的阿訇在宗教活动时穿的服饰。这种服饰,亦称“拜衣”。拜衣式样多种,有直领对襟、翻…  相似文献   

11.
高雪松 《友声》2007,(2):4-6
由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阿拉伯国家联盟主办,中国和阿拉伯各国外交部协办,苏丹世界人民友好理事会承办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友好大会”于2006年  相似文献   

12.
“热爱祖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中十分重视的课题。由于各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差异很大,不同国家的中学、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形式也各不相同。为了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十分突出的重要地位,不断总结自己教育实践并借鉴别国有益的教育经验,以提高实效。一、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祖国一般是指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几十个民族的人民在一定物质生产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和交往,形成的具有多种因素与一定疆域的社会共同体。爱国主义就是指人民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这种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3.
回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是,回族作为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固定的民族指称,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工作时才确定的。回族族别的认定,使得回族历史上存在着的地域差异在“回族”这一名称下得以增强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共同的民族心理。更由于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一些已经边缘化的回族群体,增强了民族自我意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回族群体,由于历史上政治的、经济的或自然环境的原因,在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上发生了变化或改籍于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4.
九黎、蚩尤和苗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苗族的族源,曾有“九黎说”、“三苗说”、“商蛮说”、“贵州土著说”和“南来说”、“北来说”、“西来说”等观点,我们认为,马来人种之“南来说”、高加索人种之“北来说”以及雅利安人种之“西来说”都不太可能,即使是游移迁徙时有混杂,也只是“流”,而不是“源”。“南蛮说”和“贵州土著说”同样是“流”而不是“源”。苗族的族源当可追寻到“九黎”和“三苗”中的人们共同体或部分先民。 远古时期,首先活跃在我国华北大平原的人类集团,是东西两大部落联盟集团,即东部  相似文献   

15.
认为彝族古代全民族的族称是“昆”和“尼”,彝族族源以昆夷、古夷人为主,并融合其他族落。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而形成为民族后,彝族的族称又统称为“尼”,即“夷”,通“彝”,成为今称。  相似文献   

16.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部,面積六點六四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四百五十萬,其中回族約一百五十萬,約佔全國回族總數的四分之一,是中國回族的主要聚居地@裏的回族源於公元十三至十四世紀,是由波斯等地東來的“回回客”痪盼灏四陮幭幕刈遄灾螀^成立,下轄十九個縣、市,首府銀川市。  相似文献   

17.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航程。 一、在指导思想上,以代表人民根本利益为主线,为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江总书记关于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就是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把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思想与爱国主义联系在一起,他指出:“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与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体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生活劳动在这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祖国就像一个大家庭,她衰败,56个兄弟贫穷落后;她兴盛,56个兄弟繁荣富强。对这一点,我深有体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主张“五族共和”、“民族平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未能实现。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推行的是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政策,根本不承认有少数民族,称少数民族是“大汉族的宗支”,称回族为“国内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等。那时,北京的回族和全国少数民族一样,政治上没有地位,经济上陷于贫困,“一穷、二愚、三受  相似文献   

19.
温闽 《半月谈》2004,(2):36-38
“回汉两族一家人.父老兄弟心连心……”这段抑扬顿挫的京剧唱词.是山东省阳信县东南村72岁的老汉耿树朋最近到回族群众比较集中的刘庙村演出时新创作出来的节目之一。这种回汉相聚一堂、共迎新春佳节的情景在以前的阳信县却是少见。拥有近万名回族人口的阳信县,是鲁北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这里回汉两族之间一度纠纷不断,以武相向,而今亲如一家,互帮互助:过去这里人心不齐,经济落后,而今回汉团结,携手致富。这种巨变,正是阳信县开展“以稳定促发展,争创民族团结先进县”活动3年来的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一位名叫彼得斯(Ralph Peters)的美国军事情报界的退休官员,想别人不敢想,在《美国军事力量杂志》中撰文认为中东的边界是“武断的”,库尔德人、俾路支人、阿拉伯什叶人是在大中东地区最受“愚弄的”群族。建议重塑从地中海到印度河的大中东版图,新建统一的阿塞拜疆、自由的库尔德斯坦、阿拉伯什叶国和自由的俾路支斯坦,从地理上构建“新中东”。美国国务院多日对此讳莫如深,不与置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