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遵国 《人大研究》2011,(12):36-39
公民参与立法是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是人民群众依法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向立法机关反映民意的重要途径。甘肃人大的地方立法工作在走群众路线、坚持民主立法方面,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主立法制度,保证和促进了全省地方立法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常委会的立法联系点制度将公众参与直接引入立法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地方立法的民主化,是指地方立法主体和立法程序从较低程度的民主不断走向较高程度民主的一种动态过程。我国地方立法的民主化程度还较低,主要表现为地方立法主体和地方立法程序的民主性不足。推进我国地方立法的民主化,应不断加强地方立法主体的民主化建设,不断完善地方立法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理念的提出和不断深入人心,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要求日益强烈。笔者认为,地方立法机关在完善现有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和程序的基础上,还要大胆创新,借鉴他国经验,设计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立法的形式及其程序。  相似文献   

4.
民主立法、公众参与是我国立法制度的一项重大原则。立法法颁布实施十多年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公众的直接参与是增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合法性基础的重要保障。考察民族自治地方立法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实践,探索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公众参与制度的可行路径,为进一步推进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民主化进程和解决民族区域自治法治建设的相关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白秀兰 《前沿》2007,(7):195-197
公众参与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早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就被认为是人权的基本组成部分。正是公众参与意识的萌发与伸张,才促成了民主的实现。在我国现阶段,公众参与作为人民主权最主要的实现形式和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是社会主义民主实现的重要机制。完善和发展公众参与机制,引导公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建设,尤其在参与监督国家权力的合法行使方面,还有很多建设性的工作在等待着我们去做。本文将从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入手,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步骤和方式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洪丰  周洪 《公民导刊》2005,(11):15-17
创新,将扩大民主;创新,将激发活力;创新,将取得实效。立法制度的构建与创新对于用好立法权,提高立法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审议、表决、公布、解释、清理等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提高立法质量,从制度上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扩大公众民主参与立法,遏制部门或地方的利益保护主义的现象,推进立法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使立法更好地反映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这要求我们的立法者要有现代立法理念,深刻理解立法的民主原则、科学合理原则。  相似文献   

8.
公众参与机制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和具体表现形式,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渠道。随着民主政治发展步伐的加快,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结果、维护自身利益。从公众参与机制的价值分析出发,可以看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才能从决策主体、制度、参与渠道等多个层面提出公众参与机制的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9.
吴迈 《时代主人》2006,(12):30-31
地方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地方立法,可以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达到构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使人民的利益诉求和意志主张在民主和法治的框架下得到充分表达和反映,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增强法的公信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南昌市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工作中围绕构楚和谐社会,积极推进民主立法,在完善立法选项公众参与机制、法规起草程序和法规草案审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立法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客观要求。立法法明确了公众在立法领域的参与权,提出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已经成为当前公众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色。我省与许多有立法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公众参与立法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众参与决策是现代社会政治的一个发展趋势。一个法治社会所实施的一切社会决策都应该是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良性互动的成果。立法决策作为公共决策、重大决策的一种形式,更应该吸收公众参与立法决策的制定与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利益最公平、最大化地落到公众身上。一、如何有效地实现公众参与、推进立法民主第一,要搭建公众参与的“阳光平台”。有效实现公众参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在立法者、立法机关与公众的真实生活和合理诉求之间搭建沟通的平台、建立平等对话机制,在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上,积极征求公众意见,在平等对话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民群众的“代言人”,让代表参与到立法工程中,从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好的立法意见和建议,可谓是扩大立法公众参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此举能使地方立法机关制定出台的法规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需求,充分反映“法律是人民意志体现”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3.
李燕 《传承》2013,(3):100-102
协商参与是现代立法参与的新理念和新形式,以协商民主理论为基础,要求平等参与主体在立法过程中必须进行理性对话、理性沟通和理性妥协。协商参与立法机制是在立法思想上的一次创新,能帮助完善我国当前的立法机制,还对我国的民主进程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立法的公众参与程度与各国立法模式存在必然关联。我国虽然主要采用立法的计划模式,但也开始了地方性法规立法的公众参与探索,其中广东省地方性法规立项的公众参与走在全国前列。应当进一步加强地方性法规立项的公众参与机制建设,在公众参与的主体构成、角色定位、事项范围、参与方式、途径和程度、效果监督以及立法技术等方面加强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15.
论公众参与及其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行政立法虽然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普遍现象 ,但是由于行政立法机关不是由民选代表组成 ,缺乏民意基础 ,因此需要公众参与行政立法促进行政立法的民主化。只有公众参与 ,行政立法才能获得民主正当性 ,行政立法程序才可能构成正当程序。公众参与必须符合自愿、平等、有效的实质要求。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应当提高立法层次 ,强化公众参与制度 ,提高行政立法程序的民主化程度。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人大》2006,(2):34-35
公开法律草案,征求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立法,有益于法律执行,有益于科学决策,有益于普法,有益于人民民主意识的培养,更有益于促进民主法制进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电子邮件、信函等表达立法意愿,对不合乎上位法的地方性法规提出废止建议,甘肃公众参与地方立法将有法可依。前不久,《甘肃省公众参与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草案)》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有别于现有法规对公众参与立法的原则性保障,该草案对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制度形式、公众意见的处理以及公众参与立法的激励和补偿制度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良法之治是法治的基础,一部良好的  相似文献   

18.
王群 《人大研究》2023,(1):41-4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单独一部分进行阐释和部署,指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同时在报告第七部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特别强调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1]。公众参与立法是立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在要义,也是新时代推进民主立法的必然要求,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主立法”议题的“思想交汇”和“实践交集”。然而,立法是系统性的专门法律法规的立废改释活动,公众参与立法仅是立法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集中体现着一个国家法治的现状.随着公众的权利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不断提升,公众的政治参与诉求也愈加强烈.作为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立法,由于其贴近基层、立足地方,因而地方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则更显价值和必要.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地方立法,必须把全过程人民民主具体地、现实地贯穿立法工作的全过程、各环节,不断发展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制度形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