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暴恐犯罪出现了主体构成复杂化、"年轻化"以及境内外加紧勾结等新特征。这既与境外因素的刺激,也与境内滋生"土壤"的存在有关。对此,应从"预防性"刑事立法、区域国际反恐合作、国边境有效管控、涉恐资金阻截以及情报工作创新等多角度出发,着力创设反暴恐犯罪的立体式综合防治体系,从而在治理暴恐犯罪的基础上实现犯罪预防的最终目的。这对切实提升当前反恐工作水平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暴恐犯罪作为当前影响社会公共安全最为突出的犯罪活动之一,需要我们从经济、宗教、民族、外来势力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分析其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数据资源、先进的数据技术、创新的数据思维,充分发挥群众工作和各部门各行业齐抓共管的优势,全方位、多层次地实现暴恐犯罪侦查治理的数据化、精准化、科学化、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恐怖活动对全球和平与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大。以犯罪情境预防理论为视角,通过对全球恐怖袭击数据库(Global Terrorism Database)分析可知,目前世界各国多年来寻求构建的反恐体系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暴恐犯罪的特点与属性决定了将暴恐犯罪防控与情境预防理论衔接的可能性。有关部门可在对暴恐犯罪的目标人员和目标场所进行威胁性评估与区分的基础上,构建以针对性、系统性、突出感知性等原则为指引,以增加困难、提升风险、降低收益、减少刺激因素和去除借口等措施为基础的暴恐犯罪情境预防体系,以最大程度减少暴恐犯罪的发生并降低其危害。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地区,对暴力恐怖犯罪活动仍然存在观念认识上的不统一。在重新认识恐怖犯罪活动的背景下,新疆暴恐犯罪的新特征可以概括为动机复杂、手段残忍、境内外勾结以及向内地延伸等。在新特征的背后,暴力恐怖犯罪猖獗可以从历史、地理、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找到原因。结合新疆反恐的严峻形势,完善刑罚制度、建立预警机制和强化应对机制是预防和处理暴恐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公安信息化是一场全新的警务革命"和"社会由相对静态封闭向全面动态开放的重大转变"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公安机关面临着信息化动态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新型犯罪高发频发的新挑战。因此,有必要系统总结分析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犯罪的新特点及成因,研究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打击犯罪的侦查难点,理清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传统侦查措施与现代侦查方法的关系,进一步拓展和提升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侦查措施和方法,为公安机关在信息化动态化条件下高效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上半年连续发生的多起针对普通百姓的恐怖袭击事件,特别是昆明"3·01"暴恐事件,给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伤害。面对严峻的反恐形势,同年5月23日,新疆率先启动严厉打击暴恐活动专项行动,5月25日,经中央批准、国家反恐怖工作领导小组宣布,以新疆为主战场,其他省区市同步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全力维护大局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一、巡警佩枪应运而生昆明"3·01"暴恐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法政录     
《民主与法制》2014,(15):3-3
我国将出重掌打击暴恐犯罪 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5月6日强调,要开展打击暴恐的专项行动,出重手、下重拳,坚决将暴恐分子嚣张气焰打下去。当天晚上,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刘彦平分别在北京、上海两地巡查安保。有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国际恐怖活动呈反弹之势。我国恐怖活动再次呈高发状态,且呈现出恐怖活动地域扩大、以政府机构和军警为主要袭击目标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业已迈入信息和网络时代,金融犯罪的网络化趋势不可避免。根据实施金融犯罪对网络信息技术依赖的程度不同,网络金融犯罪可以分成三类: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作为简单存储和传输手段的金融犯罪、以网络信息技术作为重要传播手段的犯罪和比较纯粹的网络金融犯罪。为应对金融犯罪网络化趋势为侦查取证带来的新挑战,应采取信息化侦查取证对策:一方面要完善网络和计算机侦查取证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树立"以信息制信息"、"以网制网"的工作思路,在侦查取证环节寻找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绑架、爆炸活动愈演愈烈。由于受国际恐怖主义的影响,特别是昆明火车站"3·01"严重暴恐案、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恐案、乌鲁木齐5·22暴恐案,警示了恐怖分子的袭击事件由边疆城市向内陆城市发展的趋势,国内反恐形势十分严峻。2014年以来,全国已有30多个重要城市公安机关以火车站、机场为背景,以警组为主要形式进行反恐实战演练。为此,公安机关在依法处置突发事件以及在追缉堵截犯罪  相似文献   

10.
面对当前严峻的反恐形势和暴恐事件的复杂特点,客观认识我国公安民警反恐应急的现状,应重点培养情报侦查能力、案件侦办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在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工作日益常态化的形势要求下,完善反恐应急管理机制,增强反恐应急专业水平,健全公安民警权益保障机制,提高公安民警反恐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当前,暴恐犯罪分子最常采取的恐怖活动方式主要有四种,即:恐怖刀斧砍杀、恐怖纵火焚烧、恐怖爆炸袭击、恐怖驾车冲撞。这些恐怖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对社会的和谐安宁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有效的反制措施和战术应对方法显得十分急迫。要抑制此类暴恐犯罪,应针对四种恐怖活动特点与方式,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战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发性侵财犯罪多年来高发低破,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感和对公安机关的信任度。多发性侵财犯罪多具外来人口结伙作案、跨区域作案等特点。我国目前针对此类案件的情报信息运用停留在检索查询、简单的技战法层面。因此,我国公安机关应深化公安信息化水平,深化"情报主导警务",做到传统侦查手段与信息化侦查手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犯罪的转型、现代犯罪的要求以及保障人权的理念,为侦查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平台和契机。信息化背景下侦查模式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侦查效率、侦查工作重点和证据收集规则为代表的侦查工作重心的转变,向"数据驱动侦查"、关联性、实时开放的侦查理念的转变,实现多元信息思维、"由人到案"侦查思维的转变,完善以犯罪信息收集机制、犯罪信息分析机制、犯罪信息验证机制、侦查预测机制为主体的侦查运行机制的转变。面对这些转变,侦查主体应该把握侦查模式转变过程中的机遇,迎接挑战,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把握侦查的主动性,实现侦查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4.
<正>2013年以来,新疆反恐怖斗争进入更加严峻复杂、更加尖锐激烈的"三期叠加"新阶段,暴恐活动由疆内向国内蔓延渗透,暴恐分子袭击手段方式有了新变化,自杀式袭击明显增多,人车弹刀相结合的组合式袭击被大量采用;多点爆发、相互策应、在交通重要路段截车堵路和毁车杀人等新手段不断出现;暴恐袭击的作案手段运用诡秘多样,具有明显的策略性,图谋选  相似文献   

15.
周自衡 《人民论坛》2014,(10):146-148
暴力恐怖事情的发生次数和频率在逐步增加,对国家安全和统一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使得人民群众受到生命财产的威胁,针对我国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组织力量尚未壮大、境内外相互勾结、犯罪形式由隐蔽到公开等特点,公安机关应通过建立反恐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暴恐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措施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做好暴力恐怖犯罪的预防和现场处置。  相似文献   

16.
楠丁 《人民公安》2014,(11):13-13
<正>发生在新疆乃至内地的暴恐活动,都表现出极为残暴血腥的特征,突然出击、滥杀无辜,使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记者在新疆各地走访时,一些长期从事维稳处突的干部分析了当前暴恐活动的特点和动向。一、团伙成员受宗教极端思想毒害严重。近年来破获的暴力恐怖案件,暴恐分子几乎都是参与非法宗教活动、最终实施暴恐活动的。暴恐团伙无一例外都是利用非法宗教活动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煽动狭隘的民族情绪,模仿演练杀  相似文献   

17.
面对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暴恐事件,警察必须直接开枪予以制止,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暴恐犯罪行为所导致的危害,有效维护公共安全。昆明"3·01"暴恐事件表明,我国警用手枪装备现状已不能适应新的执法环境的要求。为了有效应对处置暴恐袭击活动,迫切需要改善现有警用手枪装备,加快警用手枪的发展。介绍了昆明暴恐事件的特点,论述了暴恐事件下警察用枪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警用手枪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警用手枪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原有民警在执法中配枪模式和枪械训练工作亟待加强和提高。用训练来提高民警配枪安全意识和实战能力的"多练则安"理念,不但能提高日常警务配枪的安全系数,还能使民警在遇到突发暴恐事件时熟练应对,合理使用武器,快速形成战斗力,提高处突反恐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对公安民警配枪与训练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论侦查观念的转变--从侦查方式角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适应犯罪新特点、社会新变迁和法治新要求,侦查方式一定要与时俱进,以变应变,树立"侦查工作网络化"、"犯罪现场重建科学化"、"侦查队伍专业化"和"刑事特情职业化"四大侦查新观念.  相似文献   

20.
暴力恐怖事情的发生次数和频率在逐步增加,对国家安全和统一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也使得人民群众受到生命财产的威胁,针对我国发生的暴力恐怖事件组织力量尚未壮大、境内外相互勾结、犯罪形式由隐蔽到公开等特点,公安机关应通过建立反恐专门机构,建立健全暴恐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等措施打击暴力恐怖犯罪,做好暴力恐怖犯罪的预防和现场处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