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崛起于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 阿吒力教是在南诏大理国颇为流行的佛教密宗。 阿吒力教的传播及法术具有诸多特点, 体现为阿吒力梵僧的传教与白蛮大姓的结合, 以及阿吒力教经历文化传播而地方化、 民族化的特质。 南诏大理国时期流行的阿吒力教, 能够融摄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元素, 经历文化涵化而形成地域特色的佛教密宗, 这是历史上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张泽洪  廖玲 《思想战线》2015,41(3):52-59
南诏梵僧赞陀崛多是阿吒力教的祖师,但学界因其神异事迹而质疑其真实性。如果从南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视域,详细考察赞陀崛多传播阿吒力教的史实,分析梵僧赞陀崛多的密教法术,就能肯定他是南诏传播阿吒力教的一代梵僧。  相似文献   

3.
阿吒力教与南诏政权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时期,由于发端地和传入的渠道不同.云南存在着不同的佛教系派。《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文字卷》载曰:“大封民国圣教兴行,其来有上:或从胡梵而至,或于蕃、汉而来,奕代相传,敬仰无异……。”“从胡梵而至”的即是印度密教阿吒力。阿吒力教入滇后,逐渐成为了南诏主体民族“白蛮”的普遍信仰,对南诏的统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杜鲜 《思想战线》2011,37(6):137-138
一、西藏在密教传入云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南诏图传·文字卷》明确指出,天竺、吐蕃、汉地为云南佛教的三大来源。南诏、大理国信仰的佛教被称为"阿吒力教"(以下简称滇密),是因为从吐蕃行化而来的梵僧宣扬的菩萨被尊称为"阿嵯耶观音"。滇密的三大主神中,大黑天神由天竺道经缅甸传来,历史较早;作为滇密核心的观音信仰由印度经吐蕃传入大理;毗沙门神祇由伽湿弥罗(克什米尔)和于阗经  相似文献   

5.
阿嵯耶观音     
正名称:大理国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外形尺寸:高29 cm发现时间:1978年发现地点:大理崇圣寺三塔收藏机构:云南省博物馆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滇密"阿咤力教崇拜的主要圣像。阿嵯耶在梵文中的意思为"圣者"。《南诏图传》及《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中亦绘有此观音,称为"真身观世音菩萨"或"建国观世音"。阿嵯耶观音身形纤细修长;菩萨梳高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白族火葬墓的时代上起大理国晚期,下迄明代末叶,元明时期居多。以洱海为中心广泛分布于白族居住区。虽然各时代火葬墓的葬式、葬具、墓碑形制等都有其不同的特征,但墓碑、幢上的经文、画像皆由佛教密宗阿叱力所书却是相同的。结合阿叱力教在洱海白族地区的流行时代、传播路线、地区及该教的内容、葬俗,可以认为白族火葬墓是一种较典型的受佛教密宗影响的文化现象、与氐羌民族的火葬习俗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创造》2002,(10)
在云南古代文明中,白族及其先民占有重要的地位。三千年前,洱海区域在云南率先进入青铜时期,而其后的南诏及大理国的建立更将白族人创造的历史和文化推向鼎盛时期。大理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彩的民族风情而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美丽、丰富、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使人们看到了充满魅力的大理。七百多年前大理历史上的“兰室居士”段宝姬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能文能武,有很高的艺术修养,独创了“宝姬兰苑”,养殖了三十八种名兰,第一次将白族人的兰文化推向高潮,明代大理白族名士杨安道所著大理兰谱——《…  相似文献   

8.
白族文化的包容性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是白族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包容性几乎表现在白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但突出地表现在白族族源的多元性、白族文化源流的多源性、白族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南诏大理国与唐宋的关系、白族的民族观及婚俗观和丧葬观等方面;白族文化包容性的主要成因是受中原文化和白族生息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利用白族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天竺僧人与南诏土著白族的婚配融合段炳昌南诏时期,不少天竺(印度)僧人进入大理白族地区,传播佛教,参与南诏的文化和经济活动,为白族地区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贡献。这些天竺僧人中,有的还和土著白族婚配生子,繁衍后代,融合到了白族之中。明代白族学者李元阳的万历...  相似文献   

10.
本主崇拜是白族的民族宗教,阿叱力教是形成于古代白族社会的佛教密宗新宗派。这两种宗教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表现了印度密教在洱海地区的白族化,以及白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在外来宗教冲击下而发生的演变。阿叱力教与本主崇拜之间,在祀神格局、寺庙建筑、信仰仪轨、宗教义理乃至神话传说等方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李东红 《思想战线》2002,28(6):136-138
由云南大学与大理州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南诏大理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10月14~18日在云南大理召开。来自海内外的161位专家学者欢聚一堂,共同研讨旧学、开拓新知。参会专家学者来自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美国、日本、瑞士、英国等国家。大会共收到论文124篇,近百万字。近20年来南诏大理历史文化研究的大总结与大检阅。在《僰古通纪》的诠释、云南佛教研究、白族形成与发展、南诏学学科建设、南诏大理考古发现与研究、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等方面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其新观点、新资料、新理念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章生  戴江 《今日民族》2009,(7):31-34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的石宝山属老君山脉,因山上有石如钟而得名,这里的沙岩特别适合开凿石窟和造像。石窟寺艺术发源于印度,自佛教传入,云南历史上的南诏大理国受其影响,在这里开凿了一批石窟群,计有石钟寺区8处,狮子关区3处,沙登村区5处。这些石窟及造像不论是对研究佛教艺术,还是对研究云南南诏大理国时期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3.
夏绍先 《思想战线》2001,27(3):94-96
唐宋中央王朝和南诏、大理国统治者,出于自身的统治需要,都积极主张输出和吸收中原文化,为中原文化在南诏、大理国社会的传播大开方便之门.中原文化之所以得以在南诏、大理国社会广泛传播,主要是南诏、大理国社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文化来适应社会的变动,以协调自身社会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从宗教信仰的视角探析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和分析了大理白族对佛教、道教和本主的多元宗教信仰,以及这些宗教信仰对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深层影响,并以此为视角,探析了大理白族传统文化的多元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当代人类学、民族学的族群研究理论已揭示出族群身份认同在族群形成中的关键作用。在今天云南白族的形成过程中,其所具有的稳定自我认同的族群历史过程,并非止步于南诏与大理国时期,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变化。13世纪以降,随着国家力量的深入,洱海地区的白族知识精英对祖源的追溯,经历了从认祖于九隆到追祖于南京应天府的转变。与此同时,遵循着白人上层最初的九隆祖源,在白族准精英引领下的民间社会,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白"的认同。自清末民初起,白人认同内部的这一张力由于其上层集体身份意识向"白人"认同的回归而趋于消解。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之前,白族已经成为具有稳定自我认同的自觉的族群。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及大理旅游热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外来文化与白族文化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广泛交流。各族文化间的相互渗透、吸纳 ,在丰富白族文化的同时 ,也淡化了白族文化当中一些传统的与时代不合拍的东西。且不说白族在建筑、习俗等方面与外来文化的交融 ,单就白族服饰而言 ,这种“吸纳”无论在服装的款式、选料及色彩搭配等方面都得到或多或少的体现。如今 ,除了大理农村的白族服饰还保留有较浓厚的民族色彩 ,更注重体现生活气息外 ,城里人的白族服饰已渗透进了一些现代人的简洁、明快的风格而更具有舞台效果 ,或许是这个…  相似文献   

17.
郭愉 《今日民族》2003,(2):51-52
观音,以救苦救难和大慈大悲的形象,在中国佛教信徒的信仰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只要走进寺庙,人们就可以见到各种形态的观音塑像,如:千手观音、滴水观音、送子观音等等。它们无不以端庄、慈祥的女性形象出现。但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人们会发现一尊完全不同于其它地区的观音塑像。它造型独特、身姿婀娜,矗立在洱海之中四周波光粼粼的南诏风情岛上。如今,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观光和朝拜,这尊高大的汉白玉观音雕像,就是曾经在大理地区广为流传的“阿嵯耶观音”雕像。阿嵯耶观音是云南古代南诏、大理时期崇拜的一尊佛像。那时…  相似文献   

18.
白族三道茶     
第一次喝白族三道茶是在大理。一个初冬的早晨,风和日丽,我和朋友们登临“金花号”游艇。几个白族姑娘、小伙唱着“白族调”、跳着“霸王鞭”,以其民族特有的方式欢迎远方的客人。呜呜的汽笛声响起,我们开始了大理洱海一日游的旅程。那一天,我们登团山、游洱海公园;观天境阁、罗荃寺;眺金梭岛、玉局峰;听阿龙与阿凤的故事,闻望夫云的传说,为南诏公主和穷苦猎人坚贞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当我们仍然沉浸在美丽的传说中时,游览中的重头戏开始了:观白族歌舞表演,喝白族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实践中总结、发明的饮茶方式,…  相似文献   

19.
杨冰 《今日民族》2009,(8):19-20
白族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积淀的民族,文化遗存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的一份珍贵遗产,具有重要和多重的抢救和保护价值。目前白族文化遗产中得到政府部门及各种社会组织着重保护的文化遗产内容有:白族民居三坊一照壁,有着独特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建筑工艺堪称一绝;门窗木雕,处处展现白族木工高超的技艺;大理三塔,是大理典型的代表和象征,看到三塔就让人想起大理;本主祠,  相似文献   

20.
纳张元 《创造》2011,(8):100-101
一、南诏大理国与中国西南边疆 南诏、大理国是唐宋时期在西南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方民族政权。南诏、大理国在西南特别是云南历史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但是中国西南边疆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云南历史发展的的重要阶段,对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固作出了重要贡献,基本奠定了中国西南边疆的基础,对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