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从新民主主义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熊思远,杨相诚一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150年前的鸦片战争。从那时起到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的半个多世纪,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仁人志士曾先后绘制了一幅幅强国富民的蓝图,但都因不符合中国社...  相似文献   

2.
政党是现代化的产物,更是和社会法治化、国家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执政、从革命到建设,都与中国的现代化分不开,它既是现代化的产物,也塑造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现代化,就是要符合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与规律,使自身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不断法治化、科学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的创新成果,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路径。中国共产党基于对经典革命理论的创新性发展与百年奋斗实践经验的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彰显了革命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价值意蕴,契合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以党的领导作为本质要求与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实质上是经济社会的全方位变革与整体性跃迁。从这个意义上看,党通过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与领导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党要以自身作为逻辑起点,增强历史自觉与实践自觉,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思想引领、生态引领、方法引领五个维度建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实践路径,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从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战斗和生活了13年,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革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在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期间,在制定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纲领,设计中国未来蓝图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建成高度发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贯穿新中国70年历史的一条主线。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建国以后的“两步走”设想,到改革开放后开始的“三步走”战略,再到新时代的“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等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创造了极为丰富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的价值遵循;必须坚持全面建设;必须遵从现代化的客观规律分阶段作出战略安排,“一棒接着一棒跑”。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否定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革命斗争,一些人故意把革命同现代化对立起来,宣称要用“现代化史观”取代“革命史观”。而经过这样的所谓“范式”转换,近代史上的改革和革命便成了制造社会动荡、破坏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力量。其实,马克思主义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也不能简单地用“革命史观”来概括。  相似文献   

7.
蓝永信 《传承》2013,(7):6-9
十八大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强调实现这一宏伟蓝图,全党“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愿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的超前思维通过他的经济发展思想在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最充分地体现出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以非凡的革命胆略,严格的求实精神,为中国人民实现四个现代化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他这种经济发展的超前思维在其著作中虽然没...  相似文献   

9.
<正>伟大变革鼓舞人心,宏伟蓝图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反复学习二十大报告时,笔者特别关注并划出重点:报告中有50处提到“现代化”,其中5次提及“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大致经历四个发展阶段:从“被动的现代化”到“主动的现代化”的“中国的现代化”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的“四个现代化”探索阶段;改革开放后正式确立的“小康社会发展阶段和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百年光辉历史征程中,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同于苏联模式的发展道路,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而是独具中国特色和中国风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民族种出的文明之种、开出的文明之花、走出的文明之路、结出的文明之果。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步履维艰的,频繁遭到来自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蓄意挑衅和恶意抹黑,他们通过“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等奇谈怪论来蛊惑世人,想借此扳倒他人、抬高自己。然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以“文明借鉴”“文明创新”“文明再造”“文明共存”分别破解了“历史终结论”“主义失败论”“西方中心论”“国强必霸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七月创始以来,已经走过了整整六十年光荣的斗争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开始了自己的革命活动。因此,党所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也就是包括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活动。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两个阶段中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它是依靠了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依靠了自己党员的模范作用和深入的群众工作,才逐步地赢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民的信赖,最终成了广大群众公认的政治领袖。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一文中,曾论述过中国无产阶级怎样经过它的政党实现对于全国各革命阶级的政治领导问题。他说:“首  相似文献   

12.
蔡和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的杰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森认识中国社会性质的杰出贡献李曙新“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①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在今天已经成为常识。然而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获得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曾经历过一个长期的探...  相似文献   

13.
农村发展缓慢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虽然中国的改革激发了农民的活力和创造热情,但由于长期二元体制的存在以及农村公益事业的逐渐萎缩,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之间的贫富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农村地区的民情、民生、民心始终都是我国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一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好蓝图。加快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没有文化强国就没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同时也是谋求文化强国的过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更加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从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精神文明建设”,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思想,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软实力构建,每一次理论创新,都引领中国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梳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强国思想的创新成果,有助于增强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一战略任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有其独特的理论逻辑、道路探索与理想形态,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文明批判、跨越卡夫丁峡谷的探索和共产主义文明构想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超越。中国式现代化从主体逻辑、道路确证、价值旨归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进行了传承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现代化探索,使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理论逻辑、实践道路和理想形态日渐丰盈,不仅在知识论意义上重绘了马克思主义文明图谱,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重思人类文明与现代化问题的宏大使命与时代担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文明蒙尘”“被动卷入”“照搬照抄”逐步迈入了“伟大复兴”“主动探索”“自我革命”的新时代,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中国文明叙事、理论进程与实践参照,为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绘就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中国样本。  相似文献   

16.
覃素媛 《传承》2003,(6):29
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领导者、组织者,它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为党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提供了判断党的现代化水平的标准,而党自身的现代化则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客观要求。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必须遵循“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多途径、多方面推进党的自身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政党,推动社会现代化。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即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在内的全方位的深…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在探求现代化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既取得过辉煌的业绩,亦曾遭受过惨痛的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系统地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深刻地洞察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趋势,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与此同时,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理论也应运而生,并逐步发展、成熟。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都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这一理论蕴含着别具一格的创新性思维,丰富和发展了世界现代化和社会发展理论。深入分析这种现代化理论的创新特色,对于我们理解、认识中国社会的复杂现实,坚定对未来的信心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建党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持续推进自我革命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引起了海外学界的高度关注。海外学界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逻辑理路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理论和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征程的有机统一,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四个阶段的探索历程。系统梳理和深入准确剖析海外学界丰硕的研究成果可发现,海外学界对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认知,既有正确的一面,也存在不客观之处。新时代,不断增强自我革命的政治自觉和雄厚底气,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是海外相关认知对中国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标志着我们党向建设现代化政党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建设现代化政党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党提出的必然要求近百年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离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不可能取得胜利;同样,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也是天方夜谭。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是由政党(通过政党)来领导的,中国也不例外,也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来领导、组织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从…  相似文献   

20.
赵朝峰 《求索》2023,(1):31-39
站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历史纵线和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纵轴审视,现代化标志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价值旨归和生成逻辑的双重视域考察,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与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新的现代化之路,既切合了中国的具体实际、体现了中国特色,又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也为世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