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将女性主义运动与翻译理论结合起来,该理论改变了传统翻译理论中译者身份被隐藏的现象,开始彰显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身份,选择和翻译策略方面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凸显,对翻译理论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竹林  王健 《学理论》2013,(9):173-174
翻译目的论从人类行为理论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翻译活动,认为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意图性,是一种在译者的作用下以原文文本为基础的跨文化人类交际活动。以澳大利亚格兰·菲利普斯的诗歌译作为例,试析翻译目的论的翻译原则及其翻译策略,探讨翻译目的论对诗歌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32)
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在1988年出版了《翻译的文本分析模式:理论、方法及教学应用》。作者以功能概念为基础,提出了一个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该模式要求译者透彻地分析和准确地理解源语文本及其功能与翻译目的,从而帮助译者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彭志瑛 《学理论》2013,(15):229-230
字幕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过程,因而也要遵从人类交际的规律,即最佳关联性。字幕译者解读影片时,分析源语对白和源语受众认知语境的最佳关联;译者在动态编码时,预测目的语受众的认知语境,试图生成与受众具有最佳关联性的目的语字幕,让其以适度的认知努力获得较大的语境效果,最终实现原影视制作者的交际意图。通过译例分析发现,译者采取不同翻译策略都是基于最佳关联的考虑。最佳关联视角对影视翻译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薛金祥 《学理论》2013,(18):274-275
翻译伦理一是指译者自身的素质;二是指译者对于译入语文化的伦理责任;三是指译者对原作者及读者的伦理责任;四是指译者的翻译态度以及行规。译者树立正确的翻译伦理荣辱观对于翻译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译者应具体做到:以热爱、弘扬祖国的语言文化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为耻;以重视再现原文、原作为荣,以胡译、乱译为耻;以对读者负责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精益求精为荣,以粗制滥造为耻。这种才能保证翻译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忠实是成文法翻译的首要原则,但成文法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仍然存在,而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全过程.其原因在于:对源语法律文件的正确理解有赖于译者;对目的语的精确运用有赖于译者;对翻译目的的准确把握也有赖于译者.当然,在成文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仅要受源法律文本用语的制约,而且要受对等功能的制约,译者对成文法翻译目的中"准确性"的理解并没有选择的余地.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它不但是不同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且也是一种文化转换的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所选取的翻译策略永远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文化和翻译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翻译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论作为功能翻译理论的主流,强调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策略必须根据翻译目的来确定。根据该理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适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量在译文中再现源语文本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9.
法律意识对于法律翻译至关重要,但学者们对此关注甚少。分析法律翻译中所体现的译者的法律意识现状,探明法律意识的各个层次在法律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发生机理,寻求提升译者法律意识的途径,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法律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钱玺仰 《学理论》2010,(17):153-154
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受到内容,形式等多方面的限制。很多学者持诗歌不可译的观点,其弊端在于他们将原有诗歌作为最高标准,将翻译看作是文本之间的转化而忽视了语言外的因素。将意识形态论为基础,来分析毛泽东诗词的英译,探寻意识形态对诗词翻译策略的影响,试图证明诗歌在翻译中得到了新生,艺术价值在新时代得以延长。  相似文献   

11.
葛薇 《学理论》2012,(11):160-161
我国翻译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四次翻译高潮,与之伴生的是翻译理论的同步发展。我国翻译理论发展的大致轨迹是由"质"而"信"再到"化",也就是说,从单纯模仿原文句法的直译到允许句法自由的意译再到饱含创造神韵、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的多种翻译手法相结合。我国的翻译理论是在不断深化中加快发展,在传统理论基础上不断更新与提高的。  相似文献   

12.
郭慧荣 《学理论》2011,(27):75-76
品牌是商品的识别标志,而其翻译是实现商品国际化最根本的途径。品牌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方式,涉及许多跨文化因素。品牌翻译过程中常使用的几种翻译方法有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音直结合法、音意结合法以及调整法等。把握中西文化因素对品牌翻译的影响作用,对开拓商品市场、取得商品进一步的销售渠道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旅游业走向世界的趋势下,拥有一个好的译名对旅游网站来说至关重要。旅游网站名称的主要功能是呼唤功能,同时也具备信息和表达功能,并且信息和表达功能方面的特点有助于呼唤功能的实现。为了尽可能实现此类翻译的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译者可以灵活采用包括改译、直译、意译、音译、缩写等多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MTI翻译策略与翻译产业需求——以大连为区域背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大连市国际交流的不断拓展,大连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尤其是会展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巨大需求带动和促进了翻译产业的发展。带有市场定位性质的MTI翻译硕士培养策略应与翻译产业需求接轨,既重视目前大连产业结构发展的特点,也考虑大连目前翻译产业的特点,并针对翻译产业的发展趋向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译的多种技巧,如意译、词的增省法、词类转换法、正反表达法、音译法、长句的顺译法、逆译法与拆分法、习语翻译法等,供初学者参考。翻译有很多很多种技巧与方法,这里不一一赘述。翻译是艺术、技巧与科学三者的统一与结合,学习者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和探索其规律。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可用于翻译研究,从文献看,应用该理论进行语篇和文体分析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将其用于影视翻译方面的探讨还不多见。本文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当中人际功能的语气对英汉影视翻译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了影视翻译中译文对原文的语气保持和改变两种情况,并简要分析了情景语境对语气的影响,结果表明语气分析对影视翻译具有参考价值,给提高影视翻译水平带来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7.
申奥 《学理论》2012,(24):151-152
从古至今较著名的中国传统十大翻译,成为文本翻译的指航灯。口译作为翻译的基本形式,有着与文本翻译不同的工作要求,必然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但目前较为著名的口译标准,多是自我的经验总结。梳理了著名的翻译标准,文笔翻译与口译活动的不同,以及著名的口译标准,在口译研究跨学科的发展形势下,新的口译标准的诞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魂断蓝桥》被称为经典的爱情悲剧,而影片的原名为Waterloo Bridge,直译为"滑铁卢桥",本文首先分析直译的缺点,然后联系剧情结合中国文化分别从"魂断"、"蓝桥"、"魂断蓝桥"三方面进行赏析,仔细品味片名翻译中的文化韵味和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aims to demonstrate how cover pictures and verbal texts are congruent with each other in presenting the Zen master Huineng in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Platform Sutra. The focus is on the interpersonal/interactive meanings and the analytical tools adopted are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d Kress and van Leeuwen’s visual social semiotics. Results show that the visual techniques employed to depict Huineng on the book covers are in consistency with the verbal choices adopted to present Huineng in the translated texts. While the medium to close shot and eye-level angle complement the choice of speaker-plus “we” as dominant interactive subject person, and qualified statements and polite suggestions/commands in Wong’s translation, the very long shot matches the use of speaker “I” and addressee “you”, and categorical statements and direct commands in Cleary’s translation. In this way a consistent image of Huineng is presented in each translation: friendly and willing to be close to the viewer/audience in Wong’s translation, but authoritative and distant in Cleary’s trans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