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讲三国,大受欢迎。客观地说,易教授口才很好,声情并茂,讲得活泼生动,受到观众欢迎自在情理之中。以电视讲堂的形式对社会大众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播,尽管有的学者不以为然,甚至提出了批评,但笔者以为,在21世纪的今天,这种让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没有什么不妥。不过,笔者觉得易教授的讲座也有不妥之处,不妥倒不在形式,而在内容,而在观点。  相似文献   

2.
尽管洞明世事的易中天接受了余秋雨的教训,处事低调、出言谨慎、躲避媒体、矮化自我,甚至还特刻了一顶“萝卜教授”的大帽子戴在头上,以避免无端挨棒;但这批评的棍棒还是如期而至了。在打着学术旗号的批评中,最常见的说法是:《品三国》乃大众文化媚俗产物,是对历史、对经典的庸俗化、粗鄙化。这样的东西竟然流行,发行量甚至超过《三国演义》,是文化的悲哀、学界的悲哀……。尽管此类批评义正辞严,但我却敢断定,凡做此种捶胸扼腕、痛心疾首状的学者,绝非真材实料,他也不懂得什么叫大众文化。现代所谓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思想内容扁平化、接…  相似文献   

3.
刘金祥 《奋斗》2007,(4):53-55
易中天、于丹、阎崇年之后.2007年初河南大学的王立群教授成为《百家讲坛》推出的又一位“学术超人”.由王立群主讲的“读史记”才播出五期,《百家讲坛》收视率再创新高。看着“读史记”收视率节节攀升.大有超“品三国”赶“讲论语”的态势。无论是阎崇年、易中天、于丹还是王立群,毕竟通过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这一媒介引发了日益火爆的读史热,对这一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产生的深层诱因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一部三国史,悠悠千余年。灿若星辰的英雄,波澜壮阔的历史,三国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和生动鲜活的人物在巴蜀大地留下了光辉的历史印记。三国文化其实是由无数杰出人物交织成的历史,这些人物孜孜追求的统一中国的远大梦想也是三国精神精妙之处。从这一方面来看,三国文化旅游应该具备了不受时空限制的强大生命力——四川三国文化再度风声水起。过去的一年堪称四川三国文化年:做大做强的三国文化系列学术研讨、构筑和完善以武侯祠为代表的三国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国际三国文化节……一系列构想与举动将三国文化提升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又一高…  相似文献   

5.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精彩纷呈的重要历史时期,而三国文化不但包括了人们对三国时期进行研究所得到的知识与文化总结,也包括了历代以来以三国故事为蓝本衍生出的众多文化内涵。本文就“三国文化遗产”这一提法,从三国物质文化遗产和三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两方面简述了当代三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并针对其保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沐珍 《学习月刊》2010,(13):47-47
鄂州,位于湖北省东部、长江中游南岸,地处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域。这里拥有宝贵的“鄂楚文化”、“青铜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三国吴都文化”等诸多文化典籍和文化景观.历史文化资源具有丰富的多重元素。特别是三国时期。东吴立国60年,鄂州作为其国都和陪都,  相似文献   

7.
曹魏、东吴、蜀汉这三国之中,蜀汉往往更得读史者的青睐,牢牢占据三国的“C位”。蜀汉建立于221年,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世二帝,国祚43年。但蜀汉的历史篇章,早在214年刘备入川便已开启。蜀汉政权的主要范围在四川,刘备、关羽、诸葛亮、赵云、姜维等人的故事世代传颂,给四川的历史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8.
金石 《廉政瞭望》2008,(5):49-49
红极一时的《水煮三国》证明了古代流传下来的文化和精神一直被人们学习,尤其在职场方面。就拿孔子、庄子等古人来说,他们虽然不能坐在格子间里打电话、敲键盘,却有足够的理由当好榜样,对他们“水煮”一番,定能“营养”你的为人处世呢!  相似文献   

9.
黄科 《理论建设》2018,(6):98-99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记。合肥是淮军故里,保护利用好近代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淮军文化遗产,建设淮军城市文化公园,对于丰富合肥人文内涵、提升合肥城市文明知名度、开发旅游资源、实现城市文化存储、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合肥虽历史悠久,但文化遗存不多。历史上,合肥素以“三国故里、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著称。当前,在三国文化方面,已建成逍遥津公园和三国遗址公园两个城市文化公园,在包公廉政文化方面,已建成涵盖包公祠、清风阁和包公墓园的包河文化公园景区,唯独有关淮军的历史文化一直是空白,丰富的淮军文化资源没有被挖掘利用。  相似文献   

10.
文化大观     
娱乐化对学术文化有功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目前一些历史剧编得太荒唐,所以他基本不看历史剧。但他对易中天还是支持的,李泽厚认为易中天至少是按正史讲的,可以纠正大家从历史剧得到的许多错误知识。李泽厚说:像余秋雨、易中天、  相似文献   

11.
“以俭立名,以奢必败”王玉兰古人说得有道理:“以俭立名,以奢必败。”何谓“俭”?就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何谓“奢”?就是铺张浪费,挥霍享受。国以俭兴奢败的事例,在历史长卷中不难寻到。古人正是于历史兴衰中,悟出了这颇富哲理的真知灼见。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是...  相似文献   

12.
陈晋 《党的文献》2006,(5):88-91
在历史大幕开启之后,人们常常关注舞台中央上演的有关国家兴衰演变的政治、经济或军事大戏。事实上,一些不大起眼的文化细节,有时候却牵引或预示着历史大戏的走向和结局,这大体便是古人说的一叶知秋。而“文化一叶”之所以能够知“历史之秋”,就在于它是一个国家立国、救国、兴国、强国不可或缺的“内力”所在。用今天的说法,叫国家“软实力”。笔者捡拾近代欧洲一些国家的几个思想文化的片断,看看文化这个“软实力”究竟是如何形成、展示,进而影响一个国家的历史大戏走向的。  相似文献   

13.
著名外交家、国际述评家乔冠华,才气横溢,秉性旷达,浪漫洒脱,豪放不羁,常常饮酒赋诗,笔触尖锐泼辣,而又诙谐幽默,生动地反映了作者本人的个性,其文采深得毛泽东的赞赏。曾有人这样打比方: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有与天下英雄孙权、周瑜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江南二乔”,她们是“风流姿色天下闻”,  相似文献   

14.
一年前,电视系列片《河殇》放映后,曾经引起观众的关洼,并围绕它展开了讨论。一些评论者把它捧得很高,说什么“一部《河殇》,不仅证明一个具有独立学术意识的精英文化群体已经形成,而且展示了他们对民族命运独立思考的结果”,“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还没有人这么深刻地去分析、观察过我们民族通盘的历史”,开始了“五四”以来的“第二次启蒙运动”,等等。如此溢美、吹捧,实是很罕见的现象。但是,也有评论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对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观念等一些问题提出了批评。尽管这些意见是善意的、委婉的,也是中肯的,不料却惹了麻烦,遭到了不应有的尖刻的嘲笑、挖苦,甚至被围攻,被调查来历。侈谈“民主”的“文化精英”,原来容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老虎屁股摸不得,显出了霸气十足。事实上,这场讨论并没有真正展开。  相似文献   

15.
“花钱买批评”,古人谓之悬赏求谏,历来被视为懿德美谈。直到今天,我们的一些同志对此还津津乐道,躬身实行。这无疑是值得称  相似文献   

16.
读书人生     
古人云:『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为于穷。』这是对读书人生作了最好的包容和最生动的印证。论及价值,莫过于用陶冶和熔铸,为人类文化精华的绵延和发展,创造了活的魂灵。读书能够充实人生,读书是人生中一道诱人的风景。读古人的书,让古人和现代人的  相似文献   

17.
宗白华提出的“同情的了解”之美学批评观,就是用“同感”的方法设身处地地体验古人和古代文化,对民族文化的检讨应当以同情的了解给予分析评价.在理论上,同感不同于移情和内摩仿,它与体验紧密相关,宗白华在寻绎中国传统文化时,正是强调只有用敏感而富同情的心灵,才能真切体悟到古人的精神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一座城市的历史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长篇报告文学《齐齐哈尔脚步》(红旗出版社2006年9月版),以真实的事件、丰富的数据、生动的形象,讲述了地处北疆的齐齐哈尔的一段新历史,描画了这座城市沉重而坚韧的前进足迹,值得一读。古人云:“庸史纪事,良史诛意。”虽然作者声称无论“良”“、庸”“,皆不敢以史论之”,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作品的宏阔与大气。作者依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个大背景,直笔实录了齐齐哈尔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改革、发展和规划城市建设的一系列天翻地覆的大举措、大举动,写出了这座三百年城市的历史沿革,也写出了这座…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问:有人说,在专业户(重点户)中有一部分人是在历次运动中挨过批评的,如果吸收这些人入党,有损于党的形象。这话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要讲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对这些人挨批的情况作出具体的历史的分析。 在专业户、重点户(以下简称“两户”)中挨过批评的人主要有这么几种:一种是过去所谓的“暴发户”、“资本主义自发势力”,这些人绝大部分是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  相似文献   

20.
南漳县     
《党政干部论坛》2014,(3):F0002-F0002,F0003
南漳县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西南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版土面积3859平方公里,总人口59.2万人。南漳文化底蕴厚重,有文字记载历史达3100多年,是荆楚文化发祥地、三国故事源头、和氏璧故里、古山寨之乡;南漳山清水秀,物华天宝,素有“八百里金南漳”之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