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政治伦理是现代公民社会"政治文明"的内核和灵魂所在。立足文化"公共性"这一新的学理视角,当代中国新"政治伦理"文化信念之理据的价值辨思、规范化意义上的当代中国的政治伦理研究,以及基于合法化和正当性本身的未来中国社会的合理的政治伦理信念之表达,需要同时做出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坚持以美好生活承诺为终极伦理信念,以"政治正义性"为核心伦理价值预设,以民主政治下的公共"治理"为工具性/功能性伦理目标,以权利、平等、自由、参与、宽容等为实践性伦理运行原则,致力于与现实具有高度契合性的理论模型的设计与实践;二是着眼于健全的公民性政治人格、优良政治的德性素养的养成。具体路径有两条:一是对一种建立在公共伦理基础上的优良制度理性的慎思明辩与实践求证;二是"社会道义"的理性熔铸——公正之为目标的社会政治生活的责任担当;三是立足中国伦理文化语境,搭建国家与社会之间对话、合作及其良性互动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陶元浩 《党政论坛》2010,(15):46-47
传统思政工作确是需要转型,但是向什么方向转型、如何转型却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课题。从理论上说,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属于政治伦理建设的范畴。在新时期,随着现实基础的变化,思想政治建设应重新塑造,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的政治伦理。在新时期,行政文化建设作为行政伦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政治伦理是规范政党行为的道德机理。透视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一度严重影响政治伦理维度所追求的生活与秩序,同时也败坏了党员的德性义务。因此,加强党的政治伦理建设不仅是巩固执政党基础与强化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政治团结与凝聚人心的迫切要求,更是强化集体主义与为人民服务的现实需要。因此,加强政治伦理建设必须坚持从严治党,强化党员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改革精神,提高党员道德水平,促进党员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辱观是政治伦理与行政伦理的价值基础“廉政”,既是政治伦理的基本内容,也是行政伦理的核心要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体现了政治伦理建设与行政伦理建设的共同价值要求。从政治伦理层面说,政治伦理是调整人与人之间政治关系的道德原则与  相似文献   

5.
黄斌 《理论导刊》2013,(9):49-52
对现实世界的道德关注与社会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显著特征。因教条化、"科学化"和庸俗化理解而质疑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存在,不仅背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本真精神,更遮蔽了人们对马克思政治伦理的认识。作为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呈现,马克思的政治伦理在本质上是制度伦理。对旧世界政治制度的道德批判、对经验事实的辩证思考和对伦理理想实现途径的谋求,构成了马克思政治伦理的问题视域,也体现了马克思学说"批判旧世界建构新世界"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6.
陈伟 《理论视野》2008,(12):47-49
公共行政伦理精神是政治体制的“内蕴”和“灵魂”。要顺势把握新的发展预期,通过全面提升公共行政伦理精神这一软实力,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高公共治理主体的伦理素质、因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善治”之道,推进并深化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行政论坛》2017,(6):11-18
公平正义既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基本表现。人类社会的进步,首先是政治伦理的进步。历史上,民主政治伦理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它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态,用公平正义来凝聚社会,国家的政治问题由人民决定,实现了把公权力关进笼子的梦想。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与公平正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发展相同步。推进公平正义的政治伦理必须理直气壮地高扬民主的旗帜,在社会和国家管理中全面推进公民广泛和深入参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伦理,只有在人民群众普遍、广泛参与中,才能逐步地生长并壮大起来,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道教经典《太平经》蕴含丰富的官德思想,彰显“省欲去奢”、“柔弱不争”的为君之德,以及“忠诚”、“劝谏”的为臣之德.在政治主体美德、政治行为的道德调控、官员自身的道德修养等方面, 《大平经》官德思想对于现代政治伦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美芬 《学理论》2013,(29):38-39,49
绿党以其倡导的"绿色"价值观逐渐得到广泛认同并走上政治舞台。其"绿色"价值观体现在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政治伦理、以生态优先为核心的环境伦理、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社会伦理、以"小即为美"为核心的经济伦理。在我国当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过程中,绿党的政治伦理、环境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思想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伦理思想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指引,它集中昭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和追求,彰显了党的信仰和信念,是共产党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源头活水。其内含三个重要维度: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伦理思想的价值内核;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伦理思想的目标指向;基于资本主义旧制度批判的正义重构,是马克思恩格斯政治伦理思想的制度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德治为本”的社会,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光辉的行政伦理思想和丰富的行政伦理实践,其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在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中仍有其重要的价值。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传统的行政伦理思想不能满足现代民主政治和公共行政的要求,需要对之进行现代的诠释和整合,促进其现代转化,方能成为现代公共行政的基石。具体来说应该从伦理精神、伦理生活和伦理制度等三个层面来探讨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12.
郑志强 《行政论坛》2007,1(6):69-72
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题词。政治伦理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在现代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政治伦理应该定位于政治公共领域,服务于政治公共领域。我国现代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应该定位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正>名始自孔子,后荀子继承并发扬。同是正名,二者学说各不同。孔子正名更具伦理政治的意义,荀子的正名兼具伦理政治和名理双重意义。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在正名中要做出区分实属不可或缺之维,先秦乃至整个后来的儒家文化里,几乎都是把这二者连在一起讲。通过比较孔子与荀子的正名思想,可以厘析正名的三条基本理论进路,即道德、制度与名理。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理的政治属性和特征,决定了我们需要重视社会治理的政治伦理建构。社会治理的积极进取,体现了政治的能动性、政治的道德自主自觉,这是政治伦理的彰显。在协调、规范、分配方面,社会治理的政治伦理建构需要合理性基础。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每个个体的话语权,通过不断的相互交流沟通,显示出社会治理的本真。  相似文献   

15.
全面从严治党是我国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新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中,以孝治家、以德治天下的观念源远流长,构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伦理基础。通过伦理路径加强党建工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我们在制度建党、依规治党的同时,也应注重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等伦理因素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政治伦理问题无论从中西政治思想资源还是社会实践处着眼,都不是一个新问题,但应有新意。政治伦理问题的实质就是基于人类自我关切的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反思。至为关键的是,哪一种政治权力真正基于中国目前社会发展的特殊阶段、时代背景和社会基本结构的深层转型,作出了合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责任承诺和社会道义担当。中国政治伦理的当代建构可以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两个维度说开去。优良政治伦理的真谛,一定是优良制度理性、优雅道德理性和优秀观念理性的三位一体及其长效自我修复机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道家思想与全球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围绕着全球伦理的有关“不可杀人”、反对战争的核心规范展开论述,首先追述了“全球伦理”的设想,它作为一种普遍伦理行为规范与各民族的特殊化、各种不同的精神信仰的关系,然后阐述了道家对战争与暴力的态度,道家对国家、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看法,最后回溯到道家对生命和自然无为之道的根本理念。  相似文献   

18.
中西政治思想中的伦理际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西文明史的进程中 ,政治建构对于伦理道德的依赖 ,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为了影显儒家伦理—政治建构的特质 ,本文以早期儒家作为不变的坐标 ,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西方伦理—政治的相关论说为对象进行动态的比较 ,从而呈现两者在理论致思的构成与走向上存在的差别 ,如何最终形成了伦理政治与道德政治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和谐社会视域下,我国政治伦理应定位于政治公共领域,服务于政治公共领域。我国现代政治伦理的价值取向,应定位于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孔子音乐伦理思想在其儒家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支撑和体现。究其产生的源头,音乐本身具备修身养性的“君子之气”,有着扬善弃恶的伦理功效,古代音乐在特殊的经济政治背景下又与政教礼制相通,具备了集中而有效率的伦理功用,而孔子的政治理想又需要传播载体和实践途径,由此为孔子音乐伦理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