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青 《法人》2008,(4):11-11
美容院女老板杜益敏因非法集资7亿元,于3月21目被浙江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犯有集资诈骗罪,处以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杜益敏一审被判死刑的前一天,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局长祝均一,因挪用小城镇傈险基金达158.56亿元,被吉林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数罪并罚(受贿、挪用公款以及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范围内死刑的存废问题已被争议了长达200多年,目前我国对于死刑采取的是保留基础上严格限用的折中政策,这就要求我国要以死刑立法与死刑司法为立足点严格限用死刑。纵观世界,直到未来的某一天,死刑终将被彻底废除。  相似文献   

3.
死刑执行程序对死刑适用的限制以及人道精神体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死刑执行程序在死刑犯被执行死刑前同近亲属的会见、死缓制度、死刑执行的变更、检察监督等方面都存在问题,应当强化死刑犯被执行死刑前同近亲属的会见规定的法律效力、将死缓作为死刑执行的必经的前置程序、规范死刑变更执行的条件以及强化人民检察院对死刑犯尸体处理、停止执行死刑的监督。  相似文献   

4.
死刑的减少与废除,根本是立法问题。但在我国刑法暂时没有大幅度修改的情况下,通过司法途径来控制死刑的适用,无疑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在死刑适用上,命案显然是适用死刑率最高的,也最具有典型意义。以某市中级法院近3年被改判的11件死刑命案为研究对象,从实证的角度就死刑命案被改判的原因、死刑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死刑标准的具体把握,并寻求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5.
死刑是生命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一种刑罚方法。生命刑不同于财产刑和自由刑,生命一旦被剥夺具有不可恢复性的特点,死刑因其严厉性成为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最有效利器。死刑是否应该被废除,各国做法不一。本文从死刑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以及死刑存在的必要性、特殊性等方面讨论了死刑制度。认为就我们目前的情况而言,废除死刑是不切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正>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废除死刑的呼声越来越高之时,美国对未成年人(指不满18岁的人)判处和执行死刑的问题不能不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断注意。一、美国未成年人死刑的历史在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未成年人是托马斯·格兰杰。他于1647年在普利茅斯城因犯有兽行罪而被执行死刑,时年16岁。最近一个被执行死刑的是杰伊·凯利·平克顿,时  相似文献   

7.
因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非法集资总额34.52亿余元,造成集资户经济损失共6.2亿元,湖南商人曾成杰7月12日被执行死刑。其女儿称,法院从未通知其见父亲最后一面。昨晚,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回应,法官告知其有权会见亲属,但曾成杰并没有提出此要求(7月14日《新京报》  相似文献   

8.
死刑制度是否应当被废除,一直是我国刑法理论上争议的热点问题,"复旦投毒案"的发生让这一话题再次升温。这些年来,死刑不断地受到质疑和拷问,从刑罚目的论、量刑均衡、刑罚替代措施和死刑效果出发,以"复旦投毒案"为例反思我国的死刑制度,能够更加直观的释明死刑被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当前废除死刑已成为世界性趋势,国内对废除死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我国死刑制度的废除必将成为现实。从目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现实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还不具备废除死刑的条件,死刑废除还不能被立法机关及大多数民众所接受。因此,由限制死刑到废除死刑应是我国死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热点聚焦     
《江淮法治》2011,(12):4
热词药家鑫被执行死刑6月7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故意杀人罪犯药家鑫,在陕西省西安市被依法执行死刑。2011年4月22日,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宣判后,药家鑫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1.
民众对死刑的支持与民众的死刑知识水平呈反比例关系,民众的死刑知识越丰富就越会反对死刑,不过基于报应原因而支持死刑的观念将不会因为死刑知识的增加而改变。死刑知识对死刑民意的影响受知识类型的制约,而导致死刑立场发生改变的最主要因素是无辜者被执行死刑的知识。已经改变的死刑民意会在“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下出现一定的反弹,回到他们最初的、没有接受死刑知识之前的状态。死刑民意的引导应当综合运用知识和情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死刑,又被称为极刑,因为它是现存的法律体制中最为严酷的刑罚。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无论是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还是仍然保留死刑的国家,在对待死刑的态度上都十分慎重,从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绝大多数国家的死刑政策都在朝着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的方向努力。本文通过对给死刑现状的大致介绍,阐明了对死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明辉 《政府法制》2011,(30):14-16
前不久,李昌奎再审被改判死刑,由来已久的死刑存废之争又在个案上被点燃。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1972年福尔曼案中确定死刑违宪,后又在1976年格莱格等案中确定死刑合宪。半个多世纪以来,死刑案件始终困扰着美国最高法院,让大法官们不断地审视着一场又一场“国家对一个公民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死刑复核程序的检讨与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江  舒洪水 《河北法学》2005,23(1):97-102
1980年以来,部分死刑案件核准权被下放使死刑复核程序名存实亡,立法上的疏漏和诉讼构造的缺失造成死刑复核程序难以起到最后的程序保障作用。试就完善立法、收回死刑核准权和改进死刑复核程序等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马丽丽 《河北法学》2005,23(11):148-153
死刑的适用有利于控制、预防犯罪,但随着保障人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死刑逐步被废除,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也采取各种救济措施,以防错杀。我国采取的死刑复核程序在保证死刑案件质量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弊端,因此建议取消死刑复核程序,实行三审终审制改造。  相似文献   

16.
陈海平 《河北法学》2011,29(5):174-179
美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特色主要在于:检察官的死刑指控是审判程序启动的前提,明确死刑指控对于死刑案件具有特别的意义;审判过程被严格区分为定罪和量刑两个阶段,均需要陪审团参与并裁决;通过严格的死刑量刑程序,加大了死刑证明的难度、提高了死刑适用的门槛、保证了死刑适用的慎重;为死刑被告人和死刑犯提供多种救济程序,对于纠正错案、防止错杀意义重大;不但保证死刑案件的强制辩护,还强调并强化死刑辩护的有效性,并通过制度改革不断强化死刑辩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杨静 《中国检察官》2010,(20):76-78
死刑是指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又被称为生命刑、极刑,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的血族复仇。但从18世纪后叶,就开始了死刑存废的论战。主张留置死刑的理由主要包括死刑具有强大的威慑力、死刑的存在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必然要求、是消除不可悔改的罪犯以及避免私刑的最佳手段。主张废止死刑的理由主要包括死刑违反社会契约、死刑残酷且不人道、不具有威慑效果,死刑所具有的不可逆转性可能会导致冤杀无辜。目前,不同的国家与地区对死刑的存废态度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董世闻 《法制与社会》2011,(29):277-278
死刑作为剥夺人之生命的极刑,作为威慑犯罪的最强有力的武器,历来被广大统治者所青睐。但死刑的血腥与不人道也倍受诟病,近年来对死刑的存废引发了巨大的讨论。中国作为死刑保留的国家之一,死刑发展的趋势也是一个热门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死刑的历史演进以及其存在的价值阐述自己的看法,同时对死刑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死刑,又称生命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是以剥夺犯罪人生命为手段的刑罚方法。死刑作为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刑罚,历来都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被认为具有最大威慑力的刑罚方法,其存在也被认为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直到1764年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废除死刑的论述,人们从尊重生命权和天赋人权的角度,对废除死刑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引起了人们对死刑利弊的激烈争论,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对死刑存废之争。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死刑的历史,结合目前司法现实,特别是我国死刑核准制度的变迁,探讨死刑制度在我国的历史及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废除死刑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依旧贯彻"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的死刑政策,然而死刑案件的审判却往往达不到公正审判的要求,"冤杀、错杀"并不鲜见。在很大程度上这归因于死刑审判中辩护权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上。当前,我国的死刑辩护权面临很多障碍,其不仅仅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不当影响,而且在实践中被很多现行诉讼制度所困扰。要完善死刑辩护制度,需要从促进思想观念的变迁、改进普通一二审程序、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死刑复核程序以及探索建立死刑辩护律师准入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