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需要推动社会资源校园化以完成思政课教学体系的构建,更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的社会转化以提升理论的服务功能和检验大学生的理论学习成效。要确保"两转"的顺利进行,需要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国内外以及地方的重大时政问题、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学生的专业学习实际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体系之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两转四融"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方法的创新,需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各方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高校"思政课"面临着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高校扩招和减少成本投入的双重压力下,表现得越加突出.怎样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使得"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与主阵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本文以高校"思政课"学生考核方式为切入点,突破传统的考核模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大批青年教师进入思政课教学岗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新建本科院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在其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心理压力大、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教学效能整体水平较低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这些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为此,本文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从社会、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四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效能的因素,为提高思政课青年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高校思政课由传统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高效“学堂”转变,试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了解学生对运用微课教学的现状,得出高校思政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微课在思政课教学运用中的可行性,以期对微课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主要是根据我国教育方针和新时期培养"四有"新人而开设的必修课,是帮助青年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主要渠道.本文从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手段等几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和研究,提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做到统筹规划、精准发力,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专业素养及教学水平、把握"二度一性"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坚持"传统+现代"拓展思政课教学方式、结合"课上+课下"优化考核评价等策略,达到课题教学的预期效果,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职思政课教学将高职教育的特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并为实现高职教育预期目标而服务。思想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渠道。结合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特色及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进而探究如何科学应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现今高职思政课教学所面临的新挑战。笔者依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特色及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7.
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建设是当前公安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总体而言,当前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距"金课"还有很大的距离。只有以教育部提出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为标准,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同频共振,即通过坚持问题意识,整合教学内容,用紧贴实际的专题设计激活学生;加强理论学习,坚持集体研讨,用教师深厚的政治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线上线下有机融合,课内课外有效衔接,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转对象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感染学生等途径才能更好地打造公安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高校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课程的改革创新至关重要。近年来,许多高校逐渐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为促进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出了一系列调整与努力。然而在实际改革过程中,发现红色文化教育内容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现象、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红色教育理念不够重视等教学问题,极大影响了当下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改革。对此,高校应加大思政教学与红色文化融合改革力度,加强实践教育环节、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内容,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计算机技术的高渗透性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思政元素更丰富、更时效、更多样.针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性,从理论课堂、实验教学、自主学习、课外教育、课外实践五个方面构建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思政引导的教育模式,实现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内到课外的时空维度、从全体到个体的受众维度教学过程的无缝衔接、全方位育人,让学科课程从原来的"知识的孤岛"驶入育才和育人协同并进的新航道.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经验,提出了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包括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性问题、“接地气”与“达真知”关系问题、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问题等.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认识与实践理论,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正逐步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综合育人机制。随着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正在逐步改变“大思政课”中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其他育人环节呈现的“双轨型”特征,向“并轨型”模式的转变,但并未实现理想化的“接轨型”融通发展。这是源于“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社会实践资源管理“零散化”、思政课实践板块“形式化”以及教学联动机制“低效化”等现实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协同“大思政课”建设应开展学生理论宣讲、国情历史研究、基层岗位实习、社会场景体验四种创新模式,把“学、思、践、悟”的特征贯穿其中,以实现“大思政课”的善用。  相似文献   

12.
<正>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不断审思如何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却非易事,不仅需要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悟,还需要思政课教学的持续改进。规范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语言文字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规范的教学语言文字表述能对思政课教学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准确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础。确保政治术语使用的准确性。政治术语的使用并不能因晦涩难懂而放弃其本身所固有的严肃性、规范性,准确使用政治术语对思政课教师本身是一种挑战,却也恰恰体现出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设置思政课的制度安排是维护和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战略。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与思政课教学是互为表里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提升思政课课程认同显得尤为重要。基于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的价值意蕴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上存在思政课形塑国家主导思想与个人思想自决、思政课教学供给与学生学习需求、思政课影响潜隐与专业课绩效彰显等方面存在张力。因此,应建构高校思政课课程认同的路径,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学生社团为载体,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通过分析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结合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两者互相结合,思政课教师深入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将社团活动的影响做大做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探索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05方案自实施以来,其教学从理论授课到实践教学都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但存在的共性问题之一就是对高校思政课人才队伍构建重视不够,这成为制约教学改革、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和瓶颈。基于此,需要我们厘清高校人才队伍构建与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之间的辩证关系,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意义及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和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需要,必须加强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积极探索实践课的各种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直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热点,亟待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基于此,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进行了着重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成绩考核是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成绩考核不但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定,而且能够对教学工作起到反馈和导向作用。因此,明确思政课成绩考核的定位、明确思政课成绩考核的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探讨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考核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其中"和而不同"思想可引导高校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由传统单一的学科范式向现代多元的"思政+"的跨学科范式转变;"知行合一"思想可促成高校思政课在教学方法上由以往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的倾向向现在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转变;"以民为本"思想可推动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目标上由以往"绩点为王"的趋势向现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以人为本"及"立德树人"转变。  相似文献   

20.
围绕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新冠疫情线上教学背景下高校思政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实践的优势和问题,提出了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