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庸官该治     
近年来,不少党政部门在加大力度惩治"贪官"的同时,也加大了治理"庸官"的力度,让一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下课。"所谓"庸官",是相对于那些勤政为民的官员说的。笔者以为,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思想上,二是表现在工作中。勤政为民的官员因其"先天下之忧而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传统最重交友之道。圣人有“损者三友,益者三友”的告诫,这些话今天对我们的政府官员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近来报道常有披露说,某某本是一位前途光明的青年官员,却因结交不慎,被所谓的朋友拉下了水,蜕变堕落为千夫所指的腐败分子。这样的事例甚为常见,叫览之者怎能不为之痛心、可惜呢!所以说官员对交友一事更要认真、谨慎对待。官员从事的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职业,他们在工作中自然不得不、也不能不去多交朋友,这本身无可厚非。可是,官员日常到底应该交些什么朋友,才会对地方和人民有利,并会对他自己的人生和前程有利呢?这就是个需要严肃…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二月河,因为写过500万字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三部作品,而被海内外读者熟知.最近,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他的一本新书,名为《二月河说反腐》. 为此,《新京报》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在谈到与官员的交往时,二月河说:"我跟他们讲过当官的四个层次:文天祥和焦裕禄是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是为光宗耀祖的官员;第三个层次是爱惜自己的羽毛,收敛自己的爪牙,清清白白的官员;第四个层次就是以公器谋私利的官员."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官员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官员的阅读史"。对于那些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的官员来说,其精神发育难免出现严重问题。从近些年来不少官员违法犯罪的经验教训来看,不读书甚至厌恶读书是导致其精神发育畸变的原因之一。然而,有的官员喜欢读书甚至可以说是酷爱读书,何以其精神发育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最后走上了贪腐犯罪的道路?人们或许会说:这是他们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近一个时期,看了很多有关张之洞的资料。看着看着,就被张之洞这个人迷住了。这里且不谈他的经世之学、济国之功,单说他为官从政之职业精神、职业操守,就很值得我们今天大大小小的官员学习。敢做大事,敢为人先。《清史稿·张之洞列传》说张之洞"莅官所至,  相似文献   

6.
眼下人们都在热议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据说此制起源于240年前的瑞典。其实在中国古代官员中,不乏各具特色的"晒薪族"。苏东坡晒肚皮,晒出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晒薪",晒出一肚皮的哀怨凄凉。他晚年被贬海南时,所有财产只剩下一所透风漏雨的"桄榔庵",连吃饭都成了大问题,于是写信向友人发牢骚,说朝廷还欠他三年的俸钱共两百贯钱币,按京都币值计算也有一  相似文献   

7.
《创造》2012,(7):26-27
"秀"是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有表演、展示的意思。"作秀"虽然是个新词汇,现在却也是用得让人耳熟能详,特别是常常用它来评价定性某些政府部门或者官员的行为前段时间,有两名官员很受关注,一位是微博邀农民工吃饭的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一位是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的安徽芜湖市副市长。与以往不同,对此二人的事迹,刚开始有关议论也有"作秀"的调侃嘲讽,后来趋于认同肯定。近年来,对官员"作秀"的质疑和批评日渐增多。比如,市长不坐专车乘公交,会被说成"作秀";讲话时引两句诗文,也会被说成"作秀"。总之,但凡官员做了什么非常态的表情和动作,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雅贿"之风渐长。而伴随着"雅贿"需求的不断膨胀,一个官员"雅贿"产业链悄然形成。剥开"雅号"的画皮可以发现,摄影无罪,玉石也无罪,罪在"欲壑难填"。《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他从不在人前提及,以防有人投其所好。一次,有位下属送给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志圻原封不动地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冯说了一句  相似文献   

9.
叶盛楠、许健在《理论界》2010年第4期载文分析了官员趋向于经济人角色的原因。他说,官职作为一种职业,与其他职业有其共性,具有自利的属性,也要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官员职业又具有特殊  相似文献   

10.
蒋卫武 《小康》2008,(12):49-51
常州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媒体称他有"外交官"的风采,高大、俊朗;也有人在听过书记工作会议发言后感慨他是一位数理逻辑非常强的领导人,"他总是非常快又非常准地引用数据来说明问题";问问武进老百姓对自己父母官的看法,他们大多会很开心地说:"我们书记,很亲民。"当采访结束的时候,大约可以完成的一个画像是:这是一位典型的共产党官员——喜欢两手抓,喜欢辨证思维,能务实也能务虚,能够与时俱进地做一些事说一些话,并能适时地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当采访结束的时候,大约可以完成的一个画像是:这是一位典型的共产党官员——喜欢两手抓,喜欢辨证思维,能务实也能务虚,能够与时俱进地做一些事说一些话,并能适时地解决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哲学家的遗憾 印度有一位知名的哲学家,善于思考,气质高雅,因此成为很多女性的偶像. 某天,一个女子来拜访他,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情后说:"错过我,你将再也找不到比我更爱你的女人了!"哲学家虽然也很中意她,但仍习惯性地回答说:"容我再考虑考虑!"  相似文献   

12.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2,(14):60
一方面,民众不允许官员"说错话";另一方面,官员怕"说错话"会为此付出代价。这就导致了官员在质疑面前推三阻四,吞吞吐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说,政府遭受质疑是一种"常态",要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回应。同时,不要说空话、套话、废话,这填补不了"信息空白"  相似文献   

13.
说附和     
康熙有一次在北巡途中,同随行大臣谈到了一个叫穆尔赛的官员。他说:“我听说穆尔赛居官不善。你们知道吗?”在这之前看来是没有一个左右大臣向他报告过穆尔赛的问题。但皇上一说,左右的话匣子一下全打开了。有人说:“就像皇上您英明指出的那样,穆尔赛为人昏聩,不能办事。”有人说:“穆尔赛的贪,大家都知道。”还有人言之凿凿“我往西岳祭祀时,那一带州县官员提到穆尔赛都叫苦连天。穆尔赛的名声实在不好。”有人说:“这样的人,天理也断断不能容他!”从左右的应答来看,他们似乎对穆尔赛的问题早就知情,但谁也不开口。待到皇上一点,便如河之决…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12,(3):75-75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宗立成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应戴有色眼镜看干部子女。"如果是一个工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国学习,这就无可非议。因为他是一个官员,把子女送出国了,就要受到非议,这是不公平的","领导把子女送出国学习只是一种选择,甚至不是他本人的选择,是他子女的选择。"宗立成称,自己不是官员,也不是为官员说话,而是要给社会一个公平。但我实在看不出,这观点除了给官员一个"公平"之外,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公平"。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已经结束了,这一年,作为特殊的公众人物的官员说了很多话。官场一向忌"惊人之语"。但2007年不同,一批政府官员常常在公众场合,面对媒体就惊人之事,常常一语既出,举座皆惊。本刊编辑部"民生民意"栏目组通过精心的筛选,将其中最能吸引公众眼球,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20条"惊人之语"逐一选出,从中可以折射出2007年些许官场生态和民众期盼。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04,(4)
"老百姓应允许官员说错话,政务公开也要对发言人有足够 的宽容度。"2004年2月18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一次座 谈会上,提出老百姓要对官员多一点宽容:"美国总统布什 还老说错话呢!"  相似文献   

17.
政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当一个地方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不少群众想到找政协委员反映.这是和政协委员讲真话的品格分不开的.如果政协委员也像一些"官员"(不是所有的"官员";尽管有的委员本身就是"官员",但是许多"官员"委员并没有"官气")那样,只是说"官话"、说"套话",说"假话"、说"废话"、"打官腔"、不实事求是地"唱高调",如果政协委员遇到群众反映的棘手的问题不敢表态、在关键时刻不敢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如果政协委员只是明哲保身、不得罪人、遇事只说"三分话",只是做一个"好好先生",这样的政协委员就会使群众失望.群众会摇头叹气说:"没劲!"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传统的官民对话体系中,你说我听,我做你看,已是一种固定程式。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固有的模式,实现了官民"零距离"交流,也让更多的官员从幕后走上台前。【背景资料】官员开博渐趋活跃,成为微博世界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有文章这样描述官员微博:"他们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他们的体制内领导身份。他们用电脑、手机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他们是官员,他们  相似文献   

19.
脸皮原是世界上最薄的东西之一,但是就有两个人打赌,要比比谁的脸皮更厚。张三说,他的脸皮比城墙拐角还要厚。如此夸张的脸皮,并没有难倒李四。眼珠一转,李四说:有一次,有件事真让他不好意思了,他脸红了,但是三天以后这红晕才从面皮下泛到面皮上。李四算得上天下脸皮最厚的了。这当然是笑话,不过世上脸皮厚的也大有人在。你看北京的西客站,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国家几十个亿的投资,搞了个"病秧子"工程。简直是拿首都的形象和国家的形象当儿戏,但是到现在也没见有一个"负责点"的人出来承担点责任,似乎这样的事不需要有什么脸红的,这些人脸皮厚不厚呢?韩国的汉城大桥坍了,政府一大批官员引咎辞职。当然韩国  相似文献   

20.
陈建芬 《小康》2007,(5):42-45
有人给他送了花圈,也有人给他开了博客。耿彦波,一个官员城建工作的十年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